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董 > 收藏动态 > 中国发现甲骨文第一人:王懿荣

中国发现甲骨文第一人:王懿荣

来源:  浏览 2962

王懿荣在公务之余还酷爱旧椠,善本书籍、古彝器、碑版、图画之类;他涉猎了经史,义理、训诂、金文、韵学等;他知识 渊博,是考古专家,中国语言学专家,书法家、篆籀雕刻专家;被学术界誉为金石研究的鼻祖,甲骨文之父。

王懿荣对甲骨文的发现研究颇有成效,贡献卓著。

光绪25年(1899)王懿荣患了虐疾,家里人为他取来中药,他发现一味叫“龙骨”的中药碎片上刻有像金文一样的符号,他高兴地找到那个名叫“鹤年堂”的药店,告诉老板,以后送来的“龙骨”他全买了。几天后,一个叫范维卿的维县商人送来12片,他告诉王懿荣这是从河南汤阴县安阳买的;是当时老百姓翻地时偶然掘出的。王懿荣仔细地观察,发现那些刻划的符号不但与某些金文相同,而且还有几位殷商国王的名字。于是他断定这些甲骨文所刻的内容是殷商时期的档案资料,是中国更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他邀约同仁好友共赏。消息传出,不少学者文人前来观赏探讨,纂文研究如刘鹗、张诣让、罗振玉、王国维、董代宾、明义士(意大利的学者)、郭沫若等。

王懿荣经过对“龙骨”反复的推敲、拼合他逐渐考证出这些“龙骨”是龟甲和兽骨上面的符号是用刀刻上的文字裂纹则是高温灼烧所致。“细为考订始知为商代卜骨至其文字则确在篆籀之前。”最后王懿荣确认这些甲骨上所刻的符号确属一种文字是我们祖先创造的早期的、而且是早于篆籀的文字即是早于先秦时代青铜器上的文字。尤为重要的是,王懿荣通过从药房掌柜、古董商人的交流、套取、打探,最终发现甲骨产自河南彰德府安阳县小屯村。这为以后的殷墟考古奠定了一块稳稳的基石。

王懿荣简介
王懿荣的研究发现,在中国历史上确立了殷商的存在,使中国的信史提前了一千多年。他的发现成为中国学术史上殷商甲骨,西域汉简,内阁大库三大发现之一。考古研究开始了对商代殷墟的挖掘考察,甲骨文成为我国篆籀文字之前的古文字。

  王懿荣(1845-1900年)字正儒,一字廉生,山东福山(今烟台市福山区)古现村人。为中国近代金石学家、收藏家、书法家和甲骨文的首位发现者。生性耿直,号称“东怪”。

  出身仕宦世家。祖父王兆琛,嘉庆二十二年(1817)进士,官至山西巡抚。父王祖源,官至四川成绵龙茂道。王懿荣少时勤奋学习,以议叙铨户部主事。

  十五岁随父进京。青年时代,泛涉书史,“笃好旧椠本书、古彝器、碑版图画之属”,尤潜心于金石之学。足迹遍及鲁、冀、陕、豫、川等地,搜求文物古籍。“凡书籍字画、三代以来之铜器印章、泉货残石片瓦无不珍藏而秘玩之”。曾先后拜访当时著名的收藏家、金石学者潘祖荫、 吴大徵等人, 共同切磋,中进士之前,即成为名闻京城的金石学家。

  光绪六年(1880)中进士,选庶吉士。光绪九年(1883),任翰林院编修,数次上书言事。光绪十五年(1889),记名以御史用。光绪十九年(1893),任河南乡试正考官。

  光绪二十年(1894),大考一等,升迁侍读。次年,入值南书房,任国子监祭酒。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日军占据威海,分陷荣城,登州大震,王懿荣请归,回乡办团练御敌获准,又请调记名提督、堂弟王鸿发驰援威海。和议成,还都,特旨补祭酒。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母忧,解职。守丧期满,复国子监祭酒。王懿荣七年间三为国子监祭酒,“诸生得其指授,皆相勉为实学”,时人称其为“太学师”。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本人因通晓医术在鹤年堂抓药时,买到一种叫龙骨的药材,对其上面的图形文字进行研究,并通过山东古董商人范维卿大量收购,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并将其断为商代。该发现轰动中外学术界,把汉字的历史推到公元前1700多年的殷商时代,成为甲骨文研究的奠基人。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义和团攻掠京津,侍郎李端遇与王懿荣被任命为京师团练大臣,“参与京城防守事宜”。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李鸿章与八国议和,皇帝与慈禧出逃。王懿荣遂书绝命词,东直门被攻破失守后,回到北京东城区锡拉胡同的自宅,偕继室夫人谢氏与长媳张氏,先服毒投井以殉,年五十五。

  同年九月,清廷予殉难祭酒王懿荣世职,谥号文敏。

上一篇:故宫专家王世襄和朱家溍患难与共的文革岁

下一篇:第一位公开出版甲骨文资料的人: 晚清老残游记作者

更多关于 中国发现甲骨文第一人:王懿荣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