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董 > 鉴赏知识 > 古代青花瓷器在各个朝代青花呈色的转变

古代青花瓷器在各个朝代青花呈色的转变

来源:  浏览 1760

青花瓷器在元代发展到巅峰,尤其进口钴料呈色晕散漂亮,让元青花瓷器远近闻名,在中国瓷器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古代青花瓷器上不同的蓝釉色调,在各个朝代青花呈色都皆有其独特之处,在发展中青花钴料和釉色都在转变。新手入门青花瓷器鉴藏,需多注意各朝青花发色上的微妙变化,经过细心观察比较之后,同时还可增强自己对中国古代各个朝代青花料风格的了。


钴料使用最早可追溯至西元前2000年左右,据知当时在西亚便以其作蓝色呈色剂。但在中国考古发掘中,曾有少量战国(西元前475-221) 玻璃珠及玻璃器上有钴蓝烧熔的痕迹,以达呈色效果,并估计它们即有可能来自西亚,不像是中国的东西。唐代(618-907)为蓝釉陶瓷的滥觞,青花瓷在此时初见雏型,至元代(1279-1368)大放异彩,更于明(1368-1644)、清(1644-1911)两朝持续发展,成为中国陶瓷史上烧製规模最大的品种之一。而不同种类的钴料可谓是青花发色至为重要的关键所在

中国在唐朝以前一直未见有蓝釉陶瓷。然而唐时丝路畅通繁荣,致使钴料得以传入中国,幷将它用作陶瓷烧制的釉料之一,其与当时其它含铅量高的铜绿釉及铁褐的釉色流光溢彩,釉面布满细小开片,从而造就举世闻名的三彩陶器。


宋人崇尚极简美学,喜欢单色釉瓷器,宋代五大名窑都是单色釉瓷器,因为宋瓷釉面讲究温润素净,追求静谧中体现纯朴高雅,然而这使得钴蓝料在陶瓷上的发展呈现停滞。直到元代,因青花的蓝与白暗合了蒙古族对苍狼白鹿的图腾信仰─苍如蔚蓝苍天,白则意味纯洁良善,青花自此开始广泛兴盛,并造就陶瓷史上的第一高峰。

发旷古之未有,开一代之奇葩的青料
元代所用钴料来自波斯,古称苏麻离青或苏勃泥青,其含铁量高,富发散性,烧製后的青花在积釉处有铁锈似的黑褐斑点,斑点处下凹入胎,呈色浓鬱翠豔,视觉效果极为鲜明。除此之外,苏麻离青亦于永乐(1403-1425)、宣德(1426-1435)年间经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引进中国,当时在御窑厂的严格监督下,永、宣青花呈色幽深,如宝石蓝,后朝更奉其圭皋,并有「发旷古之未有,开一代之奇葩」的美誉。


相较于进口钴料,国产钴料则因洪武(1368-1369)年间的数次海禁而被重视。但此钴料含锰量高,色调浅淡,发色也是良莠不齐。到了明朝成化(1465-1487)、正德(1506-1521)年间,则又以江西乐平所产的平等青(或陂塘青」作为青花釉料的主要来源。由于平等青的青花釉料淘炼较精,杂质量少,因而烧成之青花色调匀淡典雅,呈色稳定,并有云遮雾障之感,如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而深受文人喜欢。江西除乐平以外,还出产一种名为石子青的青花钴料。其发色偏黑,多为民窑烧製青花所用。
到了明代中晚期嘉靖、万历年间,来自中亚、新疆和云南的回青因难以单独使用,就需要跟国产的石子青进行混合,其混合比例亦有规定,同时还有上青、中青之分。若回青比例高于石子青,则其青花发色紫豔绚丽;反之则略显灰蓝。

   

青花至明以后,在康熙(1662-1722)年间再创巅峰。青花瓷的釉料主要是浙江绍兴、金华及衢州一带出产之浙料,加上纹饰表现手法以分水皴法绘之,因而成品发色翠蓝透亮,层次分明,富有立体感。


上一篇:清顺治青花花鸟纹带盖的大罐瓷器

下一篇:一件清代光绪民窑花记款粉彩瓷器盘子

更多关于 古代青花瓷器在各个朝代青花呈色的转变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