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弘墓是隋代的古墓,虞弘墓最出名的就是虞弘墓石椁,虞弘墓,东西方文化交流最珍贵的资料,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这是我国第一座经过科学发掘、有准确纪年、并有着完整丰富中亚图像资料的古代墓葬。
隋代虞弘墓坐北朝南,为砖砌单室墓,由墓道、甬道、墓门、墓室几部分组成。葬具仅存一汉白玉石椁。石椁呈三开间,歇山顶式殿堂,建筑由底座、椁壁和坡面顶三部分组成,总长2.95米,宽2.2米,高2米。椁座下四周各垫两狮头,头向外,背上负着椁座。在椁内外,有两具已散乱腐朽的人骨,经专家鉴定,属一男一女,结合墓志,我们知道该墓为一座夫妻合葬墓。 石椁是中式的弧边方形—整体上是方形,四个角被砌成了弧形,这是北朝隋唐时期普遍的墓葬形制。石椁是三开间,歇山顶式殿堂,椁座下四周各垫了两个石狮头,它们的背上负着椁座。在椁内外,有两具已散乱腐朽的人骨,属一男一女,其中的男主人,就是虞弘。
据隋代虞弘古墓墓志载,男墓主人姓虞名弘,字莫潘,鱼国尉纥麟城人,曾奉茹茹国王之命,出使波斯、吐谷浑等国,后出使北齐,随后便在北齐、北周和隋为官,在北周一度“检校萨保府”,职掌人华外国人事务,隋开皇十二年(582年)卒于晋阳,时年59岁。
1999年 7月初,一场暴雨过后,太原市晋源区王郭村村民王秋生修整村南被雨水冲毁的一条上路。劳动中他触到一坚硬石板,顺着石板四缘挖开,看见一小型石质屋顶。再向四面扩挖,发现在石屋周围有砖砌成的四道墙壁,近方形,将石屋围在中间,原来这是一座墓顶已被破坏的古代砖室墓。随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太原市晋源区文物旅游局迅速组成联合考古队,对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这就是后来震惊学术界的太原隋代虞弘墓。
隋代虞弘古墓出土随葬品除石椁外,还有墓志、瓷碗残片、汉白玉人物俑、八棱彩绘雕刻柱、莲花座、铜币等共计80佘件。人物俑分汉白玉和砂岩两种石质,共16件。有侍从俑、伎乐俑和拄剑俑三种类型,人物形象分胡人和汉人两种,汉白玉石俑通体施褐彩,再加衣纹彩绘。石俑下部雕出榫头,立于汉白玉莲花座上。这种作法,同时期佛教造像常见,而用于随葬品中,首见于河南隋张盛墓瓷随葬俑,虞弘墓的汉白玉石刻造像可谓又一重要发现。墓葬中一个持壶男侍俑,整齐浓密的齐耳短发、深目高鼻,身穿圆领窄袖袍,腰系蹀躞带,带上系挎佩刀、小鰭等七件物事。这种装束,可以说是唐代蹀躞七事制度的滥觞。
虞弘墓最具重大意义的考古发现,是描述中西亚波斯粟特人文化生活的汉白玉浮雕彩绘图像。石椁除椁顶外,椁壁、椁座均有浮雕,并施以彩绘和描金。浮雕彩绘内容由50多个单体图像组合而成,内容丰富多彩。有盛大的宴饮场景;有熱烈的乐舞场面;还有激烈的狩猎场景及人狮搏斗的惨烈景象。图中人物形象均为高鼻、深目、黑发、浓须。图案中的系带鸟、鱼尾翼马和葡萄叶蔓纹饰,胡腾舞和袄教拜火祭坛,充满了异国风情而且生动鲜活,让人感受到浓烈的中亚民族的宗教文化和生活气息。石椁的中国建筑构造和浮雕绘画的外来内容,与出土的虞弘墓志内容十分吻合,它们相互印证了墓主人生活在不同的地域和文化背景的经历。虞弘墓是迄今为止中原地区发现的少数经过科学发掘,又有准确纪年的反映中亚文化的考古资料,内容丰富,保存完整。这一发现说明,当时的晋阳与西亚地区的物质和文化交流已十分频繁。
虞弘墓石椁的浮雕彩绘,不但是世界顶级艺术珍品,而且已成为反映汉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非常集中的实物图像资料,也是国际学术界研究古代丝绸之路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热点素材。
汉白玉石椁浮雕彩绘主要由椁壁、椁座两部分组成。椁壁共9块,每块又由上下两组图案组成。前壁雕刻彩绘,内壁素面,左右及后壁内壁浮雕彩绘,向外仅有墨色人物画,但大部分已模糊不清。现以前左壁为始,逆时针方向分别叙述。
隋代虞弘古墓椁壁浮雕彩绘
1、前左侧壁。上图为出行图,图案雕绘共4人,一人牵马,两人随行,主人坐在枣红色高头大马上,猎狗、吉祥鸟伴随,整个画面生活气息浓厚。人物形象高鼻、深目、黑发,栩栩如生,下图雕绘一匹飞驰的有翼神马,马的后部变形为鱼身鱼尾。
2、左壁前部。上图为饮宴乐舞图,在有围栏的六角台上,三人勾肩搭背,手舞足蹈,跳着当时中亚流行的胡腾舞,台下二人怀抱酒坛,一派节日欢乐的场面,下图为翼马与雄狮迎面搏斗的场面。
3、左壁后部。上图为骑驼射狮图,一卷发骑士拉弓射击,两头雄狮,张着血盆大口与骑士搏斗,骆驼、猎狗不甘示弱,助主人一臂之力,场面十分紧张激烈;下图为一大汉敞胸裸背,坐在镶有花边的圆毯上,手握角形器,悠闲自得,开怀畅饮。
4、后壁左侧。上图为人狮搏斗图,一长发骑士坐在单峰骆驼上,回首拉弓,两头狮子前后夹攻,画面紧张激烈,动感十足。下图为一只山羊在草地上狂奔的画面。
5、后壁中部。上图为一个宏大的饮宴乐舞场面,居中平台上,男女主人举杯对饮,侍从站立两旁。台下一胡人独舞旋转,彩带飞舞。两侧持琵琶、箜篌、束腰鼓等乐器的乐人伴奏,组成了一幅喜庆、欢乐、祥和的场面,下图表现的则是人狮格斗场面。两头狮子分别将两人头部咬人口中,两人将宝剑刺穿狮子的腹部,整个画面惊心动魄,十分惨烈。
6、后壁右侧。上图为骑象搏斗图,骑士头戴花冠,手持宝剑,猎狗紧随其后。三头狮子将其团团围攻,进行着一场殊死搏斗;下图却雕绘着一只鸽子,似寓意人类向往和平生活的一面。
7、右壁后部。上图为行旅饮食图,主人骑一高头大马,随从持物前后侍奉,为途中小憩的一个场面;下图为一只山羊漫不经心行走在草丛中的画面。
8、右壁前部。上图为休闲图,主人手持敞口高足杯,打坐在束腰座上,仆人单腿下跪手端果盘在前伺候,乐人怀抱琵琶在一旁演奏助兴,反映出主人高贵富有的悠闲生活画面。
9、前壁右侧。上图为出行图,主人头戴日月冠,身穿红色圆领长袍半背衫,下着白色紧腿长裤和软靴,气宇轩昂,坐在马背上,侍从手举华盖、持物随其左右,显示了主人一派高贵典雅、尊贵无比的生活场景,下图为牛狮搏斗图。
隋代虞弘古墓椁座浮雕彩绘
椁座浮雕彩绘图案四面全部向外,图案分上下两层,共29幅。前面及左右为浮雕彩绘,后面仅彩绘未浮雕,但色泽艳丽,内容丰富。每幅图案由彩绘或雕刻成的龛门、壶门或用束腰柱自然分隔,形成各个单独的系列图案。内容主要为狩猎图、饮酒图、乐舞图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椁座前居中。雕绘着一幅两个人首鹰身者抬着一个火坛的图案。火坛图案是一个束腰形祭坛,燃烧着熊熊火焰。左右两傍,各有一个人首鹰身的祭司相对而立,倾身抬着火坛一侧。波斯萨珊王朝信奉琐罗亚斯德教(即祆教),崇拜太阳、光明与火,圣火祭坛是祆教礼仪的象征,与墓主人生前崇拜祆教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古代,横跨亚欧的丝绸之路是一条曾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的路,也是一条充满梦想和传奇的神秘之路。通过这条路,遥远的西方文化艺术穿越沙漠、草原,随着驼队到达了古老的东方,隋代虞弘墓石椁浮雕彩画内容表现的是起源于波斯帝国的国教——祆教。祆教曾在中西亚兴盛多年,后随着波斯帝国的衰亡而式微。对其民族、宗教文化的探寻和研究是当今学术界的一个重要课题。
中国古代文献中有许多关于人华西域、中亚人文化生活的记载。但没有科学地发掘过一座当时人华中西亚人的墓葬,最多只有墓志发现。虞弘墓是一座人华中西亚人的墓葬,而不是人华中西亚人后代的墓葬,所以它的发现和科学发掘,更有益于研究北朝时期中西亚游牧民族在华的活动及与华夏民族融合的情况。从这个角度讲,虞弘墓的发现,撩开了古代入华西域、中亚人的神秘面纱。随着其后西安安伽、康业等一批中西亚人墓葬的发现,人们对他们的文化及那时中国古代的开放情形有了新的理解。从虞弘家族定居晋阳及晋阳有“萨保府”看,定居在晋阳的中亚人数量一定很多,并且延续了几个世纪,说明早在1400多年前,晋阳与中、西亚就有着紧密的经济、文化和艺术交流,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中心地位。晋阳在当时已是一个对外交流十分开放的城市,走在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
虞弘墓石椁浮雕彩绘,不但是难得的艺术珍品,而且是反映古代中外文化交流最丰富的一批实物图像资料,也是国际学术界研究古代丝绸之路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实物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