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董 > 鉴赏知识 > 红色瓷器的种类

红色瓷器的种类

来源:  浏览 6579

红色瓷器是中国人最喜欢的瓷器颜色,寓意红火吉祥之意。红色被称为中国红。红瓷是以铜为呈色剂,经还原焰高温一次烧成。红釉于北宋初年已出现,但呈色不太稳定。真正纯正、釉色稳定的红釉是景德镇窑在明初创烧的鲜红釉。嘉靖年间又创烧以铁为呈色剂的矾红釉。 铜红釉为高温釉,铁红釉为低温釉。高温红釉种类很多,按色泽分别称宝石红、霁红、豇豆红、郎窑红。如按其发展状况,则永乐鲜红、宣德宝石红、嘉靖矾红、康熙的郎窑红和豇豆红较为著名。古代红釉瓷器种类有郎窑红瓷器、霁红釉、豇红釉、钧红釉、胭脂红瓷器、中国醴陵红瓷等。

红釉瓷器品种

1.霁红釉瓷器是明宣德时创烧的著名铜红釉品种,因祭红器作祭祀郊坛之用,故名。釉色深沉,釉面光润,不甚透明,不流釉,不脱口,不开片是瓷器中的精品,非常珍贵。用普通制釉原料,加入釉灰、氧化锡,氧化铜含量少于1%,生坯挂釉,高温还原烧成。
2.郎窑红釉是由清代康熙时期江西巡抚郎廷极(1663—1715年)督理景德镇窑务时所创烧,故名郎窑红。它是在模仿明宣德宝石红釉基础上的一种高温铜红釉,因釉色浓艳,如初凝的牛血,故又称“牛血红”。它是以氧化铜为着色剂,经1300℃以上的高温还原焰焙烧而成。烧造过程中对烧成的气氛、温度等技术指标要求很高,烧制一件成功的产品非常困难,所以郎窑红釉瓷器在当时就很名贵,民谚有“若要穷,烧郎红”的说法。 器物胫下部至底边由于釉汁的流垂凝聚而近于黑红,器物口部釉薄露骨,多呈粉白、淡青或浅红色,世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说。
3.矾红瓷 矾红釉色瓷器是以氧化铁为着色剂的低温红釉。因是以青矾(FeSO4.7H2O)煅烧所得到的氧化铁(Fe203)配入釉中,故称矾红。与铜红釉相比,矾红釉容易烧造,明代嘉靖年间,铜红釉瓷器烧造难成,有关官吏一再上疏皇帝,请求改烧矾红。 
4.豇豆红釉是创烧于清康熙时期的名贵的高温铜红釉瓷器,因其呈深浅变化的粉红色,有时掺杂绿斑或色晕,恰似豇豆色泽,故名。又有“桃花片”、“美人醉”、“娃娃脸”等美名。
5.胭脂红瓷器”。胭脂红釉的呈色有深、浅之分,深者称“胭脂紫”,浅者称“胭脂水”,比胭脂水更浅淡者称“淡粉红”。被称为“蔷薇红”、“洋金红”、“玫瑰红”,为低温釉彩。包括釉和彩两种:一为浓艳的粉红釉,因色若胭脂而得名,始见于康熙晚期,雍正时用得较多,施釉较薄,色调鲜艳。另一种指绘画于粉彩器上的桃红色彩,多用于花卉图案上。
6.金红釉瓷器是以黄金为着色剂的低温粉红色釉。金红呈色鲜丽,娇柔悦目。17世纪晚期从西方传入我国,故也称洋红。清代康熙晚期的彩瓷中已见应用,雍正时期金红普遍用于粉彩瓷器上。根据呈色的浓淡,有胭脂红、胭脂水、粉红釉的区别。大约在釉中掺入0.2‰的金,可得较浓艳的胭脂色,掺入0.1‰的金,即呈淡粉色。金红釉一般施于白瓷器上,在800-850℃的炉内烤烧而成。
7.中国红瓷亦称醴陵红瓷,中国红瓷是湖南醴陵特产,醴陵红瓷以精湛的制瓷技艺著称于世,在四大发明出现以前,它就已经传遍世界。红色是中华民族最喜爱的颜色,醴陵红瓷承载着吉祥、尊贵、自古就成为皇室追求的珍品。今天,中国红瓷将红瓷技艺运用到日常生活器具中,使古代只能皇家享用的红瓷进入到我们现代人的生活中。
8.鲜红釉瓷器颜色釉品种之一。景德镇窑自元代开始烧造高温铜红釉瓷器,初创阶段呈色多偏暗。明初永乐、宣德时期景德镇窑烧制出纯正鲜艳的红釉,前人称之为鲜红。它以铜作呈色剂,在还原气氛中高温烧成。由于其对温度、气氛的要求特别敏感,稍有不慎即得不到纯正的红色,因此高温铜红釉是最难烧造的颜色釉品种,历来为人珍视。这种红釉器釉汁莹厚,器色鲜艳。因是当时祭日坛的用器,故也称祭红,又有积红、宝石红等异称。

上一篇:唐代女伎乐俑

下一篇:中国古代北方瓷器窑址有哪些

更多关于 红色瓷器的种类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