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是古代大唐陶俑的一种颜色釉。唐三彩颜色主要是黄、白、绿三色在三彩器中最为常见,但是唐三彩的三彩多彩之意,不光是黄、白、绿三色,还有褐、蓝、黑、紫等多种色彩,有的一色单用,有的多色混合使用。所以在陶瓷业内有人问什么是唐三彩,你不要回答就是三种颜色。
唐三彩陶俑是唐代低温彩色铅釉陶的通称。它以含铜、铁、钴、锰等多种金属元素的矿物做呈色剂,入铅做助熔剂,即可以直接施彩釉入窑经800℃左右低温一次烧成。也可以先烧素胎,再施彩釉入窑低温二次烧成。制作时先在胎体上施一层白色化妆土,然后有意识地施以各种色釉,或者使用类似“蜡染”的所谓“漏花”技法,做成色彩缤纷的器物。唐三彩是在汉代铅釉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三彩器始创于唐高宗时而盛于开元朝,多用作随葬明器,在我国河南、陕西等地有大量出土。其器类繁多,包括日用器皿、建筑物、家具、动物、人物等,均有制作,其中各种动物俑及人物俑在世界美术史上享有盛誉。
唐三彩陶俑题材
1.人物俑
仕女俑
陶彩绘持琵琶女俑,唐,高34cm,宽7.8cm。
女俑梳双螺髻,内穿襦衫,外披帔帛,下着及地长裙。站立,手持曲项琵琶演奏。
琵琶从西域传来,其演奏技巧历经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不断普及、发展与提高,到了唐代达到顶峰。从广义上说,唐代琵琶大致分为四类:第一类为秦汉子,或称阮咸。日本正仓院所藏唐代的阮咸,为紫檀木质,外施螺钿,纹饰精美,圆体修颈,四弦四轸,多柱,可视为典型代表。第二类为曲颈琵琶。颈短曲,转折成直角或钝角,近似瓢形,多为四弦四轸。第三类为五弦琵琶,也即古籍中所称的五弦。其音箱形状基本与曲颈琵琶相同,只是稍小于曲颈琵琶,五弦五轸。第四类介于秦汉子与曲颈琵琶之间,形体在圆与椭圆之间,音箱较大,头部微向内卷收,四弦四轸。琵琶演奏多用拨,初唐时乐工裴神符开始以手弹,深得唐太宗喜欢,这种演奏方法被称为꜆琵琶。从现有的文献、文物资料分析,手弹琵琶始自唐初,它是对传统演奏方式的一种改进。这种演奏方式在当时并不普遍,只有技艺高的人才能掌握这种技巧,一般乐工仍沿袭传统,这就是多见拨而少见手弹的缘故。唐代产生了一大批名扬天下的琵琶演奏家,如曹妙达、曹善才、曹纲、康昆仑、段善本等,他们多来自粟特地区的曹国、康国等地(今中亚地区),唐代诗人岑参“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之句生动地描写出“胡人”对琵琶的喜爱,由此也可见外族文化对唐朝文化影响之深刻。
唐三彩女俑手中未见拿拨的痕迹,当采用手弹之法,可见其技艺高超。
武士俑
天王俑
文官俑
文吏俑
胡人俑
2.动物俑
骆驼俑
唐三彩马俑
三彩马,唐,高72cm,长79cm。
马四足直立,头戴笼套,马鬃短齐,颈后部有一长绺,扎尾上翘。头、胸前、臀部后革带上悬挂饰物,饰物外为圆形绿叶,内有一似青蛙的动物。四蹄下底板印刻鸳鸯图案。马全身白色,鞍鞯及饰物施绿、褐色釉。
与汉朝相同,唐朝在夺取政权后因要抗击北部各少数民族的侵扰,特别注意对马的驯养。此外,唐朝还训练了一批舞马,专供人们休闲娱乐。所以唐朝艺术品中表现马的题材比比皆是。这件唐三彩马昂首挺立,英气勃发,大有奔腾万里之势。其英武之姿正是盛唐昂扬向上之精神的具体体现。
3.唐三彩器物
三彩刻花三足盘,高6cm,口径27.7cm,足距17cm。
盘口为板沿式,平底,下承3足。通体以绿釉为地,盘心刻一团花,外环荷花、花蕾及荷叶纹,施以黄、绿、白三色。底无釉。
此盘造型规整,盘心图案以刻花方法填彩而成,画面呈现凹凸状,立体感强。由于采用了素烧工艺,胎体致密,釉色以绿彩为主,色调清新淡雅,在三彩盘中较为少见,堪称唐三彩器中的精品。
三彩瓶罐
三彩盖罐,通高23.5cm,口径12.8cm,足径12.8cm。
罐口微撇,短颈丰肩,肩下渐收至底,平底圈足。罐盖尖顶,出边,直口,盖与罐口不吻合,略小于罐口。罐口施黄釉,罐身施釉不到底,以绿釉为地,衬以白点及黄道组成的菱花图案,盖面以绿釉为地,衬以白点及黄道组成的四瓣纹饰。
唐三彩陶器是我国古代陶瓷史上的一枝奇葩,是在汉代低温铅釉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成果。此件三彩盖罐是唐三彩的代表作,釉彩鲜明亮丽,纹饰仿唐代流行的蜡缬染织物的图案纹样。尤其是此罐器型完整,更为难得。
壶
三彩凤首壶,唐,高33cm,口径5.7cm,底径10.4cm。
壶口呈凤头状,细颈,扁圆形腹,高足外撇,平底。通体施绿、褐、白等釉,底足无釉。一侧置曲柄。腹部形成两面开光体,采用塑贴装饰技法,一面为人物骑马射箭图,一面为飞翔的凤鸟图。
此壶造型巧妙,塑贴技法使画面具有浅浮雕效果,物象鲜明突出,线条流畅,色彩鲜艳华丽,堪称佳品。
凤首壶在初唐时即开始流行,是唐三彩陶器中常见的器形,它与同时期另一种常见的双龙柄壶一样,明显具有波斯萨珊式器物造型风格。这种巧妙地把外来文化与传统民族艺术结合起来的装饰手法,是唐三彩造型上的创新。
4.三彩家具
5.建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