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董 > 收藏动态 > 故宫里明清御墨为什么能保存到现在

故宫里明清御墨为什么能保存到现在

来源:  浏览 2963

故宫里收藏的明清宫廷御墨为什么保存到现在几百年了,也不毁坏呢?明清时期清宫使用的宫廷御墨,多由御书处“墨作”完成。据造办处“活计档”记载,早在雍正时期,宫内藏墨已有相当数量,藏墨的管理工作亦被提上日程。乾隆皇帝即位之初,便组织了对内廷藏墨的清点、分类、鉴选和修复使得宫廷里遗留下的古墨得以更好的保存。

为了保存古墨,乾隆做了以下的工作:

一、古墨分类装箱和补胶修复
1.古墨分类装箱
在清点藏墨时人们发现,宫廷藏墨有很大一部分已残缺损坏。于是造办处将鉴选过的墨按类进行了集中装箱。由于乾隆特别重视明代方于鲁、程君房墨与“好古墨”的收藏和保管。对于盛装方、程墨箱子的样式和装潢都十分关心。通常贮藏在保存条件最好的“秘笈龙香”洋漆箱内。即便是方于鲁、程君房破墨以及“平常古墨”,如果损伤并不是特别厉害,同样被下令盛装于被命名为“秘笈龙香”的二号洋漆箱中。
配套囊匣应运而生
在皇帝的直接授意下,与墨品相适应的各种形式的囊匣也应运而生。清代宫廷所要求的“恭造”风格源于清皇室的美学标准,即追求高贵典雅,精工细做,讲究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当时宫廷墨囊匣的纹样题材十分宽泛,有山水人物、自然景物、吉祥纹饰等诸多内容,大多富含深刻的吉祥寓意。这些囊匣既能展现出古朴典雅的风格、衬托出文物的精美,又能使文物得到很好的保护。仅就墨囊匣图纹雕刻风格或工艺特征的演变而言,其发展与同期的漆、竹、木、牙器等各门类的制作技艺保持着相同的流变方向,符合其时工艺美术领域共同的审美标准。实践证明,一些名品历经二百多年能完好地保存到现在,除了其本身的质量保证外,良好的包装工艺功不可没。

对于新制乾隆御墨及刘源墨,造办处匣作同样不敢轻视。为此工匠们专门设计了洋漆箱屉,盒盖上刻“天章宝露”墨名,特别是“七层栏杆做七层花样”。至于刘源墨,档案中记载的主要内容是将其进行重装。配套重装是将已经打乱不得不按形分类的墨照原来所制套墨的样式配套,再加包装,恢复套墨的原本状态。按照原本安排,完好的刘源墨被补入洋漆箱,箱盖刻“千秋元笏”四字。乾隆六年(一七四一年),弘历又提出将千秋元笏墨另配楠木箱。于是造办处将所藏这十四种墨重新清点、整理,贮以高档漆匣,题铭为“御香”,另有“乾隆戊午”字样,并分为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匣藏贮,外以缂丝龙纹黄缎包袱裹之。尽管刘源墨的盛装箱多有变化,但是由于弘历对其的偏好以及刘源墨本身质量的过硬保证,对于其“破坏之墨”的处理仅仅是“粘补”或“粘好”。并无大规模“毁”做之举。

古墨修复
在对内廷藏墨的清点、归类过程中,人们发现“破”墨占有很大比重,如不经处理便无法继续加以收藏。对这些残缺、损坏的墨,弘历指示进行“收拾”。根据墨品破碎程度的不同,“收拾”的措施主要包括粘补、描金、局部改型、复制重做以及补制等内容。首先是粘补。粘补是“收拾”中最为初级的修补手段。此举对墨的原型做到最小程度的干预。特别是那些质量较好的墨品,如刘源墨、古墨等,一般不轻易毁掉,而是下令“好生粘严”、“粘好送进”以及“缺角粘补”等。其次是“钩金”。钩金即描金,是整个制墨工序中的一个步骤。由于保存不善,有些墨上原有的钩金彩画会逐渐褪掉。或者有些御墨在被呈览时尚未来得及进行描金。因而档案中有皇帝下令对其进行描补的明确记述。至于“钩金”的部位,多为墨上表达墨主题或最主要装饰之处,如墨名、龙纹等,而作为辅助装饰部分的云水纹则要求不多。再次是局部改型。此举主要是针对某些墨形较为完好,但是墨形不合心意者进行的局部改动。采取的策略是少动则佳的原则。如某锭朱墨的两头皆不合圣意,便被要求进行删改。又有琴式朱墨两锭的枕足不全。弘历下令“粘补、收拾,如收拾、粘补不得即将枕足磨平,入在配盛古墨箱内”。
宋人晁贯之在《墨经·新故》中有所论述:“凡新墨不及故墨。……胶久而固,固而乃发光彩。此古墨所以重于世。凡新墨不过三夏,殆不堪用。凡墨胶败者末之,新煤再和殊善。入胶久之乃可和。”正因为如此,乾隆帝在其旨意中屡次提出“胶大些”或“加胶”、“多加胶”的字眼,这不仅是出于对其书画过程中墨色浓淡的考虑,而且包含着对于墨品本身保存条件的要求。古人以胶作为粘接剂、以模制墨的本意应当是使墨品的质地更加坚挺。

明代古狻猊墨

                          明代古狻猊墨


乾隆时期对于墨的整理,使得故宫里的大量“古墨”得以妥善保存。经过贯穿整个乾隆朝的整理,大量珍品古墨得以保存至今,皆应得益于当年建立起来的名墨保护体系。尽管当时整理藏墨时对大量墨进行了毁制,特别是有些古墨经过毁做失去了墨品的本来原貌,对于后人了解古墨的形制无疑也是一个损失。

龙戏珠御墨

上一篇:甲午中日战争的北洋水师沉舰“经远舰”被考古发现

下一篇:刘贺长子刘充国考古发掘

更多关于 故宫里明清御墨为什么能保存到现在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