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董 > 鉴赏知识 > 古代雕漆工艺艺术品中最受欢迎的剔红

古代雕漆工艺艺术品中最受欢迎的剔红

来源:  浏览 4943

雕漆工艺品种有很多,根据漆色的不同,有剔红、剔黄、剔绿、剔黑、剔彩、剔犀之分,其中以剔红是我们见到最多的工艺品,大概中国喜欢红色的缘故,因为红色代表的吉祥,代表的好运。剔红以锦纹为地,花纹隐起,华美富丽。
剔红也叫“雕红漆”或“红雕漆”,跟其它品种的雕漆工艺一样,就是在木胎体上上层层髹漆,少则几十层,多则百层以上,然后在漆上雕刻花纹。剔红雕漆技法成熟于宋元时期,发展于明清两代。
明黄成《髹饰录·坤集·雕镂第十·剔红》中写道:“剔红,即雕红漆也。……宋元之制,藏锋清楚,隐起圆滑,纤细精致。”其法常以木灰、金属为胎,在胎骨上层层髹红漆,少则八九十层,多达一二百层,至相当的厚度,待半干时描上画稿,然后再雕刻花纹。
剔红九龙纹圆盒

  剔红九龙纹圆盒,明宣德,高8.2cm,直径19.8cm。清宫旧藏。
  盒木胎,圆形,平顶,直壁,平底,卧足。通体在黄漆素地上雕红漆花纹。盖面饰云龙纹,龙发前冲,闭口,体弯曲劲健,双睛以黑漆点染。器壁饰云纹。盒内及外底均髹黑光漆,填金御制诗:“永乐创朱漆,文孙应见之。原从果园制,亦类肯堂为。着色层披赭,雕纹细入丝。九龙各蠖略,粉本所翁贻。乾隆戊戌御题。”并“乾”、“隆”两方小印。外底左侧边镌刻填金楷书“大明宣德年制”竖行六字款。
  此盒胎体厚重,髹漆肥厚,漆色纯正,漆质细腻,雕刻圆润,运刀娴熟,磨制光滑,图纹紧凑,龙纹雕刻得雄健有力,诸方面均体现了宣德朝漆器的特点。
剔红团香宝盒

  剔红团香宝盒,清乾隆,通高6.4cm,最大口径12.2cm。清宫旧藏。
  盒木胎,梅花形,无足,上下对开式,以子母口分出盖与器身。器外与盖的两面均满雕相同的桂花,枝繁叶茂,团花似锦。器里黑光漆,一面刀刻填金“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一面刻“团香宝盒”四字。
  此盒漆色红妍,雕花不露地,格调清新,为乾隆朝的典型作品。
剔红雅集宝盒

  剔红雅集宝盒,清乾隆,高11.6cm,口径33cm。清宫旧藏。
  盒圆形,平盖面,矮圈足。通体髹朱漆。盖面作圆形开光,内雕单线回头天锦和水波锦纹,分别表现不同的空间。画面正中山石耸立,芭蕉、松叶繁茂,山石前界出空地,在龟背“卍”字锦地上压雕文人雅集图:一长须长者正挥毫泼墨,左右两长者和身后两侍者面带笑容地凝神观看。人物眉须细腻,神情生动。盖壁龟背锦地上雕刻各种团花图案,具有较强的立体效果。此种装饰图案和雕刻手法为清乾隆时期的风格。盒上下口沿雕连续回纹。盒底髹黑漆,刻“大清乾隆年制”楷书款,盖内黑漆地上有刀刻填金“雅集宝盒”四字器名。
剔红海兽图圆盒

  剔红海兽图圆盒,高6cm,口径15cm。
  盒由完全相同的两部分合成。盒外朱漆雕落花流水,几只海兽戏于滚滚波涛之中,刻划生动。盒内髹黑光漆,盖内正中有刀刻填金楷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此盒雕工精细纯熟,波纹如丝,一刀剔下,不见败痕,表现出乾隆时期雕漆工艺的一种崭新风貌。这种风格的形成有两种原因,一是受明晚期嘉靖、万历雕漆犀利深峻、刀不藏锋之风格的影响,二是此时的雕漆使用了“牙作”匠人。据档案记载,乾隆初年,造办处“漆作”尚无雕刻匠人,故皇帝命在造办处“牙作”当差的南方刻竹名匠从事雕漆制作,如乾隆“三年十月十四日,传旨:‘雕漆盒若漆得时,交牙匠雕刻。’”。这种以刻竹技法雕刻的漆器,自然把南方刻竹那种奇峭清新、精致细密的风格带到雕漆中来,使乾隆时期的雕漆呈现出刀锋犀利深峻,棱线精密有力的锋棱之美。如此件海兽图圆盒,雕刻之精几乎无懈可击。据清宫造办处档案记载,此盒制作共耗时一年半之久,足见此件雕漆作品耗工费时之巨。
剔红兰亭宝盒

  剔红兰亭宝盒,清乾隆,高11.8cm,长26.4cm,宽20.65cm。
  盒呈云头式,通体髹红漆,盖面雕曲水流觞图。盖壁和盒壁各有四个开光,内装饰锦地花卉纹。器内及外底髹黑漆,外底中部刀刻填金楷书“大清乾隆年制”款,盖内中部刀刻填金楷书“兰亭宝盒”名色签。从水波纹细如发丝的特征推断,此件漆盒应由造办处发样,旨令苏州织造制作而成。
  根据《兰亭集序》记载,东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文人雅士在会稽兰亭相聚燕饮,以祓除不祥。兰亭地处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掩映,溪水蜿蜒环绕,将酒杯置于溪水中漂流,大家三三两两坐于曲水岸边,酒杯停到谁的面前,谁就取饮并赋诗。尽管没有丝竹管弦演奏,但边饮酒,边赋诗,足以抒发各自的情怀。

  剔红兰亭宝盒与剔红流觞宝盒盖面的曲水流觞图几乎完全相同,显系出自同一稿样。查阅清宫档案可以发现,皇帝认为款式或纹样好的器物往往要求造办处留样,以备日后再做类似款式时使用。


上一篇:西汉漆器羽觞耳杯

下一篇:整整装了32件珍玩的紫檀多宝格方匣

更多关于 古代雕漆工艺艺术品中最受欢迎的剔红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