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跃梅是民间一位年轻的女面塑艺人,中国的面塑艺术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就有文字记载,用于传统节日、喜庆、礼仪中,是我国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由于内容上取材多为传统民间故事,所以人物造型比较多。
王跃梅说,“小面人”是俗称,文化界的称呼是中国民间面塑艺术。它以糯米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面人形象。“面塑的材料实际上是馍,用糯米粉和面加彩后,捏成的各种小型人物。开始是妇人做面食的时候捏来哄小孩子玩的,慢慢发展到出现在嫁娶礼品、馈赠亲友等方面。”王跃梅介绍说,面塑艺术经过历代艺人的传承创新,发展成为人们喜爱的艺术品。 “虽然制作方式比较简单,却是一种艺术性很高的民间工艺品。
拜师学艺结下不解之缘
王跃梅从小就酷爱画画,由于家里条件并不宽裕,1997年职高毕业后,来到了深圳打工。南下打工一年后,王跃梅觉得孤身在外总不是长久之计,她回到了家乡。机缘巧合下,拜书画家彭华山为师学习工笔画。通过刻苦学习,王跃梅尤其擅长叶脉画。两年的时间里共制作叶脉画上千张,其作品保留和突出了植物叶片的天然脉络和肌理,作为书签和收藏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良好的绘画功底,为她学习面塑艺术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说起自己从事面塑艺术的经历,王跃梅说那真是一种缘分。2001年,在参加的一次民间工艺品展览中,王跃梅接触到了“小面人”,并被其变化无穷的创作手法所折服。“这门手艺可以说是跟想象力结合最紧密的了,想象力越强,捏出来的面塑就越有艺术分量。”自那以后,王跃梅迷上了面塑艺术。回到家后,经人引荐,王跃梅又师承重庆市十大民间艺术家明三娘,从此,她与面塑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世间万物都能捏
“面塑这手艺,百分之十靠师父指点,剩下的都得靠自己研究揣摩。”王跃梅说,学习的时候,明三娘当场制作了几个样品,让她自己学着做。她通过反复试验、调配,经过了无数次的失败,逐步积累了经验,终于掌握了原料的理想配方和蒸煮火候。不到两年时间,王跃梅就能够熟练制作各种精美的面塑作品,其作品造型生动,神形兼备,色泽华丽,线条流畅,栩栩如生,多次参加重庆市民间工艺大展,深受社会各界及同仁好评。
“捏面的手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王跃梅说,揉和面粉是个力气活儿,由于面粉质量不同,最后的强度韧度好坏全靠手拿捏。
“‘面人’其实只是个名称。”王跃梅说,必须先纠正一下人们对“面人”的看法,“面人”绝对不仅仅局限于人物作品,还可以延伸到例如花草、鱼虫等世间万物。
面塑作品物理特性相对比较脆弱,即使有独门秘方也不可能经历太长久时间的考验,要想使得这项民族工艺的瑰宝世代流传,恐只能靠人的传承——而不是物的传递。
民间面塑手艺人王跃梅
来源: 浏览 1874 次
上一篇:泥人张五代传人传承非遗传统文化
下一篇:清康熙皇帝用膳都吃什么
更多关于 民间面塑手艺人王跃梅 的信息
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