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龙泉窑出现于五代至北宋早期的淡青釉青瓷,是龙泉窑釉色之美的开篇。北宋中晚期至南宋中期是龙泉窑青瓷的鼎盛时代,南宋龙泉窑烧制出梅子青釉与粉青釉,开拓了一个崭新的陶瓷美学意境,创造出石灰碱釉,不仅使青瓷呈色青翠纯正,而且使其“釉汁莹润如堆脂”,釉色丰厚,晶莹润澈,类冰似玉。明中期至清末,龙泉窑大部分都生产商品釉层改为一次施,薄而透明,釉色显著下降,青黄不一,缺乏莹润柔和的美感。龙泉窑逐渐走向衰落。
龙泉青瓷以釉色取胜。由于釉料成分、配方、焙烧工艺和窑内气氛各不相同,龙泉青釉的色调各不相同,罕有绝对相同的釉色。但目前古陶瓷界对釉色的划分和表述比较混乱,不够准确。有的学者或者著述沿袭旧时流传的称谓划分釉色,常与实物釉色差别较大,令人无所适从。按照釉面本身呈色划分则比较直接客观,易于辨识。龙泉青瓷的釉色,大致可以分为青、灰、黄三种主色调,每种又产生一些或近或似、或深或浅的色调,变幻多端。
(一)青色
1.梅子青。这是龙泉青釉中最高级、最美丽、最纯正的色调,南宋晚期产品最多。梅子青,顾名思义是将青瓷釉色喻作南方青梅的颜色,通常是指釉的颜色葱翠、质地凝润、光泽莹澈。台湾或者东南亚等地区和国家因其颜色青翠欲滴,亦称其为翠青。但在实践中,有人时而将颜色青绿、莹澈明快的釉色称为梅子青,时而又将颜色绿中泛蓝、乳浊失透、玉质感很强的釉色称为梅子青,令人不知所措。根据观察,青梅的颜色在不同时期是有变化的。春季梅子初生时,青梅果实的表面挂满一层白色的薄 “霜”,北方人称其为“挂灰”,在李子、苹果、鸭梨果实上也有这种现象。这时梅子的颜色不是翠绿而是绿中含粉,粉中泛绿,呈色淡绿,略带脂肪感。如果待到梅子成熟或者擦去梅子表面的“霜灰”时,青梅才真正呈现出青翠的绿色。从龙泉地区植被的颜色看,松杉竹草和溪流大多呈现绿色,有嫩绿、翠绿和深绿之分,也可以作为龙泉青瓷釉的参照色。总的说,梅子青更接近绿色,其釉的基色应以绿色为主。否则,就难以将梅子青与粉青区别开来,还会鱼目混珠。当然,梅子青釉的判定还要具备釉质的其他特征,不能以偏概全。如果按照科学化验的标准来衡量,具备梅子青釉烧成温度的青瓷釉色虽以绿色居多,但也有美似粉青色的,间或也有绿中闪蓝的。
关于梅子青釉的主要成因,一般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是釉层极厚。梅子青釉色的形成需要多次施釉,加厚釉层,釉层越厚颜色越绿,釉层越薄颜色越浅。从实物标木看,梅子青釉的厚度至少在0.8毫米以上,一般为1.5-1.8毫米,比普通青釉厚一倍左右,器底部流釉处可厚达3-4毫米。二是烧成温度高。从釉的玻化程度和化学组成上分析,梅子青釉的烧成温度应在1250-1280摄氏度之间,高于其他青瓷。因为只有烧成温度高,才能使釉层达到玻化晚期状态,釉中的未熔石英、黏土团粒和钙长石晶体更多地熔入釉中,釉层中的气泡大量从釉中逸出,以减少釉层对光的散射并加强穿透能力,使釉面呈现出清澈明亮的质感。三是在强还原气氛中烧成。四是化学成分为铁低钙高,对胎色要求更白。五是釉中铁氧化物要达到一定含量。据试验,青釉中铁氧化物的分子数在0.025-0.040时,呈色梅子青。
梅子青釉的釉层肥如凝脂,釉质硬度很高,釉面温润莹澈,釉下气泡较少并且透明、均匀,未熔石英颗粒等矿物质较少。釉下不开片的极少,纹片较大,多为冰裂纹片或者全褐色纹片。胎色洁白或者白灰,黑胎器的釉极难烧出梅子青色。从传世品看,真正釉色纯正翠绿、施釉均匀的梅子青釉珍品极少,常见的多是淡青釉,其翠绿程度不够;有的流釉,釉色不匀。可以说,烧成梅子青釉的龙泉青瓷,是顶级瑰宝。
2.粉青。龙泉青瓷釉色中粉青较多,亦为最佳釉色之一。粉青呈色青蓝,青中泛蓝,蓝中含青,颜色淡雅凝重。由于古人将绿色与蓝色统称为青,因而现代人不好把握。按现代色谱对照,古代龙泉粉青的釉色更接近于蓝色,有时还掺杂不同程度的灰色。如果增加釉中的含钙量,烧成后可以呈现青蓝色调,即天蓝色或者天青色。粉青釉的釉质乳浊浑厚,光泽柔和深沉,具有脂粉般的细腻感、云雾般的朦胧感和白玉般的凝润感,柔和淡雅,粉润如玉。粉青釉的化学成分与梅子青釉相近,其氧化钙和氧化镁的含量略低于梅子青釉,氧化钾和氧化钠的含量略高于梅子青釉。粉青釉的烧成温度在1170一1280摄氏度之间,在略低于梅子青釉的温度之中,釉料因熔融不透,在釉层残留大量10微米以下的石英和硅灰石颗粒,使光线不易穿透釉层,从而大大降低釉层的透明度。再加上釉中气泡和晶体的大量存在,以及因玻化较差而形成的釉面微区域不平整,从而导致釉层对光线产生折射和散射,使其达到美玉般的粉质感。粉青釉的化学成分与梅子青接近,釉中铁氧化物的分子数要达到0.020-0.025,才能呈色粉青。
粉青釉的特点是釉色接近蓝绿或者蓝灰,其青翠碧绿的程度不如梅子青。釉层不透明或者半透明,玉质感最强,釉质硬度较梅子青釉略低。釉下气泡密集,石英颗粒多。釉表面有褶皱细纹,常泛木光或者半木光。釉下无开片的较梅子青釉要多,开片一般为冰裂纹片。呈现粉青色的器物的瓷胎多以灰白为主,也有浅灰或者灰色的。黑胎器的粉青釉色不是过深就是过浅,发色纯正的极少。南宋中晚期龙泉窑烧制的白胎青釉器较多。如浙江省松阳县文管会收藏的南宋龙泉窑盘口凤耳瓶,是发色最纯正的粉青釉标准器,其釉色淡绿泛蓝犹如湖蓝色,釉质乳浊滋润,釉面有细小皱纹。釉下气泡如珠,密集均匀,有石英颗粒和絮状矿物,釉层约在1毫米左右,胎质致密灰白。
如果窑温再高一些,粉青釉玻化程度提高,则釉质更透润,釉面更细,釉色更深,接近天青色,南宋五管蟠龙盖瓶就是一例。黑胎青釉器绝大多数都施粉青釉,发色纯正的较白胎器深沉,最好的呈色天青或者天蓝,青中泛灰的不少。白胎器中淡粉青釉较多,如龙泉大窑的制品,釉质半浊半透,釉面滋润,开透明网状纹片;灰白胎,质地疏松,釉下气泡较大稀疏,属于厚胎薄釉器。龙泉大窑烧制的官用粉青釉器,其釉色深沉呈现绿蓝色,釉面匀净有冰玉惑;气泡稀大,釉质乳浊似雾,开冰裂纹片或者蟹爪纹片,灰褐色胎,与修内司官窑粉青釉别无二致。
3.天青。南宋时期龙泉大窑、溪口等窑仿照北宋汝官窑烧制的高档青瓷中,有极少数质量相当高的产品釉色呈现天青、淡天青和天蓝色,达到了与汝、官难分的水平。龙泉青瓷的天青色,分为两种,一种是釉质玻化程度稍低的,其釉面几平完全乳浊,比较疏松,呈现深沉的天青色,泛木光或者半木光。开片细碎,胎体轻薄,胎色多为灰褐、灰黑,胎中黑色紫金土颗粒较多。另一种是釉质玻化程度较高的,其釉面细润致密,透明度较高,呈现淡天青或者天蓝色,开片者较多,胎质较前者要致密细洁,胎色以灰白为主。
4.豆青。豆青色如青豆,颜色介于梅子青和粉青之间,淡绿粉润,柔美似玉,釉色稚嫩。豆青釉的化学成分与烧成温度与粉青相近,其釉层肥润,釉质乳浊失透,气泡较多,石英颗粒密集,光泽内蕴含蓄,胎色要求更白。豆青釉颜色不泛蓝,但有微黄的。清代仿龙泉青釉烧制的豆青釉,其颜色比南宋的更绿,粉质增强,胎色洁白。南宋龙泉窑贯耳长颈瓶和元代大盘、扁方瓶的釉色就有豆青的。豆青釉中铁氧化物的分子数一般在0.040-0.060之间。
5.淡青。北宋时朝龙泉青瓷施用石灰釉,其釉色以淡青色为主,即清淡的绿色,青中闪黄或者黄中闪绿,颜色浅淡。淡青的釉质透明,气泡稀少,开片多细碎透明。
(二)灰色
灰色釉基本都是高温下形成的,常因过烧才能显现。但也有釉料本身就含呈灰色的成分,或者在欠烧状态下也能产生。一般来看,白胎青釉器多半是因过烧而呈现灰色调,黑胎青釉器多半是因欠烧而呈现灰色调。灰色本身就是一种中间色调,极易产生变异。在众多龙泉釉色中,真正发色纯灰的极少,基本都是与其他色素结合后形成以灰为基色的衍生色。从灰釉产生的时间看,多数属于南宋晚期至元代早期的产品。
1.灰色。灰和浅灰同属灰色调,在南宋中晚朔龙泉大窑、溪口等少数窑口生产的白胎和黑胎青瓷上可见。白胎器上浅灰色釉,釉质凝润细腻,釉面致密且硬度高,很少开片。釉下气泡均匀密集,光泽腴润,半浊半透,玉质感较强。如南宋晚朝大窑生产的折腰碗上,呈现灰色或者淡灰色,釉质极好,但完整的传世器却难得一见。再如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的南宋龙泉窑凤耳瓶,通常将其釉色称为粉青,实际其釉色青中偏灰。黑胎器釉灰色的最多,由于釉质玻化程度不够,多数釉面乳浊。宋末元初的深灰釉,釉质透润有玉质感,玻化程度较高。釉下气泡较少,呈雾浊状,胎质致密坚硬,胎色深灰。
2.灰青。这是粉青釉里最常见的变色,特别是在官窑、龙泉窑烧制的高级青瓷中多见。增加釉料中的含钙量,烧成后可以呈现灰青色调。黑胎青瓷器中的粉青釉基本都含灰色,只不过是灰的程度不同而已。一般是粉青釉含灰的成分较少,灰青釉含灰的成分较多。灰青的烧成温度既有过烧的,也有欠烧的。正烧的釉质致密腴润,釉面细腻,开片疏长。欠烧的釉质粗松混浊,釉面粗涩,开片密集。
3.靛青。靛青是天蓝色或者深灰色与褐色的混合色,色调深沉,呈深灰褐色,有的闪绿。靛青釉一般釉质透润亮泽,釉面细润坚硬,多开冰裂纹片,气泡较大并且均匀密集,胎色深灰重者灰色,火候较高。这种釉色极少,南宋时期可见。
4.虾青。虾青介于灰青与浅灰之间,与青虾腹部的颜色接近,釉质与靛青类似,烧成温度较高。虾青色以南宋晚期和元代早期多见。
(三)黄色
黄釉通常显现在玻璃质较强的薄釉层中,其瓷胎多数为土黄色、淡黄色、灰黄色或者灰色,白胎中极少呈现。宋元时朔的黄釉器较多。
1.淡黄。这是一种黄白相间的釉色。淡黄釉通常显现在石灰薄釉器上,北宋和南宋早期青瓷器上常见。淡黄釉釉质透明亮泽,玻璃感强,开片细碎,容易剥釉。
2.米黄。俗称炒米黄,是一种接近正黄的釉色。龙泉窑米黄釉与官窑米黄釉相似,一般釉层较厚,釉质半浊半透或者完全乳浊,釉面细润,开网状纹片的多,偶有开鱼鳞纹片的。米黄釉器的胎色土黄,比较坚硬。米黄釉仅在南宋龙泉葫芦执壶和敞口碗、盘上见过,极为珍罕。
3.褐黄。亦称茶色或者烟色,釉色较深,夹杂褐色成分。经常在欠烧器上显现,类似串烟后的颜色。一般褐黄色釉的胎色较深,灰色、深灰色和铁灰色的胎骨容易出现。褐黄釉一般釉层较薄,釉质透明的多,釉面润泽,常开冰裂纹片,胎色较深。宋代龙泉青瓷釉中常见。
4.青黄。亦称黄绿色或者橄榄色,宋代少有,元明清时期最多。青黄是指绿色混杂黄色,即绿中闪黄的釉色。呈现青黄色与釉料成分和烧成温度有关,其釉质一般比较通透滋润,胎色较白或者灰白。
5.蜜蜡黄。这是黄釉中比较美丽的一种,多数呈现在高级青瓷上。蜜蜡黄是一种黄中有褐,褐中闪红的混合色,类似蜂蜜或者琥玻色。蜜蜡黄釉质通透凝润,釉玻璃感,釉面如冰似玉,釉层较厚,釉下气泡较大、透明,可见石英颗粒,开冰裂纹片或者网状纹片。胎色多为土黄,也有深灰色或者铁黑色的。蜜蜡黄以南宋黑胎器居多,釉质乳浊度略高于元代。另有俗称“膳鱼黄”的釉色,其颜色较蜜蜡黄釉浅淡,类似缮鱼皮色,釉质透明度较高,不如蜜蜡黄的颜色深沉。
(四)龙泉瓷器其它釉色
龙泉窑釉色多变,同窑不同色,同器不同色。除了几种常见的釉色之外,还有其他釉色,其中非常珍稀是月白釉和墨绿釉。
1.月白。所谓月白,一般呈色为白中闪青或者白中闪黄,月白釉是完全乳浊釉。月白釉是宋代钧官窑、南宋官窑器中的高级釉色,仅在钧官窑出戟尊和官窑三足炉等器物上显现,钧官窑月白釉呈色白中闪青。南宋龙泉官窑也烧制过月白釉,但传世器绝少,呈色白中闪灰或者白中闪红。月白釉的釉层肥厚,釉质乳浊浑厚,玉质感极强。釉面温润,气泡和石英颗粒密集,泛木光或者半木光,开片稀疏或者细碎,所配的胎色灰或者深灰。南宋龙泉窑月白釉环耳弦纹瓶就是这种釉。
2.墨绿。这是一种完全玻化的釉色,出现于南宋龙泉黑胎器上。墨绿釉实际是将淡绿的透明釉罩在黑色胎骨上,釉色在黑色薄胎骨的反衬下呈现墨绿色的,颜色深的有人称之为黑釉。墨绿釉质的透明度较高,光亮莹澈,釉层中厚,釉面坚致细润。釉下气泡较少,开细碎透明纹片。这种墨绿釉器产于龙泉大窑、溪口等窑场,传世瓷器屈指可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