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董 > 收藏动态 > 羊年古董文物

羊年古董文物

来源:样子收藏网  浏览 4027

2014年马年就要过去了,2015年是羊年,未羊年的古董文物都哪些呢? 羊为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之一。在癸未羊年将临之际,样子收藏精选以羊为题材的玉器、瓷器、雕刻艺术品、字画等各类文物古董,通过互联网欣赏其美韵的同时,共同迎来祖国的又一个开泰之年。
羊是最早被人类驯化的家畜之一,也是人类主要的衣食来源之一。人类在物质需求达到一定程度的前提下,进一步产生了寻求美感的精神需求。中华民族先民们的某些审美标准与“羊”字息息相关,如:羊口为“善”,羊大为“美”等,人们有许多美好的情感,如“美”、“善”、“祥”、“洋(多)”、“羡慕”、“羴行(即德行)”、“喜洋洋”等字词都来源于“羊”字。在日常生活中,“养(生育)”、“羹”、“羞(美食)”、“羢”、“盖”等动词或名词都与“羊”字密不可分。一个“羊”字蕴含了远祖们多少物质与精神方面的美好愿望!
    人类将美好的希望熔铸在艺术品里的创作活动几乎与人类文明的历史同步发展,而这些充满了美感的艺术精品在故宫博物院的近百万件文物藏品中占有重要位置。这次网上展览,选取以羊为题材的文物,根据不同的材质和用途分为玉器、陶瓷、雕刻、绘画与织绣、西洋钟表、其它器物等 6个艺术种类,从中可以使观者得到不同的审美感受:羊形玉器玲珑剔透,莹润可爱;装饰在各种器物上的羊头等饰件各呈灵动与飞扬之态;羊的温驯与瓷釉的柔润质感被巧妙地统一在陶瓷器上;历代羊形雕刻中,从汉代深沉雄大的艺术精神直到清代娇小玲珑的审美情趣一一得以展示;绘画的笔墨由宋代工致的写实之风渐渐发展到明代的兼工带写和清代的写意,其中深藏着丰富的画外之意;古代的绣工们以丝线织绣的羊群,其质感更胜一筹;具有巴洛克风格的西洋钟表上的羊形雕刻则另有一番情趣。 
玉器羊年主题
青玉三羊双池水丞,清,高4.8cm,口径分别为3.5-6.5cm和 2.6-5.9cm,底长19.4cm。
  水丞青玉质,两水池前后相连,椭圆形口,方唇,平底。池肩部琢刻谷纹,凸雕的3只羊伏于池侧,前后顾盼,相互呼应,妙趣横生,寓意“三阳开泰”。
  水丞属文房用具,可贮水,以备研墨、洗笔之用。


玉卧羊,汉,高3.1cm,长5cm,宽2.2cm。清宫旧藏。
  玉羊为圆雕,玉料青白色,局部有褐色沁斑。羊卧姿,昂首目视前方,眼睛以阴线刻成圆形,外圈加弧线。双角弯曲盘于头后方两侧,颈下及身体两侧以平行的短线饰作羊毛。前足一跪一起,后足贴卧于腹下。
  玉羊的造型自商代即已出现,汉代时圆雕玉羊的造型已十分准确,多为静态卧形,身体肥硕,背部丰满,短颈,嘴部似榫凸,羊角雕琢细致,大而夸张,一般向下盘旋弯曲,羊身上多有阴线细纹为饰。此类玉羊用作玉镇或陈设品。


白玉卧羊,清,高5.8cm,长10.2cm。
  此羊白玉质,玉质上佳,无杂质,莹润如凝脂。羊呈卧形,昂首望天,口紧闭,耳下垂,双角向后弯曲。腮下、耳后及尾部边缘有细刀琢刻的短阴线,以示羊毛。羊身其余部分光素无纹饰。
  清代玉羊与前代风格略有区别,着重于动态的表现,且比前代更加写实,造型准确,骨骼、肌肉加以突出的表现。此白玉羊造型简洁明快,刀工精湛,打磨润泽,更因其质地洁白无瑕,使羊之温顺的性情与肥美的体态得以极好的展现。
玉卧羊形砚滴,汉,长7cm,高5.6cm,口径1.6cm。清宫旧藏。
  此羊形砚滴青玉质,通身有褐色沁斑,头部尤为严重,被沁蚀成深褐色。羊为立体圆雕,呈跪卧式,昂首挺胸,二圆目平视前方。面部呈三角形,双角回卷,贴于头部两侧。身躯丰满,四肢屈于腹下。胸前、眼下部、面颊及腿弯处皆饰阴刻线,线条细短,排列整齐。玉羊背部有一圆形凹洞,洞上置双兽形圆柱纽盖。此玉羊背上的凹洞及双兽形纽盖和中空的腹部均似明代的制作风格,故此物可能是明代人以汉代玉羊改制而成的砚滴。
  汉代玉羊多饰有以手工刻出的阴线,线条细短、排列整齐且弯曲有度,一般刻于颈下、身体两侧、腿弯处,这些特征可作为识别汉代玉兽的重要标志和断代的依据。


青玉三羊蕉叶双孔笔插,清,笔插高10.4cm,长15.8cm,宽5cm。清宫旧藏。
  笔插青玉质,玉质莹润,略有墨斑。整器雕作自然景观,镂雕的石山上有孔状洞,洞中生长着灵芝小草。石上卧伏3羊,一大二小,其间隙可架笔。石旁有两棵芭蕉树,树中空,可插笔。笔插配以紫檀木座,木座上镂雕竹、菊、兰、桃实、灵芝等纹饰。此笔插既是文房用具,又是一件精美的文房陈设品。


 白玉羊钮“江夏王章”,明代印章,印面2.1×2.1cm,通高2.2cm。清宫旧藏。
  印白玉质,羊钮。印文字体为篆书,朱文,右上起顺读“江夏王章”四字。印钮为一曲腿侧卧的小羊,意态恬静。印材白玉无瑕,光亮耀目。
  此印为明代托名南北朝时期封王玺印之作 。印文中的“江夏王”在南北朝时有数人。一是宋武帝刘裕之子、少帝之弟刘义恭,元嘉元年(424年)封江夏王,食邑五千户,一度权倾一时,永光元年(465年)秋八月被诛。二是齐高帝萧道成第十二子,名萧锋,字宣颖,齐建元元年(479年)夏四月,萧道成称帝,封萧锋为江夏王。三是齐明帝萧鸾第三子,名萧宝玄,字智深,建武元年(494年)十一月封江夏(郡)王。四是陈文帝陈蒨第九子,名陈伯义,字坚之,天嘉六年(565年)立为江夏王。五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族弟,名拓跋吕,初因跟从拓跋焘平凉州有功,封江夏公,委以朝政,极受尊重。卒后赠江夏王,陪葬金陵。


青白玉三羊开泰笔架,清,高6.3cm,长13.4cm。清宫旧藏。
  笔架青白玉质,三羊卧姿造型。笔架运用“留皮雕”技法,羊角处留有黄皮色。
  此三羊造型笔架寓“三阳开泰”之意,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三羊一大两小,母子神态亲昵。满含温情,加之玉质润泽,笔架十分舒和优美。


 玉羊首觽,清,长5.5cm。
  觽白玉质地,顶部粗,尾部尖细。顶端饰双角羊首,并透雕阴刻长长的胡须。器身细长似锥,其上琢刻绳纹。此器为清代仿战国玉觽的造型。


黄玉三羊尊,清,高14.2cm,口径7.6cm,底径6.8cm。
  此器黄玉质,局部有褐色浸痕。圆形口外侈,颈部有环状凸棱,腹部凸雕三羊首,三羊前足形成器足,足下衬一圆托。
  三羊组合的艺术造型和纹饰图案在清代非常盛行,除玉器外,陶瓷、绘画中也往往以“三阳开泰”为题作为岁首称颂之辞。但黄玉雕三羊尊这样的器物却非常少见。


陶瓷羊年主题
青釉羊
 青釉是我国瓷器最早的颜色釉,出现于南方。青釉瓷器一直是中国瓷器的主要产品,历经了东汉、六朝、唐、宋、元、明和清不绝。所谓“青釉”,颜色并不是纯粹的青,而是具有黄、绿、青等几种颜色,但多少总能泛出青绿色。我国历代的青釉都是已铁作为主要着色元素。釉内氧化铁含量的多少,对釉的呈色有很大关系。
 青釉羊,西晋,高13.5cm,长15.0cm,宽11cm。
  羊呈卧伏状,昂首张口,体态肥硕。背部饰对称的线条纹。两肋刻划羽翼。釉色青绿,晶莹润泽。羊首上端开一圆洞。
  此种器物自三国至东晋都有烧造,但东晋以后的制作较为粗糙。它的用途是作为随葬的冥器。羊在中国古代被视为祥瑞动物,羊形青瓷成为一时风尚。


青釉褐斑羊头壶
青釉褐斑羊头壶,高23.8cm,口径10.8cm,底径10.8cm。
  壶口浅盘式,细颈,球形腹,平底。肩部一侧置羊头形流,相对一侧置曲柄,另外两侧各置一横系。通体施青绿色釉,底部无釉。在壶口沿、羊头及系上均涂点褐斑。肩部暗划弦纹2道。
  此壶的精彩之处在于羊头形壶流,羊口微张,颌下一绺胡须,双目外凸,双角向后弯曲,双睛涂点褐彩,颇具神韵。六朝时期的青瓷壶常以动物的头部作流,除羊头外,还有鸡头、虎头、鹰头等。


青花三羊纹碗,明嘉靖,高10.5cm,口径16.3cm,足径5.5cm,故宫旧藏。
  此碗是一件明代嘉靖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宫廷用瓷器。碗呈仰钟式,内外均为青花装饰。碗心绘麒麟,辅以松、石、花草。碗内近口沿处绘锦纹。外壁绘神态各异的三羊,一羊正面伫立,一羊侧面作行走状,一羊回首观望。三羊间衬以松、竹、梅及杨柳、芭蕉。外底署青花“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双圈。
  此碗所施白釉莹润泛青,青花发色浓重艳丽,所用青料当系嘉靖朝盛行的“回青”。所绘三羊图案为吉祥图案,寓意“三羊开泰”。“三羊开泰”谐音“三阳开泰”,“三阳开泰”本意是《周易》的“泰”卦,为最吉利的一卦,是以三阳爻开始的,象为ꔣ,其意之所以吉利,是因其寓意“天地交而万类通,上下交而其志同。”


雕刻工艺羊年主题
骨雕羊,日本明治时期(1868-1912年),高7.1cm。清宫旧藏。
  这是一件用骨粉压制成模的雕刻作品。一只羔羊头高仰,口微张,双耳竖起,两只眼睛流露着温和期盼的神情,二前腿直立而不呆板,右后腿轻抬前迈,体现了动与静的结合。羊身的刻画精细逼真,小羊稚嫩柔弱的气质更表露无遗。
  作品着重于写实,细节刻画入微,表现了工匠高超的技艺。此为日本国制,收藏于清宫。
陶卧羊,唐,高8cm,体长15.4cm。
  卧羊头大,颈粗,眼圆睁,双角在头两侧卷曲,角上雕出较细密的线状年轮纹,颈部雕有较密集的点线状纹饰。羊身体各部位骨肌清晰,四肢匍匐呈卧姿。作品巧妙地采用局部点线纹饰来表现整体浓密的羊毛,颇具立体效果。
  继汉代之后,厚葬之风在唐代再度兴起。这一时期的随葬品陶羊较以前体态更为饱满健壮,肌肉感较强,造型亦较准确,整个作品趋向于写实。


象牙雕童子牧羊,清中期,高4.9cm。清宫旧藏。
  此件牙雕以多块象牙雕刻、衔接而成。在以糙地刀法皴刻的草地上,二牧童席地而坐,一吹横笛,另一个举臂打拍伴和,3只绵羊温顺地伏卧其旁,仿佛也在倾听笛声。三羊寓意“三阳开泰”,笛音表示祥和,这是清代中期器物上经常使用的吉祥纹饰题材。


  此件作品是清宫造办处的高手利用剩余的象牙碎料制成的,设计精妙,造型玲珑,意境典雅,人物的眼、发和绵羊的眼睛均为墨染,有点睛之妙,使作品平添了几分神韵。此件作品刻技精湛细腻,体现出清雍正时期牙刻艺术灵透、纤细的风格,是研究清代宫廷艺术的重要作品。
竹根雕三羊镇纸,清初,通高7cm,大羊高4.7cm,长6cm,宽3.8cm。


  此竹根雕镇纸以一大二小三只山羊组合而成,寓意“三阳开泰”。母羊向一侧蜷肢而卧,一只小羊伏于母羊背上俯身下望,后腿努力支撑起身体;另一只靠在母羊身侧,似欲顺着母羊之腿上爬,与前只小羊相望嬉戏。
  此件作品雕刻技巧细腻精湛,母羊的双眼用犀角点嵌,将其垂视爱子的款款深情表现得惟妙惟肖,小羊玩耍的姿态颇具动感。雕刻手法写实,山羊带横纹的两角、挺直后竖的双耳、成绺的胡须以及劲健的四蹄均极为生动传神。
硬木百宝嵌三阳开泰委角方盒,清嘉庆,清宫造办处制作,通高8.6cm,盒径22.3cm。清宫旧藏。
  盒红木制,委角方形,盖与盒体口沿衔接处有小凸沿,底部为委角方圈足。盖面的装饰采用天圆地方的布局,坡边处嵌银丝回纹一周,中央凸嵌一块椭圆形青玉。青玉上浮雕三阳开泰图,一只大羊曲膝回首卧于石上,头顶处丽日当空,左右两只小羊一卧一行,前后呼应,画面两侧分别雕一株万年青和万寿菊。青玉外环嵌9只红漆蝙蝠和螺钿流云,又以染牙、红漆、螺钿组配成灵芝、勾莲及穿花行龙围绕于中心图案之外,以装饰边角。
  此盒盖面中央以青玉雕琢的三羊开泰图刻工精细,构图饱满。盖面嵌雕的各种纹饰搭配得当,云蝠纹玲珑精巧,流畅舒展。
牙雕三阳开泰图插屏,清中期,通高60cm,屏心纵46.6cm,横33.8cm。清宫旧藏。


  插屏边框以红木制,屏心为染牙,镂雕、镶嵌三羊婴戏图。松梅下,竹石曲栏前,一童骑羊,一童掌扇,一羊随行,又一童手执树枝驱策一羊,组成一幅“三阳开泰”图。曲栏间之染牙地子嫩绿可爱。屏背面为洒金黄绢地,行楷书唐代诗人朱延龄五言诗《秋山极天净》:
  雨洗高秋净,天临大野闲。葱茏清万象,缭绕出层山。
  日落千峰上,云销万壑间。绿萝霜后翠,红叶雨来殷。
  散彩辉吴甸,分形压楚关。欲寻霄汉路,翘首愿登攀。
  插屏的画面以清代画家姚宗翰的画稿为蓝本,运用了雕牙、染色、洒金沙等多种工艺手法,制作精湛,堪称清宫陈设品中之佳构。
绘画与丝织品
三羊婴戏图轴

许从龙作,纸本,设色,纵187cm,横102.2cm。
    此图绘初春田野间梅花吐蕊,坡草萌发,一男童袍服华丽,面目丰腴,与三只绵羊嬉戏玩耍。该画笔墨粗率简括,男孩神态安详喜庆,当为年节应景之作。本幅自识:“丙戌会诗廉官。”后钤“许从龙章”。丙戌为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
白缎地广绣三阳开泰挂屏心,清光绪,高67cm,宽52cm。
  此挂屏心是在白色缎地上施五彩绣。画面中一轮红日高挂,草木葱郁,山石玲珑,3只羊嬉戏于湖边草地上,9只瑞鸟飞鸣栖息于花间树梢,展现出一派春光明媚、万物滋生的美好景象。作品采用了洒插针、辫子股针、扭针、刻鳞针、打籽针和风车针等针法,针工细密,有较强的立体感。三只羊形态各异,刻画逼真,羊身上用辫子股针绣成一圈圈凸起的圈线,颇具毛绒感。画面施以浅驼、驼、古铜、沉香、灰、驼黄、黄、绿、蓝、石青和大红等色,色彩艳而不俗,富于装饰性,充分体现了广绣独特的风格。


  此挂屏心的主题以“羊”与“阳”的谐音寓意“三阳开泰”,作为新年伊始的祝福。此为广绣的杰作。


 

上一篇:古琉球国进贡给明清的贡品收藏于故宫

下一篇:古代瓷器真赝鉴别对比

更多关于 羊年古董文物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