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董 > 鉴赏知识 > 明清捧盒的收藏鉴赏

明清捧盒的收藏鉴赏

来源:  浏览 4046

捧盒是一种手捧的器皿,过去只有皇亲贵族装饰性器皿,方寸的盒体之间,盛满了昔日享乐主义的生活镜像。
捧盒的材质
捧盒的材质须轻,又要兼有隔热保温的作用,故以瓷、漆、木最为多见,也偶有金属和珐琅的材质。造型则以便于捧持为主,如扁圆形、方形、钟形、六角形、八角形、桃形、荷叶形、牡丹形等。盒上面的纹样也是极为丰富,山水、人物、花卉、虫鸟、走兽,都是瓷质捧盒的主题纹饰。漆器捧盒除了以雕刻技法营造出一种浮雕般的艺术效果,还常用螺钿和金银片制成五彩缤纷的小彩片,嵌在漆面上作为主纹的衬景。

捧盒的功能
 作为一种手捧的器皿,捧盒带有一定礼仪性。如古代的皇帝过生日,臣子赠送的礼品就必须放在捧盒里呈送上来,一来显得正式,二来也可对礼品起到有效保护。抑或皇帝想要嘉勉办事认真、勤恳有功的内侍,奖给他们一些饼饵小食,也是用捧盒盛出赐予。但是在宫廷生活之外,捧盒的功用又不仅限于礼品盒。譬如过去的大户人家传膳,由于厨房与主人的起居室离得较远,下人端菜也经常会用捧盒传送。

故宫收藏的明清捧盒
 填漆戗金凤纹莲瓣式捧盒,高15cm,口径32.5cm。
  盒六瓣莲花形。通体髹朱漆,盖面填漆锦地,描漆绘缠枝花卉及彩凤纹,并以浓金戗饰展翅飞舞的双凤及缠枝花卉。盒壁各瓣开光内饰云鹤衔磬纹,开光外为卍字锦纹。足内刀刻填金楷书“大清乾隆年制”竖行六字款,款下刻“菱花凤盒”器铭。
  填漆戗金工艺在清乾隆朝已达炉火纯青之境,填漆戗金漆器凡用锦纹作地者,多兼用填、描两种方法,此器即为填漆、描漆并用的戗金细钩漆器,代表了乾隆时期漆工艺的发展水平。其花纹处理先以锦地衬托缠枝花,再以缠枝花衬出双凤,这种分层衬托之法使图案明晰,繁而不乱,同时又借戗金突出主题,使画面有锦上添花之妙,极为富丽堂皇。


剔彩林檎双鹂图捧盒,高20cm,口径44cm。清宫旧藏。
  盒圆形,由盖、器扣合而成。通体采用红、绿、黄、黑四色漆交替髹涂,剔彩层自下而上依次为红、黄、绿、红、黑、黄、绿、黑、黄、红、黄、绿、红,共13层。盖面饰圆形开光,雕红漆斜格锦地,压雕林檎树,上栖两只黄鹂,空隙间点缀以蜻蜓、蝴蝶等。贴近开光上缘处有刀刻填金楷书“大明宣德年制”横行六字款。开光外圈及盒底近足处刻缠枝桃、石榴、葡萄、樱桃等。盖、器立墙雕缠枝花卉。
  此捧盒花纹明朗清晰,刀法圆润藏锋,具典型的明早期的雕漆风格。其色彩缤纷绚丽,图案生动活泼,这种效果不仅是靠分层取色,主要是藉雕刻后的研磨而取得的。此种剔彩法在《髹饰录》中谓之“重色雕漆”,俗称“横色”,可随妆露色。此法表现了宣德时期雕漆工艺的新成就。这件杰作是传世剔彩漆器中年代最早的一件。


藕荷地粉彩花卉纹捧盒,清光绪,通高17.2cm,口径30.0cm,足径17.3cm。
  盒呈馒头形,上下子母口套合,圈足。盒内施白釉,外壁藕荷地粉彩花卉纹装饰。盒盖顶部中心绘一正面五爪龙,四周环以桃树、水仙、牵牛花、冬青等纹饰。口沿绘变形回纹。盒体外壁描绘与盒盖相同的花卉纹,口沿及圈足外墙绘变形回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中心署矾红彩篆体“体和殿制”四字双行款。
  此捧盒 “体和殿制”款,表明它系光绪年间景德镇御窑厂为光绪十年(1884年)慈禧太后50寿辰专门烧造的祝寿用瓷。

 

上一篇:清朝朝珠和十八子手串

下一篇:唐代古琴的形制特征

更多关于 明清捧盒的收藏鉴赏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