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瓷不是瓷器,是一种胎质灰青、坚硬致密、挂有一层透明青釉的陶瓷,原始瓷最早发现于河南安阳殷墟,这些器物质地坚硬,叩之有清脆的金石声,在胎釉组成、物理性能等各方面都接近于瓷器,但又处于瓷器的低级阶段,因此专家提出了“原始瓷”的概念。
原始瓷和青瓷成份比较
成分
运用X-Ray荧光光谱法对标本进行元素组成测试,发现如下:
胎 原始瓷与东汉青瓷相比,发现二者瓷胎的主、次量元素含量差异不大,都是高Si低Al的特征,这与我国南方盛产的瓷石组成相似。但原始瓷胎中杂质氧化物(如Fe2O3)含量偏高,由于Fe是致色元素,因此,原始瓷与东汉青瓷相比,胎体颜色更深。
釉
原始瓷釉中CaO的含量较低,部分属于碱钙釉的范畴;而成熟青瓷已经属于典型的高温Ca釉。再者,由于原始瓷釉中助溶剂(CaO、K2O等氧化物)的含量较低,这就导致釉料难以充分熔融,进而导致釉面较为粗糙,光泽度也低。因此从釉料配方的角度来看,原始瓷具有一定的原始性,还未达到成熟瓷器的标准。
烧成温度
对标本进行热膨胀法分析发现,原始瓷烧成温度范围较大(1070-1310℃),这说明当时陶工在窑炉温度控制方面尚处于摸索阶段,只是偶然能烧出较高的温度。
显微结构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原始瓷胎体中存在大量的气孔和缝隙以及较多的残留石英,并且玻璃态物质较少。胎釉中间层仅有少量的钙长石晶体(成熟瓷器中钙长石晶体较多),这就是胎釉结合程度较差的原因之一。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出土的原始瓷胎和釉脱落现象较严重。
吸水率 气孔率
通过吸水率、显气孔率的测试,发现原始瓷的吸水率大多高于2%(标准成熟瓷器吸水率<0.4%),显气孔率在4%以上。这说明胎体还没有完全烧结,不够致密,显然这与成熟瓷器的标准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尽管浙江地区周代原始瓷尚未达到成熟瓷器的标准,但与我国各地出土的商代原始瓷相比,已经有了很明显的进步。例如,我国商代的原始瓷的瓷胎中Fe2O3等杂志的含量基本高于2%,吸水率在6%以上,显气孔率在20%以上,这些数据都高于东周时期原始瓷的相应参数。
我们发现东周时期的原始瓷虽然在外观上初具瓷器的特征,但通过对其元素组成特征、物理性能等分析,可以看出原始瓷尚未达到成熟瓷器的标准。但是,与商代原始瓷相比,在原料处理、烧制工艺等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这反映出我国先民从商代出现原始瓷到东汉时期发明瓷器的这一时期,在陶瓷制作工艺方面是有一个进步的过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