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董 > 收藏动态 > 【考古发现】风篷岭汉墓

【考古发现】风篷岭汉墓

来源:  浏览 2351

风篷岭一号汉墓位于湖南省长沙望城县,风篷岭汉墓的墓主为某代刘姓长沙王后的墓葬。这是一座汉代大型竖穴土坑墓,“中”字形豪冢王室规格,考古发现于2006年3月展开,发掘结束于10月8日。

风篷岭汉墓 整个墓全长30.3米,整个古墓由墓道、墓室两部分组成。其中墓道长10.7米,宽5.6米,为斜坡式台阶墓道。墓室长19.6米,宽14.8米。而墓坑平面则呈汉字的“中”字形。 此外,墓室的结构复杂,椁室内分隔成主室,和东西两侧室。每个室内又间隔成前中后三个小室,所以整个椁室共有9室。古墓有内、外两层木椁,偌大的墓室主体部分被隔成了七个大小相似的正方形墓室,其中,东西二侧各有二个墓室,中央则分为前中后三个墓室,仿似现代的几室几厅的格局。两层漆绘套棺位于主室南部的棺室。正是在这个套棺内,考古人员发现了金缕玉衣以及大量随葬的金器、玉器、铜器、漆器等文物。其中漆器数量最多,约80余件,多为红地黑彩,色泽鲜艳。
考古发现在墓壁四周与外椁之间发现了三层垒砌席的“题凑”木枋。这些木约为84厘米长、34厘米见方的木头。考古学者介绍,根据汉代礼制,黄肠题凑是帝王陵墓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相继发现的保存有黄肠题凑的都是西汉诸侯王或王室墓。是一种极为特殊的丧葬制度,如此巨型的墓室采用了“黄肠题凑”的墓葬制度。正是根据该墓非同一般的规模和具有“黄肠题凑”的葬制,考古专家最初判断,此墓室为汉代某一代长沙王或王后或其他亲密王室成员之墓。

风篷岭汉墓
从墓地中考古发现珍贵文物超过两百余件,其中的金缕玉衣,更是湖南省的首次发现。说明汉代长沙国与其他诸侯国一样,都施行玉衣制度。另一件铜灯上“长沙元年”的铭文,则表明了汉代长沙国使用了自行纪年的方法。

风篷岭汉墓墓主人为长沙王王后

风篷岭汉墓被发现后,墓主到底是谁,引起了不少推测。考古学者认为,墓葬规格明显高于马王堆汉墓。在随后的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在出土的三件漆耳杯上发现有朱漆书写的“长沙王后家用杯”等文字,字迹清晰,为汉代隶书。而在出土的三件漆盘上,还发现了有用朱漆书写的“张姬橯槃”的字样,根据这些文字,专家分析确定,墓主应为某代刘姓长沙王王后。而且根据一件漆器上的文字,考古研究所得出了进一步结论———这位王后姓张,生活在西汉晚期,她的丈夫是第五任至第八任刘姓长沙王中的一位,但最终结论有待于发掘报告全部完成后才会做出。

 风篷岭汉墓考古发现创考古界的数个“第一”
风篷岭汉墓的发掘,创下了长沙乃至全国考古界的数个“第一”: 1.长沙地区第一次发现玉珪。玉珪是汉朝时丧葬仪式中重要的礼仪用器,但之前从未在长沙地区出土过,即便是著名的马王堆汉墓中也没有发现玉珪。
2.第一次在湖南出土大量汉朝金饼。墓中发现了金饼19件,每件重250.5克,直径6厘米,上面还有“V”字形符号,纯度很高。据介绍,今天的250克约合汉制的一斤,这些金饼应该都是按照“一斤”的标准制造的,当时作为货币来使用,称之为“上币”。
 3.第一次在长江以南发现金缕玉衣。金缕玉衣是汉朝最高规格的丧葬殓服,此前,我国已出土金缕玉衣的墓葬只有8座,都在长江以北,长江以南只在衡阳出土一件丝缕玉衣。风篷岭汉墓中出土了大量破碎的错金玉片和金线,目前,考古工作者已经复原了几片金缕玉衣的残片。专家介绍,根据严格的汉制,实际上只有皇帝才能使用金缕玉衣,诸侯王只能使用银缕玉衣,此次在长沙王后墓中又发现金缕玉衣,说明西汉时制度执行得并不严格或者未形成定制。
 4.在湖南发现诸侯王的一种新葬制。以前湖南地区诸侯王级墓葬的外藏椁房都是相通的回廊状,风篷岭汉墓则是不互通的分室状,丰富了汉代古墓考古的。

上一篇:【考古发现】郪江汉墓崖墓群

下一篇:【考古发现】西周古虢国墓

更多关于 【考古发现】风篷岭汉墓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