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董 > 收藏动态 > 【考古发现】对外开发的帝陵:北魏世宗宣武帝景陵

【考古发现】对外开发的帝陵:北魏世宗宣武帝景陵

来源:  浏览 3102

北魏世宗宣武帝景陵是中国为数不多对外开放的皇家陵墓。北魏世宗宣武帝景陵1991年被考古发现。考古人员发掘了洛阳北郊邙山乡冢头村的这座大墓,进一步确定为宣武帝景陵。据《发掘报告》,景陵有高大坟丘,为平面略呈甲字形的大型砖构单室墓。棺床在墓室西部,“即宣武帝灵柩所在处”。棺床“用十五块方形石块拼砌而成(一块被盗)”。推测棺床上除灵柩、帐构外,还可能摆放有随葬器物。
北魏宣武皇帝,名元恪,是高祖孝文皇帝元宏的次子,西元499年即位在位16年,西元515年病逝于洛阳式乾殿,同年二月葬于邙山景陵,庙号世宗,谥号宣武皇帝。北魏世宗宣武帝景陵以北魏世宗宣武帝景陵为主体,搬迁复原北魏清河文献王元怿和江阳王元叉墓组成。北魏宣武帝景陵是建国以来经国家批准科学发掘的第二座皇帝陵,也是我国目前挖掘开放时代最早的帝王陵,同样也是洛阳北邙山上唯一发掘的古代帝王陵寝。景陵封土呈圆形,直径110米,现高24米。地宫置于封丘之下,坐北面南,由墓道、前甬道、后甬道和墓室的部分构成,全长56米余。墓室地宫,墓道壁前段为土坯,后段为砖,墓室内石棺所在处为一座大穹顶空间,青砖逐层砌筑。
北魏世宗宣武帝景陵
江阳王元叉墓
    元叉:(?-525年),又名元乂,字伯隽,小字夜叉。南平王拓跋霄(道武帝第三子阳平王拓跋熙之次子南平王拓跋浑之子)之孙、江阳王元继(袭京兆王黎的爵位)的长子。
    元乂因是灵太后妹夫,在灵太后临朝时权倾朝野,恃宠骄盈。清河王元怿多次惩戒他,元乂告元怿谋反,禁元怿门下,左右朝贵都给元怿作证清白。正光元年(520年)七月,元乂与宦官刘腾将灵太后软禁,囚元怿于门下省。诬陷元怿谋反,将他杀害。将灵太后幽禁于北宫。元乂遂与太师高阳王元雍等辅政,常直禁中,孝明帝呼为姨父。元乂死后被灵太后犹以其妹之故封为侍中、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尚书令、冀州刺史。封其子元亮平原郡开国公,食邑一千户。
    其后再诛相州刺史中山王元熙和右卫将军奚康生。正光五年(525年)秋,孝明帝与灵太后、丞相元雍密谋图叉。元叉知道后甚惧,辞官求解罪。乃以元叉为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尚书令、侍中、领左右。元叉虽去兵权,然总任内外,殊不虑有黜废之理。后元叉出宿,遂解其侍中之职。未几,有人告叉及其弟爪谋反。起事有日,得其手书。灵太后于是元叉及弟元爪一同赐死于家。太后因其妹的缘故,复追赠元叉为侍中、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尚书令、冀州刺史。
清河文献王元怿墓
      元怿墓极原位于老城北2公里的洛孟公路东侧瀍河西岸。墓上有冢,高约15米,直径30米,旧时称青菜冢,后又被讹传为司马懿坟。1948年该墓被盗时出土一方墓志,墓志长95.5厘米、宽100厘米。从墓志内容可知此墓为北魏元怿墓。该墓由墓道、前甬道、石门、后甬道、墓室构成。墓室为四周略带外弧的方形,长、宽约9米,小砖砌成,顶部已塌,但仍可看出为穹隆顶。
   该墓的墓室及甬道绘有壁画,因被盗严重,墓室壁画已遭破坏,内容无法辨识。甬道两侧各绘仪卫武士两个,个头与真人相仿。壁画的绘制方法是在砖壁上涂抹约1厘米厚的白灰膏,抹平后用红黑二色作画,黑色线条勾勒人物及衣褶轮廓,红色平涂填色(现壁画存于河南古代壁画馆内)
   元怿:西元487-520年。字宣仁。孝文帝第四子。封清河王。博涉经史,有文才。宣武帝初,为侍中、尚书仆射。明于断决,为政有名声。明帝时,为灵太后宠信,元怿亦竭力布诚,常抑制元叉,与元叉失和。元叉幽禁灵太后,元怿被杀。
   元怿死后被封为“魏故使持节侍中假黄钺太师丞相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太尉公清河文献王”

上一篇:【考古发现】成都发掘100多件南朝佛像 1500

下一篇:2017年鸡年贺岁纪念币今天开始预防发售

更多关于 【考古发现】对外开发的帝陵:北魏世宗宣武帝景陵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