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董 > 收藏动态 > 戒尺

戒尺

来源:  浏览 12097

中国人讲究规矩,尤其是古人尊师重道,所以戒尺跟古代私塾一起应运而生。“戒”,警戒,惩戒;“尺”,尺度,标尺,标准。这些正是人在成长过程中所必需的,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古代私塾老父子们要在孩子心中备一把戒尺。有尺、有度、有规、有距。越之,要以尺的尺度,给予惩戒,以使孩子归于中正。
从孔子开始,私塾在中国历史上就是最重要的教育“载体”。 戒尺也叫戒方,“旧时私塾先生对学童施行体罚所用的木板”。两千多年来,中国的大部份读书人是靠私塾、而非政府的学校培养出来的。没有私塾,我们这两千多年的文明就会完全是另一番模样。
    而如今,私塾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已成隔膜许久的陈年旧词,戒尺,已是被人忘怀的往昔古物。
戒尺的形状
1.扁长方形
2.棒槌形
3.铲子形
4.立体长方形
戒尺的材质
1.红木
2.楠木
3.铜
4.黄杨
戒尺与私塾相伴而行。私塾是我国古代民间所设立的教学场所。私塾包括家塾、族塾、义塾、自设馆。富贵殷实人家聘请名师宿儒在家专门教授自己的子女,这种私塾称为家塾;族塾是属于宗族内部办学,往往设在本族宗祠内,不招收外姓儿童;还有属于用祠堂、庙宇的地租收入或私人捐款兴办的义塾,义塾带有免费教育的性质,以出身清贫家庭的子弟作为施教对象;自设馆是塾师自行设馆招生的私塾,不拘姓氏人等,私塾中以自设馆为最多。古人称私塾为学塾、教馆、书房、书屋、乡塾等。

 作为中国固有的民间办学形式,私塾有着悠久的历史。人们一般都认为孔子在家乡曲阜开办的私学即是私塾,孔子是第一个有名的大塾师。后来还有像蒲松龄、郑板桥那样的文化名人也当过塾师。当然,塾师当中文化水平悬殊,私塾先生大都是三里五乡德高望重、学问上乘、执教严谨的长者,有的精通文章,有的粗通文墨,大家都尊称他们为“先生”。

戒尺

上一篇:【考古发现】水下考古发现的“丹东一号”正是甲午海

下一篇:【考古发现】元中都遗址白城子

更多关于 戒尺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