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董 > 收藏动态 > 古墓葬——张骞墓

古墓葬——张骞墓

来源:  浏览 2197

张骞墓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博望镇饶家营村。张骞墓冢座北向南,南北长35米,东西宽26.5米,高4.26米,呈覆斗形;冢顶南北长19.5米,东西宽16.5米。现存附属文物包括汉代石刻一对,清乾隆陕西巡抚毕沅立碑1通,清光绪碑2通,1938年西北联大立碑1通,古柏15株。张骞墓葬保存基本完好,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中西文化交流的实物见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1938年国立西北联大对墓葬墓道进行了初步发掘,墓葬为砖室墓,斜坡墓道。出土有陶片、五铢钱、“博望造铭”封泥等文物,从考古上证明了该墓确为张骞之墓。张骞墓2006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4月被列入中国和中亚五国联合申报“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张骞简介
张骞(?一前114年),西汉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西汉建元三年(前138年),张骞以郎应募,第一次出使西域。其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其间两度被俘,被匈奴拘禁十一年之久,虽未与大月氏达成夹击匈奴的协议,却亲历了大宛、康居、大夏、大月氏诸国,并打探到其他五、六个国家的情形,探索了中西各国的交通线,十三年后返回。
公元前123年,张骞随卫青抗击匈奴,因熟悉匈奴情况,打了胜仗,立了功,被封为“博望侯”。后与李广出右北平抗击匈奴,因误行期,废为贫民。

元狩元年(前122年),张骞奉命探索由巴蜀经西南夷通往身毒的道路。他赶到犍为(今四川宜宾),派遣五路副使进入西南夷地区,这次出使虽未到达身毒,但为汉朝后来经营西南夷打下了基础。

元狩四年(前119年),汉武帝接受了张骞关于联合乌孙共击匈奴的建议,任命他为中郎将,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率300余人顺利到达了乌孙。同时分派副使赴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于阗及诸旁国进行外交活动。张骞这次出使,历时四年,于公元前115年返回长安,随同而来的乌孙使者目睹了汉朝的富强,丝绸之路从此开通,中西交通线的贯通,使产自中国的丝织品大量运销西方,丝绸之路由此闻名于世。。  

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张骞病逝于长安,归葬故里。其事迹在《史记•太宛列传》和《汉书•张骞传》中有详尽介绍。张骞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动是两次出使西域和一次探险西南夷。

上一篇:【考古发现】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辽代贵妃墓

下一篇:【考古发现】最大的蜀王陵-蜀王朱悦燫墓

更多关于 古墓葬——张骞墓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