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盏托是放置茶盏的承托物,是与盏配套使用的一种茶具,瓷质盏托始见于东晋,流行于唐宋,以后元明清都有烧造,随着朝代的更迭,瓷器盏托样式和器形也在演变,从注重讲究礼仪的三层盏托,到简化的船型茶盏托,是文化的变化,也是生活习惯的变化。
瓷器盏托的功能
瓷器盏托据唐代《资暇集》记载:“茶托子,始建中。蜀相崔宁之女以茶杯无衬,病其烫指,以碟子乘之……人人为便。”这说明瓷器盏托就是以防手持茶盏烫手,很实用的功能,因为古代达官贵人讲
究礼节都是侍女泡茶沏茶端给主人和客人,为了保持茶的温度,有防止烫伤侍女出现了茶托。
二石盏托和茶盏是配套使用的,也是喝茶的人端茶被烫手而设计的。
三是瓷器盏托都比较漂亮,很大一部分是装饰茶盏的,突显主人家的显赫地位。
瓷器盏托的窑口釉色
瓷器盏托随着宋代五大名窑汝窑、定窑、钧窑、官窑、哥窑出现在宋代瓷器盏托很常见,耀州窑、当阳峪窑、景德镇窑等均有烧造,瓷器盏托品种有白釉、酱釉、青釉、汝釉、官釉、钧釉、青白釉等。
到了明清出现了五彩和粉彩以及青花的瓷器盏托。当然了除了瓷器以后开始不断出现各种材质与形状的盏托,只是瓷器使用广泛而已。
瓷器盏托样式的演变
盏托是由耳杯承盘发展而来,始制于东晋,南北朝时已较流行,唐代随着江南地区饮茶风俗的盛行,产量有所增加。五代末期,盏腹加深,托变高,美观实用。宋代盏托式样繁多,南北瓷窑无不烧.
1.瓷器盏托的样式随着时代变迁,由繁复变为简单,这是历朝历代瓷器盏托变化的整体趋势。唐宋元明瓷器盏托的样式基本一样,盏托由三部分组成,上中下三部分,由盏、盘、足几部分,上部杯形部分和托的胎体是分开的,托口沿除圆形还有花瓣形。五代 越窑系青釉葵口盏、托
五代 越窑系青釉葵口盏、托口径11.3,底径6.8,高6.5厘米。通体施青釉,釉色光亮。盏呈五瓣葵口形,器形线条优美,造型雅致。这是一件唯一有盏托和茶盏的器物,非常完整。
宋官窑青釉盏托,高5.7厘米,口径8.1厘米,足径6.7厘米。
宋官窑青釉盏托,高5.7厘米,口径8.1厘米,足径6.7厘米。盏托敛口,弧形腹,托盘边沿宽大,圈足外撇。内外施满釉,釉色莹润,开有冰裂纹片。此盏托造型别致,釉面晶莹类玉.
宋 钧窑系天青釉盏托
宋 钧窑系天青釉盏托口径15.3,高11.2厘米。发色清雅。
2.明代中晚期和清代早期开始出现简易化的瓷器盏托,出现了盘式的盏托,没有盛放盏的托了,
宣德款掐丝珐琅缠枝花卉纹盏托,明宣德,高1.2厘米,口径19.3厘米,底径16厘米。盏托圆形,折边口,中心凸起杯槽。通体以天蓝色釉为地,折边饰蔓草纹一周,盘内饰各异的缠枝花卉纹六朵。槽内嵌铜鎏金圆片,錾螭纹环抱方栏,栏内阳文篆书“景杯绍篱”,意为大杯里的酒来自小箩筐里的粮,用以警喻王公贵族富贵生活源于稼穑之艰辛,言简意深。
此器釉色纯正,花纹清晰,线条流畅,作工精细。
雍正款画珐琅寿字花卉纹盏,清雍正,通高8.5厘米,口径5.1厘米,足径2.5厘米,托盘口径16厘米,足径12厘米。盏为圆形,直口带盖,圈足。
下置托盘,盘中心凸起盏槽,与盏的圈足相吻合。盏上绘制了莲花、月季、翠竹、梅花、桃实、石榴、灵芝、佛手、葫芦以及蝙蝠等,寓意多福多寿、子孙万代。盏及托通体在地色的设计上,分别使用了浅蓝、黄色和黑色,设色清晰鲜明,对比强烈,图案花纹用笔细腻,制作工艺极为考究。
3.到了清代中晚期开始出现了船型盏托,一直到民国都大量使用这样瓷器造型的瓷器盏托。
清乾隆 斗彩花卉纹船形盏纵4,横7.5,高1.5厘米。一对。船形,斗彩花卉纹为饰,精巧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