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董 > 收藏动态 > 湖南瓷器古窑址:羊舞岭古窑址

湖南瓷器古窑址:羊舞岭古窑址

来源:  浏览 2744

羊舞岭古窑址位于湖南益阳资水流域下游的丘陵地区,是宋元至明、清时期南方烧造瓷器颇具规模的一处民间窑场,烧制的产品主要分为青白瓷、青瓷、黑釉瓷、褐釉瓷和青花瓷。窑址分布于益阳市赫山区龙光桥镇早禾村、石笋村和沧水铺镇交界的丘陵山地,由薛家坡窑址、高岭窑址、凸咀上窑址、杨泗庙窑址、李家村窑址等窑址群组成。该窑址群始于宋代,盛于南宋、元、明,衰于明末清初,是湖南历史上规模宏大、质地较好、品种齐全的古窑群。
古窑遗址遍地瓷片

    现今可考的羊舞岭窑古窑址,东至沧水铺镇蜈蚣塘村,西至谢林港镇石湾村,北抵工业园帅家村,南至龙光桥镇早禾高岭村,共有26处窑址,分布于10个行政村,面积约13平方公里,大都保存完好。5月,顺着早禾村的一条乡间小道蜿蜒而上,我们进入了古窑地带。许多深色青瓷碎片镶嵌在泥土里,和小道浑然一体,不细看还分辨不出来。我们脚下,就是千年前古人烧制瓷器之所。

    赫山区宣传部副部长汤济夫是研究羊舞岭窑的专家,他带着我们来到了一处山坡前,山坡上的土堆里是重重叠叠的瓷片。汤济夫随手捡起一片青瓷,又弯腰捡起一个瓷模,两者一拼,巧了,严丝合缝!他说:“这里是一处文化堆土层,有12米高,生产南宋至元中期的青花瓷。采取复烧法来生产器具,这是一种把碗盘一类坯件反扣在窑具的技烧方法。你们看,碗的边缘没有上釉,扣在窑具上就不会粘连,称之为盲口。”

    从这些遗留的瓷片中,记者随意捡了几片,看到瓷器青灰、淡蓝、墨、褐色,有的胎体轻薄,颜色深重,有的青瓷如水般清亮,用手各持一片轻触,声音清脆。断痕犹新,仿佛是刚刚出窑的新瓷。

    1979年4月,原益阳县文化馆组织文物调查时,在羊舞岭发现了这一片古瓷窑址。当年7月,县文物专干盛定国对窑址进行了两次复查,发现文化堆积集中点有高岭、牌楼、早禾、杨泗等九处,并实地采集了大量标本。从此,羊舞岭古窑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羊舞岭窑之兴衰

    笔者来到益阳市文物管理处,跟随当地文物工作者邓建强进入一间偌大的陈列室,看到一地的碎瓷片。邓建强说,这些碎瓷片都是从羊舞岭古窑址采集来的。从所出土的瓷器碎片来看,羊舞岭窑可以从烧制工艺、器型特征与变化及装饰风格等多方面在年代上加以区分,基本可以判定它们始烧于南宋,中兴于元代,衰落于明末或清初。

    烧窑业在南宋最为兴盛,窑址数量多,延续时间长,分布范围广,烧制的瓷器品种丰富,既有青釉瓷、青白瓷,同时兼烧黑釉、酱釉;元代羊舞岭有少量青白瓷,黑釉与酱釉数量稀少或非主流,青釉瓷完全仿烧龙泉瓷碗,盘器型硕大、胎体厚重,虽然是仿制,但也有探索与创新,如出土的一件瓷碗,几乎取消了圈足,在同一件器物上采用酱釉、青釉、黑釉三种工艺;明代初期羊舞岭窑青花瓷异军突起,自成一派,如大碗似为自创的品种,大盘更是承接了元代风格;明后期或清初青花瓷窑仅发现一座,采集到少量标本,这一时期的碗小而拘束,装饰更世俗、简单,呈现一种呆板、程式化的图案。

    根据上述特点,羊舞岭窑的兴起与衰落与各时代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南宋北方为金人所据,赵氏政权偏安一隅,北方制瓷工匠南逃,客观上促进了湖南制瓷业的兴盛,羊舞岭就是其中之一;元末社会动荡不安,湖湘为诸雄争夺之地,当地流传朱元璋大军残杀窑工致使瓷业衰败。至明代初期,社会再次陷于动乱,加之赖以转运瓷器的河道逐渐堵塞,又受景德镇窑等价廉物美之瓷品的冲击,羊舞岭窑最终走向衰亡。

    羊舞岭窑之价值

    参与2013年8月至2014年6月发掘的湖南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宁波总结了发掘羊舞岭窑的四大收获。

    收获之一:羊舞岭窑的兴起得益于南宋中晚期景德镇窑业工匠的外迁。证据有三:其一,南宋初年,景德镇地区上层瓷石原料枯竭,导致大批窑场倒闭,此后许多窑业工匠外迁。其二,羊舞岭窑的产品形态、装饰纹样、装烧方法等与景德镇窑青白瓷极其相似,尤其是羊舞岭窑出土的“大德八年五月”轴顶板盏、喇叭形利头与景德镇窑同类器如出一辙,而这两类工具在其他窑口罕见。其三,羊舞岭窑Ⅰ区南宋末年至元代早期的淘洗池墙体中出土一件“饶州”铭垫钵,更加说明了羊舞岭窑与景德镇窑的关系。

    收获之二:勾勒出了湖南青白瓷的大致烧制时间,对于今后研究江西景德镇窑青白瓷窑业技术的传入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此次发掘出的龙窑,产品以青白瓷为主,少量青瓷。龙窑的产品多具有南宋末年至元代中期的特征,而且在窑址的作坊区地层内出土一件“陀佛咸淳三年八月日十一万诸佛”刻铭青釉器,咸淳三年即1267年,是南宋度宗年号,进一步印证了其中一座龙窑的始烧年代为南宋末年。

    收获之三:元代作坊遗迹以及今年发现的南宋末年作坊遗迹之间的叠压关系,很好地解释了羊舞岭窑制瓷技术及产品结构的阶段性变化。叠压于南宋后期的元代地层中出土产品风格有了明显的变化,开始大量仿烧龙泉窑产品,内外壁饰莲瓣纹的折沿大盘、涩圈碗、高足杯成为其主要产品。这一转变为我们了解景德镇窑、龙泉窑不同风格产品的兴衰以及其对周围省份窑业技术的影响提供了很好的参照。

    收获之四:羊舞岭窑南宋晚期至元代早期木构制瓷遗迹的发现为我们了解南宋晚期羊舞岭窑的制瓷工艺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发掘区西北角南宋晚期至元代早期的水塘内发现多块木板、木桩遗存,正是其能够烧制出质量上乘青白瓷(相比于普通民窑而言)的直接原因。

    羊舞岭古窑最早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是宋代仿龙泉窑,明代仿景德镇窑的地方窑系。烧制的瓷器主要以青瓷和青白瓷为主,在装烧方法和器物装饰风格上都表现出自身的显著特点。同时也反映出当时仿定窑、仿景德镇窑、仿龙泉窑的一些烧制方法和模仿釉色。对我国南方宋元民窑的发展史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上一篇:山东古代名窑瓷器:万山庄古窑址

下一篇:唐墓壁画

更多关于 湖南瓷器古窑址:羊舞岭古窑址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