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董 > 鉴赏知识 > 秦代文物封泥

秦代文物封泥

来源:  浏览 2533

封泥被考古专家誉为“秦代文书封缄制度的结晶”、“秦朝中央的档案馆”,在纸质公文行世之前,公文在秦汉时期处于简牍文书阶段。人们通过把简牍文书或物品以绳捆扎,在绳结处回检木,上封盖有钤印的胶泥块,以防泄密、备检核,古人谓之“封泥”。接收人割断绳索后开封并保存封泥,最后会作废处理。因封泥的表面有官职名称,背面留有挂绳的痕迹,人们通过研究封泥就能得到秦帝国通信系统的运作情况等重要信息。
在西安汉长安城相家巷村的村民在农田基本建设挖土时,在古代废弃的淤泥坑中发现了数以千计带有文字痕迹的“泥坨坨”,别小看这些泥坨坨,可都是秦代的文物封泥。秦封泥出土地在西安城北汉长安城遗址相家巷村,据专家考证这里曾是秦时的南宫遗址,是秦始皇办公的地方,因此说这些封泥封缄当是经过秦始皇亲手拆封过的。

秦封泥“右丞相印”“廷尉之印”“四川太守”、“少府”、“西盐”等5件为国家一级文物;“左丞相印”、“阳陵禁丞”“骊山飤官”“内史之印”“蜀左织官”等15件为二级文物:“少府榦丞”“芷阳丞印”等57件为三级文物。

少府封泥

上一篇:明代女子䯼髻(diji)

下一篇:龙纹古琉璃艺术品

更多关于 秦代文物封泥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