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袱瓶创烧于清早期,锦袱包裹作为装饰题材肇始于清雍正年间,流行于乾隆、嘉庆两朝,以粉彩较多见。“包袱”与“包福”谐音,寓意幸福吉祥。由于该器型独特,纹饰优美,寓意美好,遂为后世争相仿制,也是宫廷皇家常见的御用瓷器,包袱瓶就是在瓶身肩部装饰凸雕的包袱皮或者束带,丝织物的褶皱起伏细腻精到,用坚硬的瓷土来表现柔软的丝织物,用色彩鲜艳柔和的粉彩来表现丝织物的美感,两者的结合达到了审美的极致。器身因饰凸雕的包袱巾纹,故称为“包袱瓶”。
绿地粉彩花卉纹包袱瓶
画珐琅袱系纹盖罐
画珐琅袱系纹盖罐瓷器直口微侈,溜肩,鼓腹,束腰,平底,浅圈足,有盖。袱系纹遮盖器腹的大半部分,红色部分以龟背锦为地,装饰蝴蝶、蝙蝠、桃实等吉祥图案,蓝色部分绘卷草纹。从稍远处观看,似由真实的锦袱包裹,栩栩如生。肩部四开光内绘西番莲。下腹部以黄釉为地,装饰各类缠枝花卉。外底中部蓝圈内有“乾隆年制”双排蓝料楷书款。
袱系纹是清雍正、乾隆时期宫廷御用器上非常流行的装饰题材,常见于珐琅器、玻璃器、瓷器等等。根据档案记载,乾隆皇帝比较喜爱的各类器皿都会要求造办处专门配做锦袱包裹,或用楠木匣盛装,并将器物的名称、年号刻在匣盖上,以示珍藏。袱系纹的流行应该与此有关。
清嘉粉彩描金团花包袱瓶
给瓷器打个结,造型别致的袱系纹包袱瓶,可惜不是千千结,只是古人对艺术探索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