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盒又称香筥、香合、香函、香箱,个人用香盒一是焚香品茶,二是香薰衣物。在古代,香盒易与印泥盒混淆或互用。通常,香盒相对较小,趋于扁平,而印泥盒较大,且有一定的深度,以便装盛一定量的印泥而不粘到盒盖。
古代文人讲究雅趣,在书房读书写字、弹琴抚筝、品茗弈棋的时候,都会焚一炉香,既可以增添风雅意趣,又可以净化室内空气。因为焚香多为香丸、香饼、天然香木等,香品易于挥发,香气易于走散,香盒也就应运而生。就目前考古发现的实物资料而言,我国最早发现的盛香之器是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一只口径为9.5厘米的红漆香盒,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南越王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香盒出土时,器表仍可见细小的卷云纹图案,内盛树脂类物品(推测为乳香),其工作人员称:“漆盒里面装的香料极有可能是乳香,乳香原产地是在阿拉伯,所以,现在把乳香当做广州最早的舶来品看待。”
1.玉器
2.陶瓷
3.竹子
4.漆器
5.青铜器
6.象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