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董 > 收藏动态 > 【考古发现】明代定陵是中国唯一被打开的皇帝陵

【考古发现】明代定陵是中国唯一被打开的皇帝陵

来源:  浏览 2336

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年号万历)的陵墓,明代十三座皇陵,定陵命运悲惨,是中国古代唯一被打开的皇帝陵。
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寝的总称,十三座皇陵均依山而筑,分别建在东、西、北三面的山麓上,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陵又自成一个独立的陵区,陵墓规格大同小异。依次建有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故称十三陵。景区已开放景点有长陵、定陵、昭陵、神路。
明代定陵在1956年至1958年,我国政府组织对定陵进行考古发掘,出土文物近3000件,其中不少为稀世珍宝。现在这里是定陵博物馆。
陵门
万历定陵坐落在长陵西南约一公里的大峪山下,建于1584~1590年(万历十二年至万历十八年)。原地上建筑有宝城、明楼、棱恩殿、棱恩门、左右廊庑、宰牲亭、神厨、神库、碑亭,后仅存宝城、明楼。
在陵门外,是三座单孔的白石桥,桥后是高大的“神功圣德碑”耸立在定陵中轴线上,现存只有石碑,碑亭已不存在了。

明十三陵有一个怪现象,这就是除思陵外,明十三陵中的其他十二陵虽然都是明朝时建造的,但是每座陵都有一座当时没有镌刻文字的石碑,人们称之为“无字碑”。定陵的“神功圣德碑”也不例外,碑上一个字也没有。

陵门又称“重门”,红墙,单檐歇山顶式,黄色琉璃瓦覆面,下有琉璃斗拱,辟有三个红券门。中间墙上墙面刻有“定陵博物馆”五个大字,郭沫若所写。

进入陵门,神道尽头是祾恩门,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单檐歇山顶式建筑,下承一层须弥座式台基。

祾恩门遗址
台基之上龙凤望柱头式的石栏杆及大小螭首设置齐备。前后还各设有三出踏跺式台阶。现在只剩下遗址。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被李自成农民军焚毁,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缩小重建,日伪时期,重建的祾恩门又被烧毁。

祾恩门后是陵园最主要的殿宇——祾恩殿。祾恩殿建于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是举行陵祭仪式和供奉牌位、衣冠等物的殿堂。其形制为重檐歇山顶,面阔七间(通阔50.6米),进深五间(通深28.1米),下承须弥座式台基一层,围栏雕饰同祾恩门。

祾恩殿遗址

台基前部出有月台。月台前设三出踏跺式台阶,左右各设一出。殿有后门,故台基的后面亦设踏跺式台阶一出。其中,后面一出踏跺及月台前中间一出踏跺设有“御路石雕”。刻龙凤戏珠(左升龙,右降凤)及海水江牙图案。祾恩殿左右各设随墙式掖门一座。
祾恩殿在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被李自成农民军焚毁,清乾隆时期缩小重建,现在也仅存遗址。
棂星门
祾恩殿后,沿中轴线设有两柱牌楼门--棂星门。牌楼门的两柱作出头式,白石雕成、顶部雕坐龙,前后戗以石抱鼓。

石五供

移步前行,是石五供,为象征性祭器,有香炉(一座)、烛台(二座)、花瓶(二座)置于祭案之上,用以烘托陵园气氛。在石五供后面是明楼。

明楼

明楼为陵墓标志性建筑,重檐歇山顶,四面辟门,采用砖石结构,斗拱、额枋、榜额、檐椽、飞字,全部采用石雕,施以彩画,榜额上书“定陵”二字牌匾。

圣号碑

明楼内有“圣号碑”,碑首部分篆刻“大明”二字,碑身中央楷书“神宗显皇帝之陵”七个大字。碑趺由上小下大共九级方台组成,象征“九五之尊”。

宝城城墙

万历皇帝定陵地下宫殿距墓顶27米,由前、中后、左、右五个高大宽 敞的殿堂组成,总面积1195平方米。地宫内全部是石结构,为拱券式无梁建筑,殿门均用汉白玉雕成。地宫前殿是空的,中殿放有三个汉白玉石雕宝座和三盏“长明灯”。左右配殿放有棺床,但没有棺椁。后殿是地宫最大的一个殿,地铺磨光花斑石,棺床上放置着帝后棺椁,皇帝居中,左右各一个皇后棺椁周围放着26只朱漆木箱,内装随葬器物。中室摆放着石制的万历帝、孝瑞皇后和孝靖皇后的宝座。各室之间有石门隔开,石门由白石雕成,门扇设计十分精巧。
墓道口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项考古计划曾试图解开十三陵所有秘密,最早提出该计划的,是当时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还有郭沫若。这是中国第一份由历史学家正式提出的挖掘古代皇陵的考古计划。但十三陵最终只有一座陵墓的地宫被成功打开,这就是至今中国惟一被考古学家打开的皇陵——定陵。
石门
挖掘古代皇陵的考古行动于1956年春开始。在挖掘计划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长陵是首选目标。然而,对长陵的调查工作进展得并不顺利。最终,考古队决定另找一个陵墓试掘。经多方调查,定陵进入考古队的视野。

上一篇:古代的卖身契内容是什么样子的

下一篇:2017年湖北京山苏家垅曾国古墓考古发现

更多关于 【考古发现】明代定陵是中国唯一被打开的皇帝陵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