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红釉也叫霁红釉是清代三大红釉瓷器之一,以用料珍贵,烧造难而显得尤为珍贵。清龚鉽在《景德镇陶歌》中记述“官古窑成重霁红,最难全美费良工。霜天晴昼精心合,一样搏烧百不同。”说明霁红器是比较难烧成的。祭红釉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盛行的红釉品种。烧成后的釉面为失透状,呈色均匀凝重。祭红釉瓷器在康雍乾三代都有烧造,而且有着自己的时代特点。
康熙霁红釉瓷器特征
祭红釉是康熙仿明代宣德红釉的品种,色调深红,似暴风雨后晴空中的红霞,所以名曰霁红。康熙时期的祭红釉瓷器釉面均匀凝厚,色泽红艳、深沉,但红釉色泽多泛黑红,个别的较为浅淡鲜亮,色调都很均匀。此时的霁红器胎体坚硬细密,有的釉面有细小橘皮皱纹,有的因釉层较厚而呈垂流状,足边往往因垂流积釉而呈黑褐色。
霁红釉僧帽壶
雍正祭红釉瓷器特点
雍正祭红釉色是最纯粹的红色,偏正红色,比较浓艳,以铜为着色剂,在1300℃左右的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胎质和釉色是康雍乾三代最好的。
乾隆时期祭红釉瓷器特点
乾隆时期祭红釉瓷器胎白致密,瓷器内施青白釉,外施祭红釉。釉色成深红釉,釉汁凝厚,釉面密布细小棕眼,如同桔皮。乾隆款祭红盘
清乾隆祭红釉敞口碗

清乾隆祭红大碗,高8.2厘米,口径18厘米,足径7.2厘米。口微敞,深腹,圈足。碗内及足底饰白釉,外壁饰霁红釉。底足内有青花篆文“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此件祭红釉碗从胎釉,工艺上看都具有乾隆窑烧制的特点,是祭红中的精品瓷器。
清乾隆款祭红釉梅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