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瓶瓶的一种式样,因形似葫芦而得名。“葫芦”音近“福禄”,为祈求吉祥福禄之意。宋代南北方均有烧造这种瓷器造型,元以后景德镇大量烧制葫芦瓶,有八方形、上圆下方形、扁腹形、长腹形等,尤以明嘉靖时期为多。葫芦形瓶是中国古代陶瓷中的传统造型,葫芦的多籽与缠绕的藤蔓被人类赋予多子多孙和延绵不断繁衍的含义。葫芦也是道教的圣物,既是通往仙境的法物,也是存放金丹的容器。瓶上的“红蝠”与“洪福”谐音,寓意“洪福齐天”。
明嘉靖五彩缠枝莲纹葫芦瓶
明嘉靖时期,五彩瓷畅销日本及欧洲,为上层人士所珍视。中国皇帝与海外市场消费者的喜好,促成了嘉靖五彩瓷的盛行。
明嘉靖款青花寿字葫芦瓶
画珐琅大吉葫芦瓶
画珐琅大吉葫芦瓶,清,口径7.5cm,底径13.1cm,高39cm。
松石绿地矾红彩云蝠纹葫芦瓶
瓶呈宝葫芦形,小口,短颈,上腹较小,下腹较大。束腰。圈足。瓶内施松石绿釉,外壁松石绿地矾红彩云蝠纹装饰。圈足内施松石绿釉,外底中心留白,矾红彩单方栏内署矾红彩篆体“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此葫芦瓶造型饱满端庄,无论是纹样还是造型均反映了乾隆时期对“福文化”的理解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