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房四宝之一,也是重要的书写工具之一,古代墨品很多,有松香墨、徽墨等。松塔形墨是东汉时期的古墨,高6.2厘米、直径3厘米,1974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西郊出土,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古墨呈松塔形,黑腻如漆,烟细胶清,手感轻而坚致,虽埋藏地下近二千年,并未剥蚀龟裂,其完整程度几若新脱模者。
秦汉时期,丸状、颗粒状、片状的墨和模制成型的墨锭开始出现。汉代用松烟中的炭黑制墨,还喜欢把松烟墨做成皴皮状以便于研磨。隃麋(今陕西千阳)自古就生长有茂密的松林,松龄较长,松树枝条中含油脂高,适宜于燃烟制墨,为汉代著名的产墨区。当时朝廷每月都发给尚书令、仆、丞、郎隃麋大墨一枚、小墨一枚。
中国使用的古墨最初用粉末状墨,至迟到西汉初开始把墨制成小颗粒状,使用时要用研石把这种墨压在砚上研磨。后来把墨制成锭状,就可直接在砚上研磨。此松塔形墨黑腻如漆,烟细胶清,手感轻而坚致,虽埋于地下1800余年,仍未皴剥龟裂,其完整程度好像新脱模者,应是当时的极品。据《汉宫仪》,汉代隃麋(今陕西千阳)制墨最为有名。此墨出土地距古隃麋不远,很可能就是隃麋之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