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俗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庆阳香包绣制技艺

庆阳香包绣制技艺

来源:  浏览 3034

庆阳香包绣制是甘肃省庆阳市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品。做香包,又叫荷包,庆阳民间称作耍活子,作为庆阳地区端午节古老的汉族民俗物品,寄托了地方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2006年5月20日,庆阳香包绣制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庆阳古法香包,相传两千多年前的庆阳,中医鼻祖、《黄帝内经》著者岐伯曾携一药袋防疫驱瘟、禁毒蛇,开创“熏蒸法”,药袋称为“香包”或“绌绌”,此或为香包的由来。
香包,在中国文化传统里早已成为人们传递爱与友情的信物。“香囊暗解,罗带轻分”,描摹出一对恋人分开之际依依不舍的离情。
庆阳香包的寓意

戴香包的图案颇为讲究,老年人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戴梅花、菊花、桃子、娃娃骑鱼、娃娃抱公鸡、双莲并蒂等形状。小孩喜欢的是飞禽走兽类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竽、斗鸡赶免等。

庆阳香包都是有形必有意,有意必吉祥。
香包
荷包是送给情人的,上面的荷尖代表女子对心仪男子纯洁的爱意,鸳鸯代表跟他白头偕老的决心,爱心则代表真诚,这是最古老流传下来的中式浪漫。绣上狮虎等动物的香包都有辟邪作用。
庆阳香包的技艺

香包是按照剪纸的图样,在丝绸布料上用彩色的线绣出各种各样的图案,然后缝制成不同的造型,内芯填充上丝棉、香料,就做成一种小巧玲珑、精致漂亮的刺绣品。庆阳香包是立体造型和平面刺绣兼容的纯手工艺制品,构型简单质朴,按制作技艺分有“绌绌”类、线盘类、立体刺绣类、平面刺绣类四大类型。

做香包最困难的环节是绣花和打样。沾工的差异和图纸上不能超过一毫米,过去用浆糊,刘兰芳创新用的双面胶,沾工需要心细的人才能粘,不然定型就失败了。

庆阳香包的类型

头戴型主要供孩子们头上佩戴,常用彩色布和彩线做成虎头、猫头、兔头及各种动物头型帽,端午节戴上以祛邪护身。

肩卧型一般以猛虎雄狮为图样,绣成头大身小、有爪无腿的老虎、狮子,缝在孩子们肩上,以祛邪恶。

胸挂型样式繁多,内容庞杂。一般用双股彩线把香包连起来,挂在胸前衣扣上,少则一两个,多则八九个,内容常为吉祥如意的动植物,表达妇女们盼福求安,五谷丰登的心愿。

背负型主要为“五毒背心”。刺绣具有毒汁的蛇、蝎、蜥蜴、蜘蛛、蜈蚣五种小动物的图样,缝在孩子们上衣的衣背上。这些小动物本是有毒的,端午这天却要穿在身上,表达了古人“以毒攻毒”的哲学观念和护身心愿。

脚蹬型多为飞禽走兽头型的图样,如虎头鞋、猫头鞋、蝴蝶鞋等,这种香包左右鞋双双对称,古以左为阳右为阴,寓古哲学阴阳平衡之理,取避邪护身、成双成对、并蹄腾飞之义。

香包的起源
甘肃庆阳现存最古老的香包历史在800年以上,它宛如一本记录中国文明的史书,将黄河文明、经验医学和华夏内修的哲学核心缝制于其中。
相传中医鼻祖岐伯数千年前在庆阳论医。《黄帝内经》里记载他曾携药袋防疫驱瘟、禁蛇毒,开创"薰蒸法"。因歧伯生于庆阳,故此法在当地渐成习俗,这便是香包的起源。

古人佩戴香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据《礼记。内则》:“子事父母,左右佩用;……衿缨,以适父母舅姑。”就是说青年人去见父母长辈时要佩戴“衿缨”即编织的香囊以示敬意。

屈原《离骚》中有“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江离、辟芷、秋兰都是香草。纫,连缀,佩在这里既指香包,也有佩带的意思。
这说明早在战国时代香包已是一种饰物了。

汉代《礼记》有云:"男女未冠笄者……衿缨皆陪容臭"。
容臭即香包,说明汉代未成年的男女也都是佩戴香包的。

唐宋时期,香囊已然成为仕女美人的象征,男官吏们则开始佩戴荷包,有的上朝时干脆把荷包缀于朝服之上。

清代,香囊成为爱情的信物。
《红楼梦》第十七回宝玉与黛玉之间的一次“闹别扭”就是送荷包引发的。历史演化到近代,香包多半用于民间端午节的赠品,求吉祈福,驱恶避邪。也有姑娘在节前赶制一枚香包,送给心上的情郎。

上一篇:非物质文化遗产莞香制作技艺

下一篇: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仙居花灯

更多关于 庆阳香包绣制技艺 的信息
民间艺术
福州脱胎漆器手工艺步骤

福州脱胎漆器手工..

福州脱胎漆器以轻巧、精美而闻名,因为成分只有漆、夏布或绸..
白与黑的艺术:乌铜走银手工艺

白与黑的艺术: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铜走银是云南一种独特的铜制纯手工工..
山西忻州宁武炕围画

山西忻州宁武炕围..

“炕围画”在山西省尤其以山西忻州宁武、忻州原平、代县的炕..
民间艺术缩骨功

民间艺术缩骨功

缩骨功,也叫缩骨术也叫卸索,卸索的表演,这就是缩骨功。卸..
宫廷鸟笼制作工艺

宫廷鸟笼制作工艺

宫廷鸟笼制作技艺起源于200年前的清代八旗子弟。宫廷鸟笼..
风筝魏

风筝魏

风筝是民间传统手工艺术,而风筝魏就是过去老手艺人的一个品..
明代手工艺漆器的特点

明代手工艺漆器的..

明代漆工艺的活跃与明王室对漆器的推崇与重视有着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