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就喜欢香文化,古代没有香水,只能用花香、药香来制作香囊,经过千年发展形成了中国特有的香囊民俗文化。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念与社会习俗传统文化,同时,也体现着中国纺织及精细制造的成就。
香囊最初是由佩囊发展而来的。佩囊是古人用来盛放零星细物的小布兜。古人衣服上没有口袋,一些随身携带的必需品,如印章、凭证、钥匙、手巾、钱币、珠宝等,多贮放于这种囊内,外出时则将其佩于腰间,故谓之“佩囊”,又称“荷囊”。香囊即属于佩囊的一种,因囊中盛放香料而得名,又称香包、香缨、香袋、香球、佩帏、荷包等等。
从文献记载来看,古人佩戴香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据《礼记•内则》记载:“男女未冠笄者,咸盥、漱、栉、縰、拂髦、总角、衿缨, 皆佩容臭。”东汉郑玄注曰:“容臭,香物也。以缨佩之,为迫尊者,给小使也。”大意是说未成年的男女拜见父母长辈时要佩戴香囊以示敬意。这里提到的“容臭”,大概就是最早形态的香囊了。
春秋战国时期,古人佩戴香囊风俗日盛。屈原《离骚》中有“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江篱、辟芷、秋兰均为香草。又《离骚》之“椒专佞以慢慆兮,又欲充夫佩帏”,佩帏即香囊。古人重视对香花香草的采集,把香料佩带在身上,目的是为了让人与生活环境更加洁净、清香。多数情况下,人们是把阴干的香草盛在精美的丝袋里,佩在身边,既可散发芬芳,又可作为饰物。
到了汉魏时期,“香囊”的名称正式出现在文献中,有关佩挂香囊的记载也屡见不鲜。例如繁钦的《定情诗》:“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就明确指明当时的香囊是系在肘臂之下、藏于袖中佩戴的,通过衣袖再把微微香气从袖筒散发出来。这种袖底生香的魅力是既含蓄又充满诱惑力。
唐代是中国焚香习俗的鼎盛时期。从文献记载看,唐朝的政治生活和世俗生活、贵族生活和民间生活都离不开焚香,熏香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这与当时佛教的兴盛不无关联,此时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熏香习俗也随之传入。唐代的熏香器非常奢华,出现了金银制品,在设计和审美上也颇具世俗的情趣。唐代的香囊便于携带且做工精致,当时上流社会的男女都会将它佩戴在身上,悬挂车辇之上,岁终祭祀百神之日更需佩戴。白居易曾文:“拂胸轻粉絮,暖手小香囊”,即把一个小香球系在袖口内,吊在腕下,时时有缕缕芬香从罗袖掩笼的皓腕处偷弥悄溢,旖旎撩人,这样的香囊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暖手炉。
宋代香料大量进口,除部分入药和礼佛外,主要供宫廷、官宦之家日常生活之消耗。当时官员讲求上朝衣著带有香气。欧阳修《归田录》中记载,官员有每晨必先熏衣两炉,取足浓香气味,然后上朝者。《陆游集•放翁遗稿卷上•焚香赋》亦有“参佛龛之夜供,异朝衣之晨熏”之语,可见其俗至南宋时犹存。皇帝亦常以香料赐给臣僚,如庆历二年仁宗曾以银匣乳香一小盒赐给任官青州之欧阳修, 欧阳修《年谱》特记其事,视为殊荣。宋代的香囊形制更加多样化,除了传统的丝质香囊持续流行,可以焚香的香囊继续使用,在传统香囊的基础上更制作出造型精美、纹饰考究的金银香囊。
明清时期,香囊发展到了又一鼎盛时期,无论男女,皆可随身携带及赏玩。此时香囊种类繁多,材质上不仅有布制成的,还有玉镂雕的,金蕾丝、银蕾丝、点翠镶嵌和丝绣的,等等;形状上也有圆形、方形、椭圆形、倭角形、葫芦形、石榴形、桃形等等。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还有香囊治病的记载。小说《红楼梦》中多处写到香囊,可见当时达官显贵佩戴香囊是很普遍的。据说清代各地督抚每年都要进贡给宫里成百上千甚至上万个香囊。逢年过节皇上也要例行赏赐给臣下香囊,以示眷宠。
在香囊文化的历史长河里,有一枚名人香囊应该是让很多人难以忘怀的,那就是杨贵妃临走前佩戴的那枚贵妃香囊了。这段历史在《艳异编正集·艳异编》及《旧唐书杨贵妃传》中均有记载。
这段历史是这样的: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禄山兵变,攻占潼关。唐玄宗见长安不保,携杨玉环仓皇入蜀。途经马嵬坡时,禁军将领杀死杨国忠父子之后,遂请求处死杨贵妃。唐玄宗无奈,被迫赐杨贵妃自缢,史称“马嵬之变”。唐玄宗牺牲了杨贵妃的生命,让她独自去承担酿成国家战乱的责任。杨贵妃被绞杀后,尸体被匆忙就地埋葬。待到收复西京以后,唐玄宗派人悄悄将她的遗体移葬,办事宦官发现贵妃的遗体只剩下莹莹白骨一具,唯有临死时佩戴在胸前的香囊还完好似昔,他把香囊取下复命。垂垂老矣的太上皇玄宗见到香囊睹物思人,当年骊山歌舞的欢乐宛在,伊人的浓情已远,也只剩下眼前这枚香囊了!他把香囊装入衣袖,不禁老泪纵横……八十年后,唐代诗人张祜感叹此物此事,写下了《太真香囊子》一诗:“蹙金妃子小花囊,销耗胸前结旧香。谁为君王重解得,一生遗恨系心肠。”小小一枚香囊,竟然叙述着如此一段悲情,怎不令人唏嘘呀!
(魏)繁钦诗云:“何以致区区,目中双明珠,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後。”(唐)孙光宪也有诗云:“红绶带,锦香囊,为表花前意,殷勤赠玉郎。”中国的香囊文化不管是在历史上,还是在人们的心里,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美好记忆。让我和大家共同来欣赏几件史上的精美香囊吧!
(一)留存最早的佩囊
香囊最初由佩囊发展而来的,而现存的佩囊实物要数新疆鄯善苏巴什古墓出土者为年代最早,那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遗物,整个囊袋以羊皮为之,整体呈长方形,竖置,高6.7 cm,宽3.7 cm,囊口呈开敞式,并附以皮带,以便栓系挂佩;两侧则以纤细的皮条缝缀,此香囊虽然历经千载,但缝合之处依旧坚固如初,精细之处可见一斑。
(二)马王堆汉墓“熏囊”
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遣册中有4件 “熏囊”:即“白绡信期绣熏囊”、“绀绮信期绣熏囊”、“素信期绣熏囊”和“红绮熏囊”。这四件香囊出土时每个囊中都装有香料,如茅香、花椒和辛夷等。这些香囊刺绣华美,材质为桑蚕丝的,面料品种分为“绢”、“绮”、“锦”、“罗”。其中“绮”是以对鸟菱纹绮为主,平纹地斜纹显花,在织造时根据经纬线浮长的不同显现不同的图案;“锦”是以绒圈锦为主,它是当时织造工艺中最高级、最复杂的,需要双经轴结构的提花机制织,使绒圈突出于锦面,锦面形成丰富多彩的大小交替的绒圈花纹,产生非常丰满华丽的立体感效果,它是后世漳绒和天鹅绒织造工艺的前身。这一发现证明:中国人是绒类织物的创造者。
(三)唐代“鎏金双蜂团花纹镂空银香囊”
唐代的香囊与汉代博山炉在使用上有一脉相承之处,都使用末、块、片香料,其材质主要以金、银两种贵金属为主,是一种以花卉和动物纹镂空图案为主的空心金属球。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了一枚“鎏金双蜂团花纹镂空银香囊”。此香囊是迄今全国发现最大、最精美的一枚,重547克。香囊内外共分三层,中间的焚香盂用于放置香料。它运用了陀螺仪原理,使用时里面的焚香盂始终会保持在水平状态,不会将香灰或火星溅出。香囊采用捶揲工艺成形,使用阳刻与阴刻相结合的手法。其通身用花叶装饰,等距离的六簇团花内都錾刻两只飞蜂,花叶间镂空,可使香气外溢。鎏金双蜂团花纹镂空银香囊代表了唐代手工业和科技的发展水平。其工作原理是西方近代才发现并运用于航空、航海领域的,而我国在一千多年前就已应用。
(四)宋代“双龙金香囊”
宋代的香囊形制更加多样化,在传统香囊的基础上更制作出造型精美纹饰考究的金银香囊,安徽省博物馆现存的“双龙金香囊”即是一例。这一香囊于1958年在宣城县西郊窑场出土,为宋代纯金制作的熏香器皿,长7.8厘米,宽6.5厘米,重30克,是由大小两块金片通过子母口相接而成。中部凸起,预留了空间用以填充香料。两面皆以龙为主要装饰纹样,每一面皆有两条龙首尾相接,龙身弯曲,龙尾上翘,龙嘴大张,气势威武。细微处,龙鳞片片层次分明,丝丝入微。四周边缘处镌刻草叶纹和联珠纹,线条流畅。上端有一圆孔,用于系绳佩挂。此香囊体积虽小,但其制作工序中采用了锤碟、透雕、焊接、线刻、压模等多种技法,造型奇巧,工艺高超,既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也是一件难得的实用器。
香囊作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它的应用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爱情的见证,这在《红楼梦》、《晋书贾午传》等著作中都可寻到佐证。二是装饰,香囊可用来装饰车轿、睡床、彩幔等。三是芳香辟秽驱臭;四是用于宗教礼仪活动等;五是还可广泛用于医疗卫生,本篇将重点介绍香囊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在古代,香囊辟疫的方法在中医中被称为“香佩法”或“香嗅法”,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即药物不通过内服、而将药物或非药物施于皮肤、孔窍、俞穴及病变局部来调整机体、疏通经络、沟通表里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
香佩法的施药方式一般有“佩、戴、着”三种。覆盖于头上叫“戴”;佩于身前叫“佩”或“挂”;附着于某患病部位的叫“着”。这些方法多用于预防传染病,也有用于治疗疾病的。
古人很早就认识到疾病可以从口、鼻进入人体。明末医家吴有性在《温疫论》中有述:“凡人口鼻之气,通乎天气,本气充满,邪不易入,本气适逢亏欠,呼吸之间,外邪因而乘之。”故古人会在香囊中放入不同的药物,以期发挥辟邪气、扶正、解表、清气、祛湿、开窍等不同功效。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一批香囊,其中的药物有茅香、桂皮、花椒、高良姜、杜衡、辛夷、佩兰、干姜等。茅香性温味辛、甘,能疏风祛寒,温中止痛,止泻驱蛔;辛夷性温味辛,能散风邪,通鼻窍;花椒能温中散寒,止痛,燥湿,杀虫等。这些药很多都含有较多的挥发油,气味芳香,具有很好的辟秽防病作用。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有33条“辟温(瘟)”方,其中“太乙流金散”就把香囊防病治病的作用叙述得十分清楚。其上曰:“……三角绛袋盛。一两带心前,并挂门户上。若逢大疫之年,以月旦青布裹一刀圭,中庭烧之。温病患亦烧熏之。”平时佩戴香囊预防疫病,当疫病蔓延之时用烧熏法辟疫。
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记载的“虎头杀鬼方”,即为香囊佩戴给药。其组方药物有虎头骨、朱砂、雄黄、雌黄、皂荚、辛夷等,这些药物多属香燥之品,善于宣通气机和燥化湿浊,有预防疾病的功效。
佩戴香囊治疗疾病的做法一直沿用至今,比如佩戴香囊可用来防治感冒、咳嗽、胸闷、心痛、眩晕、失眠、鼻塞、驱蚊等等。有些中医院也会应用香囊给药预防荨麻疹或治疗带状疱疹。中药香囊治疗失眠症时会选用冰片、肉桂、朱砂等;治疗厌食症时,会选用高良姜、陈皮、荜拨、苍术、薄荷等进行配伍;预防腹泻时会选用肉桂、艾叶、苍术、白豆蔻、小茴香等;治疗慢性鼻炎会选用辛夷、薄荷、苍耳子;驱蚊可选用丁香、薄荷、薰衣草、陈皮、七里香或艾叶等,还有医师会配制香囊治疗高血压、心脏病、气管炎、慢性中耳炎、目赤肿痛等病症;平日预增强免疫力时,也可选取丁香、荆芥穗、紫苏、苍术、细辛、白蔻仁等一些药材配伍为囊使用。
中国香囊民俗传统文化
来源: 浏览 6586 次
上一篇:蓬莱历史与民间传说
下一篇:明清官府三班六房指的是什么官职
更多关于 中国香囊民俗传统文化 的信息
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