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泥料决定着紫砂的品质,是紫砂壶好坏必要条件之一,样子收藏网说的主要是宜兴县境南部丘陵山区的古生代地层中的紫砂泥料。那么做宜兴紫砂壶的紫砂泥料有几种呢?
紫砂泥料种类
紫砂泥料白泥,是一种灰白纯粉砂质含铝土质粘土,被广泛用来制作砂锅、日用陶器及美术陶。
嫩泥,是一种土黄色、灰白色为主的杂色粘土,是用来制作日用陶器-------缸、坛、盆、罐的原料。但嫩泥的收缩率大。
甲泥,是一种以紫色为主的杂色粉砂质粘土,统称页岩,未经风化时又叫“石骨”,色紫红,坚硬如甲故名。风化后,进行粉碎,用于制作普通陶器。
长期里来,宜兴陶业主要用以上三种陶泥制作日用陶器。直到明代万历年间,才发现在甲泥矿中夹生有一种片状结构的矿石,大有用处,取名“紫砂泥”。
制作紫砂壶所用的原料是紫砂泥,其原生态与我们常见的胶泥、黄土并无不相同,而是呈片状结构矿石态。杂生于甲泥矿内,开采后必须用人工挑选出来,要露天堆存一段时间,让其自然风化,分解成黄豆大小的颗粒,俗称“生泥”;然后粉碎成所需的颗粒度,加水调和揉练,经过陈腐,便成“孰泥”。紫砂艺人们是用“孰泥”制作紫砂器的。
紫泥有何特点?
紫砂泥有紫泥、朱泥和本山绿泥三种,产于不同的矿层,经过加工后,均可单独用于制陶,也能相互掺和制成各种色泽专用陶泥,但统称为紫砂泥。所以,紫砂泥又有“岩中之岩”、“泥中泥”之称。
紫泥是三种紫砂泥(紫泥、朱泥和本山绿泥)中产量最多的一种。紫泥是甲泥矿层中的一个夹层,含量3%-----4%,矿体呈薄层状,透镜状,矿层厚度一般在几十厘米到一米左右。原料外观颜色呈紫色、紫红色,并带有浅绿色斑点,烧成后外观颜色则呈紫色、紫棕色、紫黑色。紫泥主要成分是水云母,并含有不等量的高岭土、石英、云母屑及铁质等。综和分析紫泥属于粒土。
朱泥有何特点?
紫砂泥的品种之一,俗称“红泥” ,因在黄氏矿石的夹层中,呈橙黄色,也有人称为“石黄”,产于陶土“嫩泥”矿内,狂性琐碎,需经人工挑选。周高起《阳羡名壶系》云:“石黄泥,出赵庄山,即未触风日之石骨也,陶乃变朱砂色。”因含铁量不等,烧成后变朱砂色、朱砂紫、或海棠红等色。
红泥产量很少,早年除销往南阳的“水平小壶”用朱泥制坯外,一般只用作化妆土,涂在紫砂泥坯上,作装饰。后来,有制壶艺人为取得更精细的泥料,将红泥进行洗泥、沉淀,得到约140----180目细孔的泥料,细如滑脂,这就是朱泥胎土。朱泥的含铁量高达14%------18%,烧成后壶身呈红色。朱泥的泥性甚娇,成型工艺难度大,收缩率高达30%,一般成品率约七成,故不宜用朱泥制作大件,只能制作中小件。早期朱泥水平壶中也有调砂的品种,是以机理效果为装饰。
本山绿泥有何特点?
紫砂泥品种之一,又名段泥,是一种略呈青灰色的泥,如青壳鸭蛋的颜色,烧成后呈米黄色。本山绿泥也产于甲泥(夹泥)内,有“泥中泥”之称,藏量相比较紫泥要少得很多。
本山绿泥,是龙骨与黑墩头之间的一层矿泥,而不是所谓的紫泥夹层。根据成分分析,其含铁量较少,且以铁离子为主,故其矿物成暗绿色,烧成后呈黄色。由于其石英含量高,颜色浅,故矿物有油脂一样的光泽,属于一种完全解理矿物,其产量非常少只有薄薄一层。
本山绿泥产量不多,泥质较嫩,耐火力比紫泥低,一般用作化妆土,不独立成壶,涂在紫砂器坯的表面,烧成后呈粉绿色
据说,古代有一种“团山泥”,产于黄龙山与青龙山交接处北麓之团山。这种由紫泥和本山绿泥天然混杂共生在一起的泥料,烧成后呈青铜色,十分雅致。由于储量不多,很快就用完了。也有人改变了紫泥。本山绿泥的比例,得到不同的色泽。
天青泥有何特点?
明周高起在《阳羡名壶系》中说道天青泥“出自蠡野,陶之变黯肝色”,也有些人认为烧出来的茶壶颜色像天青色,才是天青泥的颜色。据采矿人介绍,天青泥是紫泥中的一个品种,是龙骨上的一个夹层,只是比较嫩而已。开采出来时,的确像天的颜色一样,其烧出来的颜色确实呈暗红色,也就是“黯肝色”,质地细腻温润,据说是历代紫泥中最好的一个品种。为了追求“天青泥”的色泽效果艺人们经过潜心研究,在紫泥里加入适量的金属氧化物及朱砂泥,就可以再现“天青泥”的色泽效果。其配方是不公开的。
紫砂泥料图片
紫砂泥加工要经过哪些工序?从矿层中开采出的紫砂泥,形似块状岩石,俗称“生泥”。“生泥”分拣出来后堆放于露天中,任其自然风化。待泥块松散至小块时便可将泥料锤碎,过60目筛选(不易太细),在加水调和,人工脚踩踏练,称为“练泥”。及至泥料软硬适中时,用铁铲切成适当大小的方块,放在阴湿的地窖中“陈腐”(又名养土),要经常洒水,保持泥料的湿度。“陈腐”的时间越长越好,因泥料中的有机物成分全部都腐烂挥发了,可以提高烧成质量。古代艺人特别重视“陈腐”,据说“陈腐”达百年的纯紫砂泥,贵逾黄金。
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采用机器练泥,专用设备有雷蒙粉碎机、搅拌机、真空练泥机等。生泥在自然风化后,经初碎、粉碎、过60目筛、湿水后进入真空练泥机,直接连成孰泥料,不必再经过陈腐养土,效率高泥的质量也好。
用手工孰泥制壶,因胎体中泥团粗细悬殊,壶烧成时体积收缩不匀,壶内壁中有空隙,具有一定的气孔率和吸水率。用机制泥料制壶,有些肌理效果不易做成,如“梨皮肌理效果”,吸水率由通常的3%----8%下降到1%-2%左右,直接影响到紫砂壶的实用性能。
什么叫本色壶?有何特点?
紫砂泥有紫泥、本山绿泥、红泥三种,均可单独制壶,烧成后叫“本色壶”。但这样紫砂壶是比较名贵的,一般紫砂器表面色泽是用泥色染成,其方法是将某种色泥料碾细,用清水侵泡、搅拌,漂浮在水面的一层蜡膏便是色浆原料,用之涂在壶坯的表面,烧成后永不褐色,也有“本色壶的外表。
“乌泥”紫砂?
紫砂中的“乌泥”是指两个并不相同的品种;一种是用含有锰铁量较高的乌泥制坯,烧成后的陶器呈乌黑色;另一种是用普通紫泥制坯,采用“捂灰”的装烧方法产生黑色的。长期以来,这种“乌泥”紫砂,实际上是那些因受火不匀,色泽不一致的次品紫砂,只好利用“捂灰法”补救,再次烧成“乌泥”效果。
现代紫砂中的“乌泥”是在紫泥中掺入金属氧化物,烧成时易于控制,颜色也很好,但质地不如传统“捂灰”工艺生产的“乌泥”紫砂,缺乏温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