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俗 > 民俗动态 > 河北大名县名吃“二五八是哪些美食小吃

河北大名县名吃“二五八是哪些美食小吃

来源:  浏览 3997

你知道河北大名县名吃“二五八指的是哪些小吃吗?“二五八”是大名传统名吃的简称,即“二毛烧鸡”、“五百居香肠”、“郭八火烧”。
二毛烧鸡
“珍积成烧鸡”原名“二毛烧鸡”,由王德兴创始于清朝仁宗嘉庆十四年(1809年)的直隶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县老城内大十字街南边路西,就是两百多年的老店原址,现在还在经营着)。因第一代创业人王德兴社会地位低下,人送浑号“二毛”,没有人叫它真实姓名,直呼他的外号“二毛”,又在煮烧鸡的锅里放有二个石猫所以故里乡亲称颂“二毛烧鸡”。

  据传,店主人一次去朋友家做客,临走时把佐料和鸡炖到锅里,次日清晨归来时一股香味扑鼻而来。刚出锅的烧鸡用手轻轻一抖,鸡肉自然脱落,吃起来肉烂味鲜,鲜香清纯,回味悠长,随之生意兴隆。前清时,文武科选时的应试才子、府、道官长,以及富商大贾,都喜欢吃他的烧鸡,吃后赞不绝口。从此“二毛烧鸡”的名声越传越远,名气越来越大。“二毛”本是对他的贬称,但“二毛烧鸡”却成了名贵食品的美称。 “二毛烧鸡”用老汤加香料,草药煮制而成,香嫩鲜亮,口味较重,典型的北方口味。“二毛烧鸡”的色、香、形、质量具佳,其特点是:透熟离骨、肉嫩且烂、咸香清纯、回味鲜美。在二百多年的历史中,味道不变,经久不衰,居邯郸“八大地方风味美食”之首。中国河北邯郸正宗(中华老字号)食品,被载入国家级史册《辞海》:“八大地方风味美食”;大名“二五八”之首,邯郸市十大名小吃。

  “二毛烧鸡”的制作方法是:(一)、精选生鸡,加工精细。不收病、残、死鸡,不收白条鸡,选用当年生长一二斤左右的雏鸡,然后宰杀放血,腿毛去爪,解剖造型。加工后的白条鸡,要求鸡皮光洁,色泽鲜正,腹内干净,翅、腿、颈等部位安放得当,造型美观。(二)、配料适当而齐全。在煮鸡时主要配料有:砂仁、桂南、良姜、肉桂、陈皮、白芷等十几味药料和上等酱油。(三)、煮鸡方法讲究。用火文武兼施,蒙油盖顶,火候掌握适当,一般要煮三四小时以上,至药料入味透彻为止。因鸡汤的味道极为鲜美醇厚,故现用“鸡汤”,还是开业以来沿用至今的“老汤”之传说。

  由于采取以上制作方法,所以“二毛烧鸡“的色、香、味、形、质量俱佳。在醇厚的咸鲜中,骨酥肉烂,咸味略重,久放不变其味,就是炎热的夏季,也能放上一周保持鲜味。同时,由于用的药料齐全,经常食用“二毛烧鸡”,能温中和胃,消痰理气,增加食欲,对年老体弱的人有强身健胃之作用。

  据传,清朝道光年间,新任府尹上任路过店前,闻香落轿,品鸡问其名,随口吟诗曰:

  夸官逍遥道, 闻香品佳肴。

  适逢设盛宴, 吾必备“二毛”。

  从此“二毛烧鸡”更是誉满全城,并留下了“一锅烧鸡满城香”的美誉,名扬在外。 第二代继承人王国珍,为了把烧鸡推向外地,扩大销路。嫌颂号“二毛”不雅,便以自己名中的“珍”字为首,并取“珍品,积研,成名”之意,于清朝光绪五年(1879年)更名为“珍积成烧鸡”沿袭流传至今。

  新中国成立后,王国珍之子王有禄为继承祖业,在赵国古都邯郸开创发展了“珍积成烧鸡店”。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把产品标准特点规范为“选料精、配料全、造型美、火候准”。

  1956年“二毛烧鸡”并入国营。有二毛的第三代孙王良田和第四代孙王宪生(长门长子)任“珍积成烧鸡铺”的私方经理兼厨师。他们继承了祖传技术并精益求精,保持了“二毛烧鸡”的传统风味。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实行改革,王宪生父子四人承包营业,称“国营大名二毛烧鸡铺”。承包以来,生意兴隆,顾客盈门,争相购买。 “二毛烧鸡”虽然改成了“珍积成”,但人们仍习惯称“二毛烧鸡”,也有部分人不知道“珍积成烧鸡”就是名扬海内外的“二毛烧鸡”,很多人认为“珍积成烧鸡”与“二毛烧鸡”是两种名小吃。因此在近几年来以第四代传人王宪贞、王宪维为首的王氏家族经营者们把“二毛烧鸡”与“珍积成烧鸡”同时做为门面的招牌。“二毛”这个流传百世的名字,不但在清朝就名扬中原大地,而且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也是在大江南北,海内外早已广为人知的烧鸡楷模。当时百姓有一首流传歌谣:“想吃鸡得跑快腿,吃了以后得捂住嘴,顶风无腥味,顺风鼻子眼里冒香气”。出名的诀窍在哪?是制作传统秘方的艺求,出类拔萃的味道,促使了“二毛烧鸡”在社会上形成了“闻着不想走,看见了想吃到口。孝顺人,想给老人买只走。义气人,在朋友场上想托着烧鸡露一手”。1966年周恩来总理,来大名视察时,品尝了继承人王宪生烹制的烧鸡后赞不绝口。 现在以第四五代传人为首的王氏家族继承的“‘二毛’珍积成烧鸡”名声与日俱增,其特点:精选活鸡、加工精细、合理配制、嫩烂醇香、肥而不腻、干净卫生,在煮制中严格把住“病、残、死”鸡不宰、嫩鲜活鸡抢买。用多种名贵药材及百年老汤,用火“文武”兼备,色、香、味、形俱佳,其药用价值极高,常食用有补钙、消痰、利气、强身、健胃之功效。 大名“二毛烧鸡”目前已成为流行当地、驰名中外、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传统名吃。他店小名气大,鸡小万里香,并还得到国家主要领导以及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英、美、法、德、日等世界各国友人品尝赞誉,据称“珍积一绝”。“二毛烧鸡”曾多次被媒体宣传,并在《可爱的河北》和《中华百年名吃》等分别作了刊载,目前已成流行当地,驰名中外,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传统名吃。
五百居香肠
  五百居香肠,创业于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原籍山东济南府的王湘云来大名谋生,先在官府当厨师,后见大名物产丰富,交通便利,商业、饮食业 发达,可做生意。于是他便在城内道前街关帝庙西边开设了店铺,制作香肠及熟肉制品。因大名府距济南府约五百里,故取名为“五百居”。其特点是:味道鲜美、色泽纯正、条杆匀称、香味醇厚浓郁、肥瘦适宜、甜咸兼备、软滑利口、食而不腻、越嚼越香、回味悠久,独具一格。成为当地的名贵食品,馈赠佳品,行销方圆数百里。且经久耐放,就是炎夏也不腐不蛀。

  “五百居香肠”,在制作上非常讲究。选料严格精细,用新鲜的六成瘦肉和四成肥肉去骨去皮,肠衣新鲜不腐烂。制作方法:先将肉切成一二厘米大小的肉丁,加入适量的姜末和盐,再把加工好的石落子、砂仁、桂楠、高级陈年酱油等作料搅拌均匀,搭配灌入肠衣内经过适当时间的风吹凉晒即成,再蒸熟晾干,牙口不好的咬不动,但牙口好的,放一片到嘴里,越嚼越香。

  现在“五百居香肠”是创业人第四代孙王桃成夫妻个体经营。他们继承祖传技艺,讲究质量,坚守信誉,长期保持独特风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香肠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五百居香肠”成了当地干部群众迎宾待客的必备佳肴美味,近年还有人把五百居香肠寄往香港澳门新加坡日韩等国。从目前的销售情况看,“五百居香肠”大可经营,而且会日益兴隆,畅销不滞。

  由于他制作的香肠味道鲜美,成为当时官府佐餐和宴会上不可缺少的上等食品,行销省、 府、道、县衙中,“五百居”便成了名贵香肠的美称。解放前独家经营一百多年,一九五六年并入国营,为邯郸市“八大地方风味美食”之一。
 郭八火烧
  “郭八火烧”与“二毛烧鸡”、“五百居香肠”远近齐名,均以独特的风味和操作技术,驰名于冀鲁豫三省交界地的地、市、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饮食文化

  创业人郭致忠,祖籍大名城西大韩道村。老城内道口处原有一马时庄马姓回民老头开一火烧铺,郭致忠先在此处学徒,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又到北京(原叫顺天府)继续学艺深造。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郭致忠回到大名,在县城开业,经营火烧。由于郭致忠虚心好学,经常外出拜师学艺,博采众家之长,不断提高火烧质量,好多达官贵人和游人品尝后都称之为“府城小吃一绝”。 走遍大江南北,再没有吃到过这样的火烧。因他从顺天府学艺而来,堂号首取“天”字,并希望买卖兴隆,又取“兴”字,故立店铺字号为“天兴火烧铺”。郭致忠小名叫“郭八”, 因此,当地人便把他经营的火烧铺叫作“郭八火烧铺”。

  “郭八火烧”作料齐全,制作精细。用料:以白面十斤计算,配白油七两半,香油七两半,花椒、小茴香、食盐适量。郭八火烧的制作过程是先将白面用开水烫三成,改用温水把面揉匀和成面块,然后将面块擀薄加料卷合,并打制成园厚饼型,放在炉鏊上翻烤,边烤边刷油,经五六分钟后,火烤两面呈金黄色即好。 “郭八火烧”的特点是:层多且薄、外表金黄油亮、呈现石榴籽状,吃起来皮酥里筋、焦香可口、味香诱人,风味独特,层多且薄,出炉的火烧,色泽金黄,香气扑鼻,每张上有二十五层至三十层薄如纸的面皮组成。

  由于“郭八火烧”享有盛名,所以生意兴隆,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现在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食用“郭八火烧”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摆宴待客时,都少不了“郭八火烧”作为主食以后, 郭致忠的三个儿子郭瑞、郭廉、郭俊继承父业继续经营火烧铺。郭瑞字兆祥;郭廉字华品;郭俊字美斋。于1947年兄弟三人,各取自己名字中的一个字,将店铺改称为“祥华斋火烧铺”。虽经改名,但由于长期习惯叫法的原因,郭八火烧的美称仍在群众中广泛传颂。

  1956年公私合营后,郭家火烧铺合并于大名县商业局饮食服务公司。郭瑞(字兆祥。公元1900年7月——1985年10月)在县前街的高级食堂工作,继续制作火烧。他制作火烧精益求精,保持了“郭八火烧”的传统风味。1965年李先念主席视察大名时品尝了“郭八火烧”;1966年4月3日周总理来大名视察时,也品尝了“郭八火烧”, 并亲自到制作房会见了“郭八火烧”第二代传人郭瑞师傅。称赞他打出的火烧手艺高、技术好,还风趣地说:“老郭,你打的火烧真不错,我吃了一个半,谢谢你”。

  郭瑞之子郭殿臣(公元1935年出生)。自幼跟班学艺,他继承祖业,八十年代承包了“天兴火烧铺”。他思想解放,勇于创新,打破了技术不外传的家规。不仅让儿子郭会东跟班学艺,还向从石家庄、魏县等地慕名而来投师的学徒认真传艺,并且为大名县饮食服务公司培养了六七名女操作手,都能独立作业。

  由于“郭八火烧”享有盛名,所以郭殿臣承包营业后生意兴隆,他每天可打二百斤面的火烧,经济效益大大提高。

  1978年公司为弘扬老字号饮食文化,在县城北关大名府路中段路南新建了一处“二五八饭店”(以当地名吃“二毛烧鸡”、“五百居香肠”、“郭八火烧”的简称为名)。把“郭八火烧”搬迁到这里,并单独设立了郭八火烧店铺。由第三代传人郭殿臣和第四代传人郭卫东经营管理至今。

  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的郭殿臣同志,思想开放,广交朋友,不计个人得失,每年都拿出一些钱来,投入福利事业,进行捐款捐物。多次被大名县商业局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


  第四代传人郭卫东,出生于1967年7月,现为郭八火烧铺经理。他是百年老店“郭八火烧”第四代的唯一传人,从16岁即1982年春开始跟随其父郭殿臣学艺。他继承祖业,在传统工艺基础上,刻苦钻研,不断提高制作水平和火烧质量。同时坚守信誉第一在保持郭八火烧传统风味的基础上,开发了“火烧夹鸡蛋”、“火烧夹豆腐”、“火烧夹火腿”、“火烧夹青菜”等系列新品种。并研制出不同调料新配方,以适应南北不同口味的消费需求。使港、澳、台胞回乡探亲临走时,都要带上一些“郭八火烧”回去让亲友品尝,把火烧香味带到海外。

  郭八火烧的技艺特点

  作为百年老字号的“郭八火烧”,现制作火烧的炉具,采用环保型陶瓷碎片作为传热层,既卫生又干净,不用直接或烤火烟熏,属无污染环保食品。目前不但作为快餐小吃,而且各大饭店都订做一定数量的火烧供客人主食选用。家里招待亲朋好友也做为上品主食之用,重要节日作为礼品馈赠亲朋厚友。

  郭八火烧的继承和发展情况

  “郭八火烧”已传承六代人,制作技术不断创新,越来越好。随着改革开放,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日本、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国际友人,品尝该火烧后都赞誉:“这里的小饼子太好吃了”。

  2003年3月13日,在《邯郸日报》上作了题为《大名传统名吃——郭八火烧》的专题报道。1985年1月30日《河北日报》一版,发表了题为《膳食精英献高艺——燕赵风味飘省城》的文章。并对“郭八火烧”精湛的表演艺术,进行了宣传报道。当时郭殿臣先生率子郭卫东,分别进行了现场制作表演,并获嘉奖。

  纵观“郭八火烧铺”近120年的发展历史,郭致忠精心制作,之后又将制作技术传授于郭瑞、郭廉、郭俊三个儿子。郭瑞继承和弘扬了火烧的制作技艺,又传给次子郭殿臣。郭殿臣发展了祖传技艺,打破了“艺不外传”的家规,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才。

  郭八火烧作为百年老店坚守信誉第一,顾客至上的家训。打出的火烧质量高、用料好、份量足,受到了当地群众的广泛喜爱。许多人都是慕名而来光临该店,过一把吃火烧的“瘾”。

上一篇:广东珠海市四大美食小吃

下一篇:安阳特色小吃道口烧鸡

更多关于 河北大名县名吃“二五八是哪些美食小吃 的信息
民间艺术
福州脱胎漆器手工艺步骤

福州脱胎漆器手工..

福州脱胎漆器以轻巧、精美而闻名,因为成分只有漆、夏布或绸..
白与黑的艺术:乌铜走银手工艺

白与黑的艺术: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铜走银是云南一种独特的铜制纯手工工..
山西忻州宁武炕围画

山西忻州宁武炕围..

“炕围画”在山西省尤其以山西忻州宁武、忻州原平、代县的炕..
民间艺术缩骨功

民间艺术缩骨功

缩骨功,也叫缩骨术也叫卸索,卸索的表演,这就是缩骨功。卸..
宫廷鸟笼制作工艺

宫廷鸟笼制作工艺

宫廷鸟笼制作技艺起源于200年前的清代八旗子弟。宫廷鸟笼..
风筝魏

风筝魏

风筝是民间传统手工艺术,而风筝魏就是过去老手艺人的一个品..
明代手工艺漆器的特点

明代手工艺漆器的..

明代漆工艺的活跃与明王室对漆器的推崇与重视有着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