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龙缸?明代龙缸瓷器是干嘛用的?龙缸是明代皇宫专用的瓷器类型之一,样子收藏介绍一下明代龙缸瓷器,你不了解的文化历史。
为什么叫龙缸?
龙是古代帝王的图腾,皇帝是真龙天子,龙缸是御窑厂专门为皇帝烧造使用的,所以把皇帝专用的这种瓷器大缸叫龙缸;
二是这种龙缸在明代多绘制龙纹,所以把这类大缸叫龙缸,以青花飞龙龙缸居多。
1.明代龙缸瓷器是干嘛用的?大多数都没有统一的答案,但是从万历定陵出土了三个这样的龙缸,是盛放万年长明灯用的,这是最直接的文物证据。
2.龙缸一般尺寸多非常大,观赏器物是太浪费了,明代皇家用来储物的。
万历定陵墓葬出土品中有3件青花大龙缸,直径达70厘米,定陵出土的青花龙缸,在玄宫中殿帝后神座前各放置一只。出土时缸内贮有油脂,经鉴定表面油脂为蜂蜡,凝固一起,厚5-6厘米,下部为植物油。油面有铜漂子一个,中心有灯芯,顶端有燃烧过的痕迹,大概由于玄宫封闭后缺氧而熄灭。此油缸即所谓的“万年灯”或“长明灯”。
3.明代皇宫都是木质古建筑,那么多木质房间,很容易起火,所以龙缸是用来作为储水防火的工具。
4.明代皇宫喜欢养金鱼,这种龙缸成为养金鱼的瓷器缸,叫金鱼缸。
5.明末清初,出现了卷缸,用在书房里盛放书法、国画作品的,这也许是龙缸后来功能的转变,但是卷缸比龙缸尺寸小的多,这是样子收藏的推测,供收藏朋友参考。
明末清初时期,文学艺术繁荣,不仅为瓷器纹样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而且还深刻影响着瓷器装饰画面的艺术表现手法。这件明代晚期的青花人物纹缸或许就是龙缸转变成卷缸的证据。
明代青花人物纹缸,高14.5厘米,口径19厘米,足径9.5厘米。缸直口,平沿,深腹,腹下渐收敛,平底。
明代龙缸瓷器特点1.明代龙缸口径都比较大,故有“大龙缸”之称,可见明代龙缸的地位有多重。
2.明代龙缸一般都是青花釉料烧造居多,一般早期龙缸使用的是进口钴料,中晚期开始使用回青料和国产料烧造青花龙纹龙缸了。
3.明代龙缸瓷器胎体厚重,这样可以减少工艺的缺陷,可以让龙缸在烧制过程中减少瓷器的变形。
4.明代龙缸瓷器但修胎较粗糙,体现了粗大明的时代特征。
青花缠枝莲纹缸高39.5厘米 口径77厘米 底径52厘米
缸口圆唇,深腹,平底。器内施白釉,外壁绘青花缠枝莲纹,外口沿下青花横书“大明嘉靖年制”六字楷书款。此缸形体较大,胎体厚重,青花色泽浓艳。
明代龙缸烧造工艺有多难?
明代皇帝对烧造龙缸非常重视,有专门的龙缸窑,专门烧造这种大型的龙缸瓷器,而且配备专门的拉坯工匠、画工,消耗人力财力非常大,而且成品率非常低。
《江西省大志陶书》记载,造坯需要“每日加泥一次,计十八日可成。缸坯候干,又利坯二日,洗补二日,上泥浆二日,共计一月可成坯五口”。御器厂内设专烧龙缸的“龙缸大窑”,原有32座,后改为16座,一窑毎次只烧一口,烧时需“溜火七日夜,然后起紧火二日夜……又十日窑冷方开。每密约用柴百二十杠,遇阴雨加十杠”。因为大龙缸体量巨大,胎壁甚厚,温度稍低无法烧透,稍高则易坍塌密裂,烧成者“百不得五”。
1.烧制龙缸的工艺非常难,拉坯的工匠需要三到五个人分段拉坯,制坯20天左右,然后上青花釉
2.然后入窑烧造烧更是费时费力,小火烧七天七夜,大火两天两夜,到缸匣红而复白,前后皆明亮时,方可止火封门。古人没有温度计完全靠经验和眼力判断,如果日子和火候不到,龙缸胎体就烧不透容易开裂。
3.龙缸在龙缸窑烧造十天左右,待过十日窑内冷却后,方开窑,才算成功,出窑后十个龙缸只有一两个成品就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