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彩瓷器是明清彩瓷中最负盛名的瓷器,被历代瓷器收藏着所热衷,斗彩瓷器以青花料在瓷坯上双勾出花鸟、禽兽、人物的轮廓线,施透明釉,入窑高温烧成后,再在釉上填入彩料,再二次入窑经低温烧成的瓷器,上彩一般有三四种,多则达六种以上,色彩较鲜艳。
清代斗彩瓷器特点
清代斗彩瓷器恢复于康熙时期,创新于雍正时期,繁荣与乾隆一朝,清代斗彩瓷器早期沿袭明代斗彩瓷器风格,到了雍正一朝斗彩瓷器得到了空前发展和创新,也是清代斗彩瓷器最好的一个朝代,那么清代斗彩瓷器有什么特点怎么鉴别呢?
1.清代斗彩瓷器最大的特点添彩由五彩慢慢被粉彩所代替,这是清代斗彩瓷器有别于明代斗彩瓷器的最大区别,也是鉴定明清斗彩瓷器一个方法,但是康熙时期的斗彩瓷器就不能这么鉴别了。
2.清代斗彩瓷器颜色更丰富,除了红、绿、黄等,还有蓝、黑、紫等,使得清代斗彩瓷器更加缤纷华丽。
3.清代斗彩瓷器加入了金彩,这又是清代斗彩瓷器颜色一个大胆应用和创新。
4.清代斗彩瓷器施彩比较薄,工艺精细,添彩十分准确,很少溢出轮廓这是工艺进步的表现。
5.清代斗彩青花逐渐以外国蓝料代替,红彩油润光亮,屡创晶莹明澈。
6.清代将斗彩运用到了瓷器的装饰技法中。
7.清代斗彩瓷器大量仿造明代斗彩瓷器,这是清代人一直热衷的事情,无论是官窑瓷器还是民窑瓷器都喜欢仿烧前朝。
清康熙斗彩石榴花纹罐
康熙时期斗彩瓷器的制作技术在继承明代的基础上而又有所发展,器物的造型品种更加丰富多样,大件器物层出不穷。
清康熙斗彩石榴花纹罐,高8.3厘米,口径3.5厘米,足径4.7厘米。罐撇口,短颈,丰肩,圈足。通体施白釉,釉面光洁。外部斗彩装饰。瓶身绘两组对称的石榴花卉纹。无款识。
此罐造型隽秀,构图疏朗,瓶身只绘折枝石榴花,简洁醒目。釉上彩以红绿彩为主,颇显清新雅致。
清雍正斗彩如意耳蒜头瓶
外底青花双圈内署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斗彩如意耳蒜头瓶以釉下青花双勾图案轮廓,釉上填绘胭脂红、锑黄、水绿、蓝、紫等各色粉彩料。以粉彩代替传统五彩而形成的斗彩是雍正时期的创举。
清乾隆斗彩鸳鸯卧莲碗
将金彩引入斗彩画面是乾隆斗彩瓷器的显著特征,它既丰富了釉上彩的种类,又使画面呈现出富丽堂皇的艺术效果。
清嘉庆斗彩花卉酒杯
清嘉庆斗彩花卉酒杯,高4.4厘米,口径6厘米,足径2.4厘米。斗彩花卉酒杯杯撇口,深腹,矮圈足。外壁以斗彩为饰,绘山石、兰花等内容。足底署“大清嘉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清咸丰斗彩描金缠枝花纹碗
此碗在施彩技法方面独具特色,即外壁六朵花均循青花轮廓线再勾描金彩,金彩的使用协调了各种彩料之间的关系,避免了不同色彩之间的对比过于强烈,使画面显得柔和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