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州窑瓷器也叫永和窑,因为吉州窑址于江西中部的吉安县永和镇,地处赣江中游西岸。隋至宋代地属吉州永和镇,历史上此地曾置东昌县,故以州名为吉州窑,以地名为永和窑或东昌窑。吉州窑创烧于晚唐,北宋发展,南宋极盛,元代渐衰。
吉州窑胎质粗松,呈黄白色,产品种类丰富,有黑瓷、青瓷,也烧白釉釉下彩瓷。其釉白中泛黄,釉彩酱褐或黑褐。还有釉下剔花、贴花,均具有磁州窑装饰特点。纹饰多花草、鱼虫、鸟兽、山水,边饰以各种回纹为多。
宋代瓷业大兴,窑场分布各地,工匠南北流动,技艺交流频繁。吉州窑依靠便利的赣江水道,博采名窑的制瓷工艺,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资源,凭藉地域深厚的人文底蕴,逐渐发展为南方重要窑场。吉州窑瓷匠极富创新精神,因地制宜烧制出许多独特的新品种,如犀利流畅的绿釉刻花,幻影新奇的洒釉彩,流动变化的兔毫纹,瓷艺绝唱的剪纸贴花,妙趣天成的树叶纹,飘逸洒脱的褐彩绘画,技艺高超的雕塑瓷。独树一帜的瓷艺风格,使其产品畅销大江南北,出口海外,成为中国古代一座著名的民窑,在中国古代陶瓷的历史长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吉州窑瓷器分类
吉州窑剪纸贴花可分为胎上和釉上贴花二种。胎上贴花较为古朴,剪纸图案直接贴于胎体,然后施黑釉,揭去剪纸,烧成后白略泛黄的胎色图案与乌黑的釉色形成鲜明的对比,纹样朴实典雅,民间气息浓郁。常见的题材有梅枝纹、折枝花、朵花、凤纹和火纹等。
吉州窑釉下褐彩瓷不涂化妆土,彩料直接绘画胎上,罩釉后高温烧成。其为最具特色品种的大宗瓷器,南宋流行,元代不减。器物多样,罐、瓶、炉、盒、枕、花盆、水盂、粉盒、鸟食罐和玩具等;题材众多,鱼虫禽兽、珍花异草、符号图案、几何纹样和人物等。
褐彩图画和泛黄白胎相配可以产生出风格迥异的装饰效果。白地褐绘:胎上直接彩绘,画面有凌空出世之感,即有工细的描绘,也有洒脱的写意,还有线条的排布,属于大宗产品。褐地白花:胎上勾勒出纹样轮廓,廓外褐彩填涂,衬托白色纹样,立体地突显表现对象,属精品之作,存世量少。
吉州绿釉瓷器主要制作于宋代,是其主要品种之一。绿釉光润,呈色纯绿,主要器物种类有炉、盆、壶、瓶、枕、碗、盘、碟、罐、筒瓦、佛塔和建筑构件等。装饰手法多样,盘、碗等印花为主,枕以刻划与印花相结合,佛塔则为雕塑成形。
洒釉工艺是先在坯体上施一种釉,然后再在其上散洒另一种色彩的釉料,于是彩釉在底釉上出现各种变化的图案。吉州窑洒釉器主要是在黑色底釉上散洒黄、白色彩釉,通过洒、浇、淌、滴、点等手法,彩斑幻影,出神入化,新品层出不穷,极大地丰富了黑釉瓷器。
有的洒釉形状无定,宛如抽象图画,幻化出各种物景,有的近似动物斑纹。若浇洒成黄褐斑片釉,如多彩的玳瑁壳,名之玳瑁釉;若成纵行的斑片条状,似艳丽的虎皮纹,称之虎皮斑。点状粘稠的乳白彩釉,形成边缘规整的圆点,谓之油滴;大小近一致的银白色斑点,边沿细丝流动,就成别具一格的鹧鸪斑;若盏面釉彩向心流动晶体析出,形成丝丝银针,参差不齐,颇似兔毫,则名兔毫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