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董 > 鉴赏知识 > 古代陶瓷彩陶纹样有哪些样式

古代陶瓷彩陶纹样有哪些样式

来源:  浏览 5265

彩陶是中国古代文明陶瓷的经典之作,彩陶纹饰精美,颜色艳丽,很多艺术特点在6000后的今天仍然是主流纹饰。新石器时代陶器的纹饰如果按表现手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较为具象的自然纹样(或象生纹样〉,包括动物、植物、人物、自然景物;一类是较为抽象的几何纹样,如方形、圆形、菱形、三角形、多边形等等。单从数量来看,彩陶中几何纹饰要多于自然纹饰。自然纹饰和几何纹饰的区别不是绝对的,前者是后者产生的基础之一,而二者又都是对物象的观察、构形的结果。
       如果按内容来分类,彩陶纹样可以概括为几何纹样、动物纹样、植物纹样以及它们的组合与变形纹样,还有一些是想象的形象和图案。在纹饰内容的对比上,象生纹样〔动物、植物、人物、景物)和几何纹样中, 几何纹样占大多数,而象生纹样中植物又占大多数。动物、人物较少, 但因较为具象而引人注目。这些纹样带有鲜明的原始文化的特点,有些则带有神秘色彩。
椬物纹样
椬物纹饰一般是取植物的富有特征的局部加以构形而成。植物纹较之动物纹更易于描绘,也利于组成各种图案。因之在彩陶纹饰中也较为普遍。植物纹大都在基本定型 后成为纹样的母题,由母题又不断生发演化出新的具体的图案。可以说,彩陶的植物纹样千变万化。“一种对创作母题不断重复的表达兴趣,是对自然人化的不断认可,即自然物象经过人化‘自娱’处理后转换成个体心象,传递出人的生命讯息与情态类型:植物纹样繁多的现象可能体现了原始人与自然的亲情关系。
       常见的植物纹样母题有:花瓣纹、豆荚纹、花叶纹、谷纹、叶形纹、叶茎纹、花卉纹、树纹、勾叶纹,还有禾苗纹、草木纹、藤须纹等 等。其中最多见的有花瓣纹、豆荚纹、叶形纹、勾叶纹等。每一种纹样又有多种变体和组合方式。这一方面说明植物是原始先民较易细致观察的物象,对其特征的把握较为准确,另一方面说明在从观象到构形中, 植物形也是较易把握和变形的,植物的叶、花、茎等物象本身的规则也便于掌握。植物本身较多装饰性因素。这或许可以部分地说明,原始先民在彩陶纹饰中对美的、赏心悦目的效果的追求。
动物纹样
       动物纹样属于象生纹样,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将动物形象运用写实的手法使之具象“再现”,一种是对动物形象的抽象变形,这类纹饰较前者为多。
       动物纹样在原始时代,其涵义也许是多样的,它除了有装饰意味之外,还与当时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着特殊的联系。比如,它可能是图腾崇拜的反映,如巴赞所说,“先在宗教中继而在艺术中给动物以重要的地位,是另一个特性,它将最早的文明与史前时代联结起来。在原始人看来,兽的力量是神的力量之标志”。彩陶中鱼纹、蛙纹、鸟纹是彩陶中最多见的动物形象,其次还有鹿纹、鲍鱼、狗纹、虫纹等。
      1,鱼纹及其变体 鱼纹以仰韶文化节坡类型彩陶中最为多见和典型。主要是象生形鱼纹,并有不同程度的变体抽象。最著名的有“人面 鱼纹”(或“人面含鱼”〉图案。把鱼纹与人面巧妙组合,两条象生鱼在人面的两耳或双鳃处相对,构成人的双耳或口,组成一幅神秘的颇具装饰风格的图案。它是彩陶中最具魅力的纹饰之一。半坡的彩陶器中还有许多生动的鱼的变形纹饰,或静心平潜,或翻腾跃动,十分生动。有学者认为,半坡彩陶负纹基本写实的有单体龟纹、双体龟纹、二体鱼纹,四体鱼纹的四个龟头也表现出一定的写实性。这些鱼纹都楚朝着抽象化的鱼纹演变。另外,在叶肃大地湾遗址中还出土了有一对游鱼游动的陶器。大量的鱼纹的出现,一般被认为与原始人的生殖崇拜有关, 因为负多子多产,龟又与生殖器相似,所以鱼是生殖崇拜的象征。
       2,鸟纹及其变体鸟纹及其变体,以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中最为典型。多见的鸟纹大都是变形或抽象的纹饰,只是各自的程度不同。 较为写实的大多画出鸟的基本形体和羽毛状,一般从正面或侧面两个视 角表现飞鸟的动势。从正面的鸟展翅起飞,可见鸟的头、双翅、双爪和尾,抽象变形明显;从侧面的则保留着明显的鸟的轮廓,在此基础七变成一定的图案纹饰。晚期的鸟纹,演变成示意性的几何纹样,并被组合在不同的几何形图案中。在马家窑文化石岭下类型和马家窑类型中亦有鸟纹。鸟纹中最为具象的是河南省临汝县阎村出土的“鹳鱼石斧图”,它描绘在彩陶缸上,这已不是一般的纹饰,而是绘画了。关于它的意蕴有诸多不同的见解。岛纹同鱼纹一样,对其绘彩的手法和含义的研究最具吸引力,有学者认为,它们都可能与生殖崇拜有关。
       另外,还有一种较特殊的“阳鸟花纹”,即鸟纹和太阳纹的组合纹饰。这多见于河南郑州大例村文化中的彩陶纹饰,属仰韶文化。这里的鸟纹经过提炼或者夸张,鸟身被不断拉长,细足越来越多,而鸟往往与太阳合为一体,可能含有特殊的意义。
       3,蛙纹及其変体 蛙纹及其变体在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中就已出现,但较为集中和典型的蛙纹是在马家窑文化中的彩陶纹饰。 最早的蚌纹见于陕两省临潼姜寨遗址半坡期,这时的蛙纹是一种完全写实的图案,并与鱼纹同绘于一彩陶盆内。经过庙底沟期到马家窑时期,蛙纹已有较大的变化,着重于写意或图案的组合,后来又出现了蜕化的趋势。马家窑文化中的蛙纹很少有重复的,形态生动。半山、马厂早期 蛙纹,“多以黑红两彩相配,蛙身以较宽的竖线条绘出,有的是两道黑彩夹一道红彩;蛙的四肢代以波折纹,在足端往往绘出趾,其数四、五不等;蛙头部常绘成象形的圆圏,有的还在圆圈内填充其他图案。马厂中期的蛙纹更加简洁,多用单彩、单线绘出,大部分已不绘头部,从器物造型和构图特点来看,当时是以陶器的头部、颈部充作蛙头了。使图案的布局与陶器形体的结合更加紧密、自然。到马厂后期,蛙纹的结构松散,绘图草率,有的图案介于蛙纹、波折纹两者之间”。总的来说,到马家窑文化后期的彩陶,蛙纹巳成变形的图案,写实蛙纹已比较少见。
       按现代人的审美观点来看,或者按照器物装饰纹样的特点来说,马家窑蚌纹相当美观,富于装饰意味,而马厂、半山的蛙纹,特别是所谓拟人纹或变形蚌纹,则更多象征意味,它并不以美观和装饰性为特点, 而是似乎在丧达一种意蕴。蛙纹在这时已不是曲线美,而是直线的变 化,更多的是一种明显地甚至生硬的结构轮廓。在纹饰中,马厂蛙纹可能是较少美的追求而更多象征符号色彩的纹饰。
      鲵鱼纹或变体鲵鱼纹,也称人面鱼身纹,有鲵鱼头、身、尾与脚爪。爪有两个、四个或六个。细部具体细致,形象完整逼真,是马家窑文化石岭下类型彩陶中最具特色的动物纹样。鲵鱼又称娃娃鱼,曾分布于甘肃天水与武都地区,现仍有存活,与彩陶上,所绘形象吻合。有人认为,鲵鱼纹是深化了的动物,或者是人格化的动物神,也可能是当时人们图腾崇拜的对象。除了以上主要的几种动物纹饰外,羊纹在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中见到,四只羊均等地分别绘于彩陶盆内壁的四角,其形态类似于岩画动物的“剪影”,较为写实。狗纹在马家窑文化彩陶中见到。另外还有一些动物纹饰,是取动物的一部分,或者重新组合的纹样,如无头或者二足的蛙状纹,双头六足的兽纹,不对称多足爬虫纹等。
人物纹样
 以人物为对象的纹饰数量少,但其纹饰技巧和含义重大。最著名的,一是出土于西安半坡的“人面鱼纹”,二是出土于青海的彩盆舞蹈图。
       “人面鱼纹”从20世纪50年代首次出土后,后又在陕西临潼县姜寨村、宝鸡北首岭、汉中西乡县何家湾等遗址发现,已公布的有十几种。这些人面和鱼纹的组合方式大同小异,其图案一般都是圆圆的脸盘,头顶有黑色正三角形(外有类似汉字“非”字形装饰〕,眼睛多用直线表示,鼻子成“丄”形或垂三角,嘴部在黑底上露齿中间收缩进的“口”形,两腮处各衔简化的鱼形纹,耳部有的以一条线翘出弯曲成钩形,有的在钩形顶端两边再衔一条“鱼”。“人”的面部显得安详,似闭着眼睛或是熟睡。这种形象在稍后出土的彩陶中,有的变为眼睛睁圆,嘴也张开,而两腮的鱼形已成简单的尾巴。前后相比,前者显得神秘而又巧妙,后者则有些怪异和粗率。关于这个纹饰,自出土之后,众说纷纭,至今莫衷一逛。
        舞蹈彩盆图是又一著名的以人为主体的纹饰。五人一组,手拉手成列,每人身后(身下)有从不同方向摆动的“尾饰”。这种队列共三组,绘于彩陶内壁。关于这个纹饰,一般认为表现了原始乐舞(李泽厚〕,但也有认为是表现了生殖崇拜(赵国华)。类似的图案1995年又在青海省同德县巴沟乡团村宗日遗址出土。该舞蹈纹彩陶盆细泥红陶质,大口,多唇,小平底,施黑彩,内壁饰两组11人手拉手的舞蹈纹图案。据测定约公元前3300年〜前2050年。另在甘肃武威出土过9人一组的舞蹈纹图案。
       此外,彩陶人物纹饰还在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中见到,这就是被称为“X光人形”的纹饰:人形呈圆形头,无五官,胳膊下弯,腿弯曲,双手手指和脚趾伸开。如果算着人形,这也只是一个骨骼。另在辛店文化彩陶上有类似于岩画人物的人体纹饰,头呈圆形或小三角形,上身为倒三角,下身为正三角,使腰肢显得很细,分腿伸手。这些人物纹饰是对人体轮廓的主要方面的把握和造型。
几何纹样
    几何纹样占彩陶纹样的绝大部分。它主要是由线的长短、粗细、曲折、横竖、交叉和圆点等相互规则的排列组合而成。
方形及其变体的几何纹饰,按其外形来说,有席纹,篮纹,编织纹,网格纹,棋盘形纹,窗棂纹、回纹,方格纹,古钱纹等。
圆形及其变体的几何纹样,有圆点纹,同心圆纹,半圆纹,圆圈纹,多圈同心圆纹,大圆圏纹,圆点钩叶纹,螺旋形纹,四大圈纹,涡纹等等。
       弧形纹,有垂弧纹,凸弧纹,垂帐纹,连弧纹等等。
      菱形纹,有菱格网纹,格花菱田纹等。 
      多边纹,有三角纹,六角星,八角星,8字形纹,十字形纹,米字纹,X形纹,S形纹,人形纹,交叉纹,心形纹,弧边三角形纹,万字形纹,舟形纹,∞形纹,羽状形纹,锯齿形纹,曲折纹,钩连纹,条带纹,宽带纹,平行线纹,竖行先纹,斜线三角纹,平行条纹,弦纹,云雷纹,篦纹,贝纹,波纹等等。
 彩色陶瓷中的自然纹样是原始先民“观物取象”创造的纹样,带有象形的明显特征;但是它们又都具有装饰的目的和特点,经过了一定的简化而成图案。自然纹样以动植物为最多,景物次之;而人物形象一般来说不以图案形式装饰器物,而往往是单独纹祥,与器物浑然一体。

新石器时代人面鱼纹彩陶盆


新石器时代人面鱼纹彩陶盆1955年陕西省西安市半坡出土,作用是葬具,高16.5厘米、口径39.8厘米,新石器 新石器时代前期 仰韶文化
新石器时代人面鱼纹彩陶盆红色,口沿处绘间断黑彩带,彩陶纹样内壁以黑彩绘出两组对称人面鱼纹。人面呈圆形,头顶有似发髻的尖状物和鱼鳍形装饰。前额右半部涂黑,左半部为黑色半弧形。眼睛细而平直,似闭目状。鼻梁挺直,成倒立的“T”字形。嘴巴左右两侧分置一条变形鱼纹,鱼头与人嘴外廓重合,似乎是口内同时衔着两条大鱼。另外,在人面双耳部位也有相对的两条小鱼分置左右,从而构成形象奇特的人鱼合体。在两个人面之间,有两条大鱼作相互追逐状。整个画面构图自由,极富动感,图案简洁并充满奇幻色彩。
       古代半坡人在许多陶盆上都画有鱼纹和网纹图案,这应与当时的图腾崇拜和经济生活有关,半坡人在河谷阶地营建聚落,过着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定居生活,兼营采集和渔猎,这种鱼纹装饰是他们生活的写照。
仰韶文化的彩陶图案中有大量的动物形纹饰,如鱼、鹿、蛙等,以鱼纹最为典型。人面鱼纹彩陶盆是公认的彩陶艺术精品。类似内容的彩陶盆在遗址中出土了很多件,多作为儿童瓮棺的棺盖来使用,很像一种特制的葬具。人面由人鱼合体而成,人头装束奇特,像是进行某种宗教活动的化妆形象,具有巫师的身份特征,因此这类图画一般被认为象征着巫师请鱼神附体,为夭折的儿童招魂祈福。也有人认为人面与鱼纹共存构成人鱼合体,寓意鱼已经被充分神化,可能是作为图腾来加以崇拜。

上一篇:素三彩陶瓷

下一篇:中国历代古陶瓷的特点

更多关于 古代陶瓷彩陶纹样有哪些样式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