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教圣地武当山有明代时期的文物,也是武当山镇山三宝黄金投龙、玉壁和玉简。那么这三件宝物从哪里来的,怎么成为武当山镇山之宝的呢。
1982年8月5日武当山紫霄宫赐剑台下修公路时,出现了国内重大的考古发现。由于山岩坍塌,扒出窖穴时,惊现埋藏的金龙一条、玉壁一件、玉简一枚。据专家考证,黄金投龙、玉壁和玉简年代属于明代建文帝时期的文物。一直以来,考古专家们都将建文年间的文物视为“稀世珍宝”。因为,建文帝在位仅仅三年之久,而这类文物恰恰填补了考古学界的空白,也让史学界更清晰地了解了590年前的明王朝究竟发生了什么?
出土的金龙,长12.5厘米,宽5.5厘米,身宽1.2厘米,中空,重15千克,为纯黄金制品。其精巧异常,栩栩如生,躯体弯曲瘦长,似乎要飞起来。甚至,片片鳞片皆有质感,为典型的明代初期独具特征的“闭嘴龙”龙纹造型。脸部表现与元代不同,鼻形用如意纹组成,鼻旁有短须上竖,圆形眼。嘴呈猪嘴状,紧闭。髪前冲,角勾云形,尾卷云式。腿长,小腿露胫,五爪风车状,有云纹腿毛。这条巧夺天工的金龙,再现了590年前铸制黄金饰品的高超工艺。从整体看,它使用了我国春秋时期发明,西方近代才发现的金属铸制高科技——“失蜡法”和压模等工艺技法。
另伴有玉壁一件,质地白玉呈灰色,直径8.3厘米,内圆径1.4厘米,厚0.3厘米,规整无纹。
同时,出土玉简一枚,长29厘米,宽7.5厘米,厚1厘米,为白里暗绿色石质。因长期埋入土中,出土后呈灰黑色,正反均刻有文字。刻字楷书工整,字小如芝麻粒,雕刻极精细。
这玉简上,芝麻粒大小的字到底是什么呢?
随着考古人员更加细致地考证,其全文内容为:“今谨有上清大洞玄都,三景弟子湘王,以今上元令节,开建三景灵坛,启修太晖,元上洞玄灵宝,山东真演教,福国裕民,济生度死,普天下斋计一千二百,分通五书,宵今则行道事,竟投简灵山,愿神愿仙,长生度世,飞行上清,五岳真人,至圣至灵,乞削罪录,上名九天,请指灵山,金龙驿传。建文元年岁次乙卯正月壬申朔十五日丙戌上清大洞经篆法师,臣周思礼于武当山福地告闻。”
从简文上的文字和落款可以看出,这是朱元璋第十二子——湘王朱柏,为启修太晖观,特向武当山道教灵山来请示而所为之。
湘王朱柏为什么在父亲朱元璋死后,侄儿朱允炆继位时,到武当山做道场呢?
古代的帝王和一些高级贵族在政治上受到很大的压力之后,或者是导致他心绪不安宁的时候,往往要求助于宗教,或者是投入到宗教活动中,求得一种平安和宁静。
原来,建文帝登基以后,整个心思都集中在如何消除藩王的威胁上。分封在湖广的湘王朱柏,眼见着雄霸一方的藩王纷纷获罪,信奉道教上清派的他,特地到武当山开建灵坛,做了五昼夜的道场,祈求道教最尊之神元始天尊、灵宝天尊、消灾赐福,准许他在江陵修建仿武当金殿的太晖观,以祈祷神灵,即所谓的“济生渡死”,“乞消罪录,上名九天”,并按道教《灵宝领教济度金书》的法,将玉简金龙和玉璧秘密埋入地下,迷信金龙能带上他的心愿递达天庭。
所以,处于激流漩涡中的湘王,不惜用金玉向神灵求助,将其作为救命的稻草,以祈求一份宁静。然而,后来的他还是被建文帝的“削藩”吓得自尽了,他所向玄武虔诚的祈祷最终在一场纷争中未能幸免。
如今,金龙、玉壁、玉简作为镇山之宝,收藏于武当山文管所,接受世人惊叹的目光。可谁也不会想到,这金光闪闪的金龙,光彩绚丽的玉壁、玉简的背后,却向我们讲述的是中国封建王朝中的一个藩王,一生都不能幸免的历史悲剧。
道教武当山镇山三宝黄金投龙、玉壁和玉简
来源: 浏览 3851 次
下一篇:湖北钟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明显陵
更多关于 道教武当山镇山三宝黄金投龙、玉壁和玉简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