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董 > 鉴赏知识 > 安徽省安庆出土元代八件窖藏瓷器

安徽省安庆出土元代八件窖藏瓷器

来源:  浏览 2754

     1977 年春,安徽省安庆市反修路89 号清理旧房基时发现一个土窖穴,窖穴里一个大陶罐内盛放有8 件元代瓷器,其中两件属于元青花、五件具有“紫口铁足”且有开片纹的瓷器属于类哥窑瓷器,1 件瓷执壶散失。窖藏瓷器分别为青花菱花口盘、青花匜、青灰釉盘、米黄釉花口盏、青釉花口盏、青灰釉盏、青灰釉带把杯。

    1.青花菱花口盘:菱花口,浅腹,平底。内外施釉,外底全部露胎,胎体洁白,质薄坚细。釉下施青花,色深蓝而艳丽,浓艳处显有细小铁锈斑点。盘内绘两束莲花并辅以水草纹,口沿部绘一圈卷草纹。画面布局规整,线条自然流畅,构图生动活泼,富有生机。盘高1.3 厘米、口径16.2 厘米、底径13.7 厘米。

 


    2.青花匜:平唇,口微敛,平底。器口一侧有长方槽形短流,流根部略低于匜的口沿,流下有一卷云形小系。器内外施釉,但口沿未施釉,器底无釉。胎质洁白细腻,较坚实。釉下施青花,青花呈色较浓艳,并有铁锈斑点。内底绘折技花卉,腹内外壁各饰卷草纹一周。匜高4.3 厘米、口径13.2 厘米、底径8 厘米、流长2.8 厘米。

   3.青灰釉盘:敞口,浅腹,平底,矮圈足。通体施青灰釉,不露胎。釉质肥润,釉面有开片纹。足和口沿釉层薄,呈现绛紫色。外底有六个支钉痕。盘高2.3 厘米、口径15 厘米、足径10.8 厘米。

   4.米黄釉花口盏:敛口,弧腹,圈足。通体施米黄色釉,釉质肥润,有开片纹。胎体细腻,口沿釉层薄处及足部无釉处有“紫口铁足”现象。盏高3.1 厘米、口径7.8 厘米、足径3.3 厘米。

   5.青釉花口盏:侈口,圆唇,圈足。通体施淡青色釉,釉层堪厚,有开片纹。足底无釉处,胎显铁黑色。口沿釉薄处呈“紫口”。盏高3.4厘米、口径8 厘米、足径3.3 厘米。

   6.青灰釉盏:口微敞,圆唇,圈足。通体施淡青灰色釉,釉厚,有开片纹。足部露胎处呈铁黑色,口沿釉薄处有“紫口”现象。盏高3.3厘米、口径8.1 厘米、足径3.4 厘米。

   7.青灰釉带把杯:喇叭形口,斜腹,略束腹,矮圈足。口沿与腹间置一弯柄。通体施米黄色釉,釉厚而较莹润,有开片纹。足底露胎处,呈铁黑色。口沿釉薄处有“紫口”现象。杯高3.1厘米、口径8.1 厘米、足径3.6 厘米。
安庆出土的窖藏瓷器可能与元末安庆地区频繁的战乱有关,元末安庆城有过四次城池陷落:一是元至正“十八年(1358 年)春正月丙午,

陈友谅陷安庆路,(元军)守将余阙死之”(明·宋濂:《元史》卷四十五)。二是元至正二十年闰五月,朱元璋军下安庆城。三是元至正二十一年“秋七月,友谅将张定边陷安庆。”四是元至正二十一年八月戊戌,朱元璋军克安庆(清·张廷玉《明史》卷一)。

     出土窖藏瓷器所在地的安庆市双井街的“卫山头”,据张健初的《皖省首府——老安庆》记载,这一地名源于明代,是当时军事守卫机构

的所在地。古代官衙地址沿用前朝类似机构的情况比较多见,“卫山头”在元末很可能也是军事机构所在地,这批窖藏瓷器很有可能是在安庆某次陷城之际,危急关头,临时用一个大陶罐将这批精美的瓷器埋藏于地下。

 元代瓷器出土于窖藏的很多,多有用陶制或瓷制大器皿盛装精小瓷器,1969 年北京房山县良乡元代窖藏,1984 年浙江省青田县元代窖藏,1984 年安徽省歙县医药公司工地元代窖藏,1987 年浙江省杭州市商业储运公司元代窖藏等,都是这种窖藏形式,而且这种窖藏并没有特意挖一个地窖,只是拿一件或几件大器皿,临时盛装诸多精小瓷器后埋藏。这种窖藏形式可能是一种紧急情况下的窖藏方式,或许与战争等突发事件有关。

上一篇:古代清宫瓷器赏玩的极致像生瓷

下一篇:元代龙泉窑青瓷玉壶春瓶

更多关于 安徽省安庆出土元代八件窖藏瓷器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