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历史是从三山神话开始的,没有民间传说中的三山神话,蓬莱的历史就无从谈起了。蓬莱历史是一种真实的演变过程,民间传说却夹杂了太多的虚构成分,是不足为信的。所以,历史归历史,传说归传说,切不可混为一谈。当然,不能将民间传说视为历史,并不是否定民间传说存在的价值,它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对于民俗风情的展示和人文涵量的积淀,都是起到巨大作用的。时至今日,蓬莱民间还一直保持着神仙文化传统,东方神话之都的美誉名甲天下。
蓬莱的三山传说
山东的蓬莱都是仙山,很早以前就有了“三山”或“五山”之说。“三山”即蓬莱、方丈和瀛洲,“五山”则还包括岱舆和员峤二山。诸仙山又常以“蓬莱”概而名之,故可称为蓬莱模式。中国以蓬莱称谓的地名很多,但与昆仑一样,蓬莱实际上是中国人心目中的理想景观模式,其最大特征是岛屿。有意思的是,我们已经看到,蓬莱和昆仑这两个属于不同神话体系的仙境,都具有某些趋同化的特征:高峻的山体,海洋所阻隔的岛屿,非羽仙不可及。这实际上是千百年来中国人对其景观理想的典型化、模式化的结果。
三神山的由来,实起于战国。《史记·封禅书》、《汉书·郊祀志上》中记载:“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云。”《史记·武帝纪》记载:“建章宫中,建泰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
所说的三神山,不同的时间应有不同的所指。从《史记》、《汉书》的描写看 , 古代渤海沿岸的人民,看到渤海中的海市蜃楼,不明白它的科学成因,以为海中真的有这样一些岛屿。他们便到海中寻找,果然发现一些原来不了解的新岛屿。从蓬莱、方丈、瀛洲这些名称看,应是古代东莱人所寻找的地方。
二、 蓬莱的神仙传说
蓬莱地名,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与神仙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了 “ 仙境 ” 的代名词。
秦皇汉帝多次巡幸来此求仙、望仙;加之“蓬莱”地名由汉武帝赐名,蓬莱一时成为天下注目之地。古往今来,海市、蓬莱、蓬莱阁,一直与神仙传说纠缠不休。宋代流传于登州的“八仙过海”传说,元末全真教结合教义对其“北五祖”的偶像宣扬,都扩大了蓬莱作为神仙福地在国内外的影响。明代产生的四大古典名著对仙境蓬莱都有提及,明清小说、话本、杂剧中也常提“蓬莱”之名,各地民间传说中“蓬莱”更是神仙境界的代名词,蓬莱与神仙的关系有了约定俗成的关系定势。
蓬莱的八仙民间传说
八仙传说是怎么与蓬莱联系在一起的呢?这首先缘于“蓬莱”这个来自大海的富有魅力的仙境名字。蓬莱是海上三神山之一,而三山五岳、洞天福地又是神仙居住的地方,作为三仙山之一的蓬莱,本来就有许多仙人的存在,众仙会聚之地,八仙的积极加盟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其次,八仙与蓬莱的缘份,还应从吕洞宾说起。《白云观志》中把吕洞宾列为“蓬莱派”,钟离权的《赠吕洞宾》诗云:“得道高僧不易逢,几时归去愿相从。自言住处连沧海,别是蓬莱第一峰”。吕洞宾自己的诗中也写道:“独坐蓬莱观宇宙,抽剑眉间海上游”,俨然一个蓬莱人。蓬莱阁从明代时就建起一个吕公亭,清代又建起了吕祖殿。既然吕洞宾是八仙的核心人物,又与蓬莱关系那么紧密,其他仙人跟随而来就不足为奇了。
蓬莱当地传说八仙是到蓬莱阁上聚会饮酒,酒至酣时,铁拐李提议乘兴到海上一游。众仙齐声附和,并言定各凭道法渡海,不得乘舟。
汉钟离率先把大芭蕉扇往海里一扔,袒胸露腹仰面躺在扇子上,向远处漂去;何仙姑将莲花往水中一抛,顿时红光万道,何仙姑立在荷花之上,随波漂游。随后,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铁拐李、韩湘子、蓝采和也纷纷将自己的宝物抛入水中,借助宝物大显神通,遨游东海。
八仙的举动惊动了龙宫,东海龙王敖广率虾兵蟹将出海观望,言语间与八仙发生冲突,引起争斗。东海龙王乘八仙不备,将蓝采和擒入龙宫。众仙大怒,各展神通上前厮杀,腰斩了两个龙子。虾兵蟹将抵挡不住,纷纷败下海去,隐伏水底。众仙则在海上往来叫战。东海龙王请来南海、北海、西海龙王,合力翻动三江五湖四海之水,掀起狂涛巨浪,杀奔众仙而来。危急时刻,曹国舅的玉板发挥了威力,只见他怀抱玉板头前开路,狂涛巨浪向两边退避。众仙紧随在后,安然无恙。四海龙王见状,急忙调动四海兵将,准备决一死战。正在这时,恰好南海观音进过,喝住双方,并出面调停,直至东海龙王释放了蓝采和,双方罢战。
八仙拜别了观音菩萨,各持宝物,兴波逐浪,遨游而去。
其二、苏东坡访八仙
虽说苏东坡是北宋人,八仙形成于元明时期,而蓬莱地儿偏偏编出个苏东坡访八仙的传说出来。
传说苏东坡在登州做官时,想拜访八仙,但不知道到哪儿找。打听来打听去,才有个须发皆白的老头告诉他,每年三月初三,八仙都要到蓬莱阁上聚会,至于能不能见着他们,就要看缘分了。
三月初三一大早,苏东坡就上了蓬莱阁,东游西逛也没见着八仙的影儿。百无聊赖地到了显灵门,见俩老翁下棋,一红脸,一黑脸,都年过八十,须发尽白。红脸老翁见苏东坡来就招手请他做裁判。苏东坡才高八斗,可近前一看棋局,目瞪口呆,懵懵然看不懂棋路。为免得丢脸,借口有事推辞。红脸老者见状对苏东坡说:“你要找的人今天一准来,我们在这儿也是等他们的。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你就不必客气了。”苏东坡一听诧异不已:他怎么知道我是来找人的?老翁不是寻常人,听他的话没错。于是安下心来静观棋路,慢慢看出点儿门道,也不多想什么了。
不知过了多久,走过来一个老叫化,老远就招呼下棋的老翁:“老伙计,今天轮到我请客,走吧,走吧!”红脸老翁一指苏东坡:“这儿还有一位呢。”老叫化撇了苏东坡一眼,说:“那就一块儿来吧。”苏东坡看那老叫化,要多埋汰有多埋汰,破衣烂衫,脏得看不出颜色来,脸上的油垢厚得能揭下一层。本来不想跟着去,可一想到方才对下棋老翁的疑心,也就跟随着去了。
上了蓬莱阁,见阁上已经先到了七位,有高有矮,有胖有瘦,其中还有个女的。高腿四方桌上摆着两个小锅、一方年糕。老叫化对众人说:“今天也没有什么好招待的,就弄了三样小菜,诸位凑付着吃吧!”苏东坡探头一看,一条半生不熟的死狗,一个眼歪嘴斜的死孩子,一方长满霉醭的年糕。这伙人谁也没客气,抓起就吃,吃得津津有味,还连赞“好吃”。苏东坡只觉得恶心,特别是那死孩子,让这伙儿人你扯胳膊我拽腿,血乎淋拉的,看得让人心惊肉跳。他本想尝尝那方年糕,可一看沾上了血腥气,又打消了念头。那两位白发老翁倒是直让苏东坡,可苏东坡哪敢吃?眼看着人家狼吞虎咽地吃完了,纷纷离去,只剩下下棋的两位老翁。
老翁把苏东坡招到跟前,问道:“你猜我俩是谁?”苏东坡摇摇头。红脸老翁说:“我是南极仙翁,他是北极星君。刚才在座的那八位,就是你要寻访的八仙。桌上的那三样菜我也告诉你吧:那死狗是万年寿狗;那死孩子是千年人参;那发霉的年糕是寿糕。吃一口多活一百岁,吃两口多活两百岁……铁拐李为弄这三样东西费了不少事哩!”说完,两个白发老翁倏地不见了。
苏东坡后悔至极,为什么刚才就不硬着头皮尝一点呢?!
其三、九顶会仙山
蓬莱城西南三十多里处有座蔚阳山。山上有九座山峰,形态各异,有大有小。民间传说这九座山峰也与八仙有关。
相传,某年三月初三八仙去蓬莱阁聚会,路过蔚阳山时被秀丽的景色所吸引,纷纷按落云头,饱览山光水色。吕洞宾兴致勃勃地脱下道袍蒙在一方大青石头上,施展法术变出酒席,众仙席地而坐,一边欣赏山景,一边交杯换盏畅饮起来,不一会儿都有了醉意。铁拐李倚着宝葫芦,醉眼迷离地说:“此番过海访友,诸位只须躺在我这宝葫芦上,忽忽悠悠,一会儿就过去了……”张果老瞪着醉眼,不服气地说:“谁希罕你那破葫芦,俺倒骑着毛驴,一拍驴腚,噢的一声就过去了。”其他几位也纷纷夸耀自己的能耐。看看吵不出个结果来,汉钟离腆着个大肚子说:“今日过海,大家还是各施法力,请太上老君前来评判。谁的能耐大,到时自有分晓。”于是,吕洞宾摘下道冠,恭恭敬敬盘膝而坐,双目微合,默运神功,一缕青烟自他的头上冉冉升起,化作一道金光,直上云霄。
约莫一袋烟的功夫,西南天空飘来一朵祥云,太上老君骑着青牛来了。八仙收拾起趔趄的醉态,肃立恭迎。太上老君降下云头,问道:“洞宾急急发金光请我,所为何事?”吕洞宾上前躬身禀道:“师祖,小徒等有一事难决,烦劳圣驾。”接着便把比试法力的事说了。太上老君听后,略作沉吟,说道:“渡水之术乃区区小技,何足道哉!尔等修行之人,怎可轻起争雄好胜之心?”众仙听后,个个面有愧色。老君又道:“随缘行善,广布福泽,乃修道正途。此地风光秀丽,尔等何不施展各自法术,为凡间造福?”众仙顿时大悟,一齐上前谢恩。随后,吕洞宾披发杖剑,步天罡踩地煞,口中念念有词,宝剑一指,喝一声“起”,一座陡峭山峰赫然而现。张果老抖擞精神,倒骑着毛驴兜了一圈,一座怪石横生的山峰呈现眼前。接着,铁拐李、汉钟离、曹国舅、韩湘子、何仙姑、蓝采和也都相继施展神通,各造了一座山峰。太上老君见了,心下欢喜,说道:“尔等且站在一边,待老夫也造上一座,以不虚此行。”说罢,手中拂尘一挥,一座高峰高峰拔地而起,峥嵘崔嵬,莽莽苍苍,壮美远在其他山峰之上,让众仙赞叹不已。待八仙回过神来,太上老君已跨上青牛往兜率宫而去了。
这就是蔚阳山九峰的来历。后来还形成了每年三月初三的“九顶山庙会”,山门前耸立的两块龙头巨碑的碑文中,就有“九顶会仙山”的记载。
其四、唐槐
蓬莱丹崖山天后宫院内有棵唐代的槐树,但相传很早以前并没有这棵“唐槐”。八仙到了蓬莱后,铁拐李和张果老(一说吕洞宾)在这个院内下棋,烈日当头,无以遮蔽。铁拐李遂从他的葫芦里倒出一粒种子埋在地下,施展法术,念动咒语,转眼间地面发出绿芽,很快长成一棵大槐树,枝叶繁茂,树冠如伞。二仙就在此树下继续下棋。
据称,此树自长成后就没有任何变化。因是仙人施法生成,所以不再继续长,也死不了,总是这副模样。清道光年间天后宫失火,一夜之间烧毁庙观三十余间,而这棵唐槐幸免于难,不免让人浮想联翩:莫非这棵槐树真是八仙所栽?
蓬莱境内关于八仙的传说还有很多,不过大多跟风物地名来历有关,如“铜井”、“南天门”、“太和庙”、“耍祖庙”、“仙人洞”、“扁担石”、“四眼井”等等,篇幅所限,不能一一细述,倒不如深入蓬莱民间听一听,老百姓讲述的民间故事或许远比纸面上的生动。
蓬莱历史与民间传说
来源: 浏览 2839 次
上一篇:布依族传统手工艺播娜摩簸箕画
下一篇:中国香囊民俗传统文化
更多关于 蓬莱历史与民间传说 的信息
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