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董 > 收藏动态 > 清代晚期四大藏书楼

清代晚期四大藏书楼

来源:  浏览 873

在清代私人藏书达到鼎盛时期,有文献记载的藏书家多达2082人。其中,铁琴铜剑楼、海源阁、八千卷楼、皕宋楼,并称“晚清四大藏书楼”。是清朝末年蔚然壮观的藏书习惯形成的最为著名的四大书籍收藏家及其藏书楼。

一、钱塘丁氏八千卷楼

八千卷楼除有宋本40种左右、元本约百种之外,明刻精本、《四库全书》底本、 名人稿本和校本 、日本和朝鲜所刻汉文古籍等较多。

八千卷楼主要藏书人:

中国清代杭州丁氏藏书楼。清代浙江丁国典慕其远祖宋代丁顗藏书八千卷而名其所建藏书楼为“八千卷楼”。清咸丰十一年(1861)毁于兵燹。丁国典之孙丁丙沿用楼名重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丁丙(1832~1899),字嘉鱼,别字松生,晚号松存。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清末四大藏书家之一。

光绪三十四年(1908),两江总督端方在南京奏请清政府创设江南图书馆(今南京图书馆)。时为陆心源皕宋楼藏书售与日本的第二年,为防止古籍再次外流,端方将八千卷楼藏书收购入藏江南图书馆。八千卷楼藏书目录,主要有丁丙撰《善本书室藏书志》、丁仁编《八千卷楼书目》。

二、山东杨氏海源阁
海源阁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由聊城进士杨以增所建,历经四代人悉心相守,总计藏书四千余种,二十二万余卷,其中宋元珍本逾万卷

海源阁主要藏书人:

杨兆煜是杨以增的父亲雅好藏书。道光二十年,杨以增得梅曾亮、包世臣之助,筹建藏书楼,任江南河道总督期间购得汪士钟旧藏,借助官方漕运粮船运回聊城,[1]太平军起时,杨以增在江苏清江浦购得苏州黄丕烈藏书。[2]一生收书数十万卷,其藏书处分别被命名为海源阁、宋存书室、四经四史之斋。杨以增之子杨绍和亦致力于藏书事业,“搜罗典籍,不遗余力,孤本珍籍、精校名抄,乃悉集于聊城。杨绍和之子杨保彝每遇善本,辄多购置。经杨以增、杨绍和、杨保彝、杨承训四代人的努力,总计四千余种,二十二万余卷。


三、归安陆氏皕宋楼
皕宋楼收录陆氏所藏宋、元、明三代旧刻精钞并为世所罕见者 600余种古籍善本。每书除记书名、卷数、版刻及撰人姓名外,并详录书中序跋,间录藏章印记;宋、元两代刊本则备载行款缺笔,以便考核;《四库全书总目》未著录之书,更附以题解,是一部仿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等书体例的辑录体的藏书目录。传世有光绪八年(1882)陆氏10万卷楼刻本。陆氏藏书已于 1907年全部转售于日本岩崎氏静嘉堂文库。

皕宋楼主要藏书人:

皕宋楼创建人陆心源(1834—1894),浙江归安 (今浙江湖州)人。陆心源年轻时资质过人,好读书,咸丰九年(1859)以乡试中举人,两年后以知府衔分发广州,等候补缺。仕途失意,陆心源转而钻研学问,致力刻书。他编著了等身的文稿,刻印了《皕宋楼藏书志》和《续志》以及《千甓亭砖录》《十万卷楼丛书》等,最后总汇成936卷的《潜园总集》。乾隆年间,著名藏书家黄丕烈将自己的藏书处取名为“百宋一廛”,向世人夸耀自己藏有百部宋版书。陆心源效仿此意,将自己的藏书处取名“皕宋楼”,意谓内藏宋刻本200种之多。

陆心源故后,陆氏藏书的继承者之一是他的长子陆树藩(1868—1926)。陆树藩曾从其父学过书画、版本目录之学,后参加乡试,中恩科举人。1894年陆心源故去,陆树藩回籍守制。20世纪初,日本向中国大量倾销货物,民族资本家苦不堪言。陆家的缫丝厂亦在倒闭之列。陆树藩此时为官苏州,经济上却陷入前所未有的困迫境地。陆树藩在求助政府之力无果之下,陆氏登广告于报纸,言有造藏书楼者,愿尽捐其所藏。

然而,正当其时,日本汉学家岛田翰在一次游历江南的过程中破例获得数登陆氏皕宋楼的机会,对陆氏藏书垂涎不已,后便极力促成日本购买皕宋楼藏书。陆氏有卖书的意愿,而国内公私各处却都没有能力出价购买,故而,陷入经济困局的陆树藩寄望于日本人。 最终日方在上海与陆树藩以12万银元成交,其中支付给陆氏后代11.8万元,支付给中介人岛田翰0.2,自此无数珍本典藏被日本人带走,百宋楼变为一栋空楼,实为人惋惜。

四、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

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以藏书质量高、数量多、前后长达百余年而著称于世。收藏多宋元古籍善本,所藏书籍十万余卷。

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主要藏书人:

瞿绍基(1772—1836)清著名藏书家。字厚培,号荫棠,江苏常熟人,书斋名为“恬裕斋”,是铁琴铜剑楼最先的名字,取古文“引养引恬”、“垂裕后昆”之意,用来藏书。

清同治十三(1874)年,为避“光绪帝载湉”之讳改称“敦裕堂”。

此后瞿绍基和他的儿子瞿镛收藏了铁琴一张、铜剑一把后,并把铁琴铜剑放在后楼,便把藏书楼改称为“铁琴铜剑楼。”著作有《恬裕斋藏书志》4卷,《恬裕斋书目》4卷,由劳格校定。瞿绍基虽然家境富裕,但为了收集古籍,省吃俭用,“有一裘三十年(一件皮衣传数十年)之风,惟好聚书”。

上一篇: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发现

下一篇:福建省圣杯屿元代海船水下遗址-考古发现龙泉青瓷瓷

更多关于 清代晚期四大藏书楼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