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董 > 收藏动态 > 汉代的墓葬都用什么珍贵木材

汉代的墓葬都用什么珍贵木材

来源:  浏览 5987

汉代是个重视厚葬的朝代,视死如生,汉代帝王将相的棺椁以及埋葬规格都很高,里面应用了珍贵的楠木、梓木等木材。其中知名的“黄肠题凑”就是汉代墓葬中使用珍贵木材的考古实证。
汉代厚葬之风盛行,而在丧葬中最为重要的用具就是棺椁,它犹如墓葬的衣服,裹住墓主奢华的臆想空间,并标榜着逝者的身份。因此,汉代对棺椁的制作极为讲究。西汉桓宽在《盐铁论》谈到“今富者绣墙题凑,中者梓棺楩椁”,说明不同经济背景的人有适合各自条件的葬具。而对于王室贵族而言,只要有一点可能,就要尽最大的力量准备最好的棺椁和最体面的葬具。

在京师的权贵皇戚制作葬具时,也有“必欲江南糯梓,豫章楩楠”的追求。其中的梓、樟、楩(pián)楠都是植物名称,而在考古发掘的很多汉墓中也都出土了这些木材。例如,大葆台汉墓使用五棺二椁制,五层棺木就用梓、楠木为料。梓树听起来很生疏,但其实是很贴近生活的一种植物,现常被作为人名。
为了保障优质的木料供给,历朝历代都设有专门管理林业的官员。汉代的“少府”、“将作大将”,就是中央设定的林业管理官职。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中央政府还在蜀郡严道设有“木官”,在江夏郡的西陵县设有“云梦官”以管理包括林业开发在内的山泽事务;而《封泥汇编》所收集的“常山漆园司马”、“严道橘压”等印章,也进一步表明当时在地方已存在管理漆树林和柑橘生产的职能部门。显然,木头是重要的战略资源。除了建筑、燃料、军事防御外,木材运用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墓葬。
大葆台汉墓
汉代百姓喜欢在自己的屋子周边种植桑树和梓树,因为桑叶可以提供蚕食,而梓树除了作为木料外,还能产生蜡作为生活中燃灯的原料,为贫民带来实惠的光明。远离故土的游子为了寄托对家乡的思念,常常带上几支桑树或者梓树的枝条,扦插在新居的土地上。久而久之,“桑梓”一词便成了家乡的代名词,而“兄弟梓叔”则成了家族兄弟增进感情的温暖称谓。梓树的木料在很多汉墓中都有出现。例如,马王堆一号墓中的棺木也是用梓属植物制成的,而高邮神居山二号墓的外棺木、内棺木、内椁木均为梓树构成,反映汉代王侯对梓木的认可,梓料可谓皇家品牌。
高邮神居山汉墓
汉墓的最高等级是“黄肠题凑”。黄肠题凑一般由黄色的柏木心材制成,故曰黄肠,因木头根部皆内向,故曰题凑,“题”即“头”的意思。如长沙象鼻嘴一号墓的题凑由908根柏木垒成,陡壁山一号墓由179根黄心柏木垒成。而同为题凑下葬,神居山二号墓则由楠木制成。
长沙象鼻嘴一号墓
有趣的是,这些楠木均涂有一层黄色颜料,这可能与用楠木代替柏木有关,反映出一定的等级差异。如同样是楠木,江苏金马高速汉墓棺椁用的木料却是材质较差的润楠。值得一提的是,“金丝楠木”并不是一种植物,而是对分布在润楠属和桢楠属两个大家族中植物的统称;一些楠木之所以呈现出金色,是因为木材内部积累有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色结晶物。


南方地区的汉代遗址中则常出现樟木和杉木,如广州秦汉时期造船遗址出土的木材便主要由樟树和杉木组成。虽然位于北京西郊的老山汉墓的棺椁也由樟木制成,但一般认为其木料采自江南。汉初设置的豫章郡,其中“豫章”指的就是樟树。

古代江西盛产樟木,并仅限贵族使用,如南昌海昏侯墓的整个棺就由樟木制作。但广西合浦风门岭二十六号墓却用望天树为椁,别具特色。望天树是热带森林中分布的特色树种,产广西的那坡,巴马,龙州等地,而在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广泛分布,合浦汉墓的椁木可能由外地引进,但考虑到用材量不多,也有可能是本地生产。
南昌海昏侯墓椁室

南昌海昏侯墓椁室

樟树除了木材坚硬外,由于含有“樟脑”,具有天然防腐杀菌的功能,因此受到皇室的青睐。而有研究表明,不论是现代杉木还是墓室杉木,经腐朽菌感染后,它的重量损失率都不大于10 %,说明杉木是极耐腐朽的树种。

南越王赵眜用一棺一椁下葬,可惜的是,墓室的木材已经在千年的守望中成了自然分解者的俘虏,但南越国水闸区的东汉遗址中出土了很多水松,这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用材提供了窥豹的小孔。水松是广东的土著种,它们在200万年前逃过了第四季冰期的刺骨严寒,在广袤的珠江平原上落叶生根,并为南越国的水利事业死而后已,其犹未悔。


除了拥有优质的木料,在汉墓的营造过程中,工匠显然是很了解木材属性的,他们会合理地利用木材的材性,取长补短地制造器具。例如广陵王刘胥墓中的御马俑,就用材质松软、适合雕刻的泡桐作为木料,而大云山汉墓的铜矛则直接用劈开的竹子做柄,克服了整个竹竿使用容易开裂的缺点,并增加了兵器的韧性;而用柏木作为黄肠题凑也和柏木树干直挺、分枝少的特性有关,这在营造墓穴的时候能大大减轻解木的工作量。说明汉代工匠对于木材的认识与加工经验已经达到了相当成熟的水平。

那么,木头为什么能在墓室中保存很长的时间呢?主要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保存的环境,二是木材的材质。长期水淹或泥土覆盖的环境能隔绝空气,减少生物的腐败作用。因此,在相对密封的环境中出土的木头多数是完好的。如马王堆墓的棺椁和海昏侯墓的棺椁都保存完好,甚至还发出悠远的清香。


而相比之下,干湿变化的环境加剧木头热胀冷缩的交替频率,又为生物分解提供可能,因此,南越文王墓中华丽的漆器在两千年的岁月中已然凋败,而宫殿内的木简却在水的保护下得以全身。另一方面,木材的耐腐很大程度与它本身所含有的树脂、芳香油、生物碱和单宁等内含物有关。比如一些木料含有大量的油脂类物质,填充在木料内部的隔间中,增加了对外界侵蚀的抵抗性,而杉木中含有的“杉脑”则本身具有防腐功能。

无论如何,树木源于自然,也终将在土中再次湮没,遵循它们无限周转的宿命。汉墓的木头只是被王侯开了玩笑,使它们的生命之路误入殊途,被封存在幽深的地下陪伴着高尚的亡灵;而它们在两千年后的再次出现,却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窥探它们的今宵和前世。

上一篇:葬玉、殉葬与毁墓——考古简报《清凉寺史前墓地》

下一篇:明代郢靖王墓考古发现

更多关于 汉代的墓葬都用什么珍贵木材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