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董 > 收藏动态 > 【考古发现】明代梁庄王墓

【考古发现】明代梁庄王墓

来源:  浏览 2475

梁庄王30岁就死了,跟很多明代郡王一样都比较年轻就离开了人世,梁庄王墓2000的时候被人盗挖过,为了保护明代梁庄王墓,2001年4月对古墓进行保护性考古发掘。
明梁庄王墓是明仁宗朱高炽的第九个儿子朱瞻垍与魏妃的合葬墓,内外茔园长方形,南北向。现存外园东西宽250米,内园东西宽55米。
墓葬(地宫)构筑在内茔园里的一座小山坡上,南北向,平面呈“中”字形,属崖洞砖室墓,设有封土堆,墓室南端有一条斜坡墓道。墓道竖穴式,其底南高北低斜坡状,平长10.6、口最宽4.3米,北端底距地表深7米。修筑墓室是从墓道北端的垂直壁面向北凿岩掘进,形成隧洞,再在洞内用砖砌成墓室,粘合料是石灰。墓室分为前室和后室,横前室,双穹窿顶,前、后室各设一道双扇门和一条甬道。墓室内空全长15.4、最宽7.88、高5.3米。墓道填土分五层:第一层是从墓外精选运来的土,未夯;第二和四层为石灰层,第三和五层则系原坑红褚岩,均经夯实。凿洞为室所掏出的土石,最后回填成封土堆,高约9、底径约50米。门洞为六层砖券,封门墙厚达1米。券洞顶之上,砌一堵挡土墙,直达第二层石灰层底。此墙头外加砌一堵高1.17米的碑墙,碑墙脚压在第四层石灰层面上。此碑墙嵌石质墓志两合,东西并列:东边的墓志较大,是《梁庄王墓》墓志;西边的墓志较小,是《大明梁庄王妃圹志文》。墓室墙体厚近1米,以六层砖砌成,地砖则只平铺一层。前室门为石质,但只有东扇门,西扇门已佚,门后的前室地砖面有一个长方形凹坑,是用来支垫“自来石”的。后室门为漆木质,已朽。后室设有壁龛、棺床和灯台:室中砌两座长方形棺床,中央用石条砌成的一座是为王的棺床;其西侧以砖接砌的略小的一座则系妃的棺床。甬道两侧各有一个砖砌灯台,东、西、北壁各辟一个壁龛。后室的穹窿顶有一处被盗墓分子炸陷而未垮塌的盗洞,说明盗墓分子未曾进入墓内。这个仅次于明定陵的墓,是全国已发掘明代亲王墓中出土文物最多的一次大发现。

梁庄王,名朱瞻垍(1411---1441)是明仁宗的第九个儿子,《明史·诸王世表四》有简要记载,:“梁庄王瞻垍,仁宗庶九子,永乐二十二年封。宣德四年就藩安陆州。正统六年薨。无子,封除。”可就在这位平凡无闻的亲王墓中出土文物总数达5300多件。该墓出土文物用金量高达16公斤,用银量13公斤,用玉量14公斤,各种镶嵌的宝石有700多颗,其中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金绿宝石等四大名贵宝石,产地都不在国内,也许来自东南亚,可能与当时郑和下西洋有关,在墓中就有郑和从西洋带回的金锭。

据墓内出土的《梁庄王墓》墓志记载,梁庄王名朱瞻垍,明仁宗第九子,生于永乐九年(1411)六月十七日,十四岁(1424年)被册封为梁王,十九岁(1429年)就藩湖广安陆州,正统六年(1441年)正月十二日“以疾薨”,享年三十岁,于同年八月二十六日“葬封内瑜坪山之原”。《大明梁庄王妃圹志文》载,王妃魏氏于宣德八年(1433)被册封为梁王妃,时年21岁。正统六年梁庄王薨,她“欲随王逝,承奉司奏,蒙圣恩怜悯,遂降敕旨存留,抚养王二幼女,仍主王宫之事,”景泰二年(1451)三月十七日“以疾薨,得年三十有八,无子。以薨之年九月初七日葬封内瑜灵山之原,同王之圹。”由此可见,王与妃的薨期差距十年;王志的“瑜坪山”与妃志的“瑜灵山”是指同一位置。
据说,很可能因为朱瞻垍及其妃子魏氏二人没有子嗣,大量宝物无人继承,便随葬在墓中,使得粱庄王墓成为一座堆金砌银堆的宝库。

上一篇:【考古发现】存活了一千九百多年的诸侯小国薛国故城

下一篇:湖北荆州八岭山古墓群

更多关于 【考古发现】明代梁庄王墓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