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董 > 收藏动态 > 【考古发现】钱山漾遗址

【考古发现】钱山漾遗址

来源:  浏览 2221

钱山漾遗址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城南7公里的潞村古村落(现属吴兴区),距今4700多年,属钱山漾文化。1956年,在河水干涸的浅滩上采获石器数千件。同年3月和1958年3月,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对遗址进行了两次发掘,出土了陶质的鼎、罐、壶、盆、钵等器皿以及纺轮、网坠等纺织工具残件。出土物中还有石质刀、斧、锛、犁等生产工具和稻谷、蚕豆、甜瓜、毛桃、花生等植物种子,从而说明湖州当时的农业生产已具相当水平。遗址中出土的残绢片和丝、麻织品是我国迄今发现 年代最早的丝、麻织品,证明了湖州是“世界丝绸之源”。
钱山漾东西宽约1公里,南北长约3公里,是东苕溪的一段。东苕溪发源于天目山,经德清,北流至湖州定安门南与驿西桥处,汇西苕溪注入太湖。由于东、西两苕溪水汇合,往往形成河水逆流;波浪冲刷,使遗址遭受破坏,数以千计的陶片、石器、遍于滩野。
遗址面积数万平方米。已发掘731.5平方米。遗址堆积丰厚,内涵丰富,出土遗物陶器、石器居多,陶器主要有鼎、豆、簋、壶、罐、鬹等。有机质文物数量多,保存好,有篓、篮、簸箕等竹编和桨、杵等木器,还有家蚕丝织的残绢片、丝带、纺线和麻布、麻绳等。钱山漾遗址是目前出土有机质文物最丰富的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家蚕丝织物是我国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家蚕丝织物,丝织物平纹结构、密度体现出良渚文化时期纺织技术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对研究良渚文化社会、经济生活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钱山漾是古原始社会晚期的一个村落的遗址。 早在三十年代,慎微之先生首次发现了这个遗址,并有著作发表。建国后,省、地、市文物部门作过多次考察。1956年春,作了一次全面调查,在河水干涸的浅滩上采集石器数千件。1956年3月和1958年3月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会同浙江省博物馆,进行了两次科学发掘。出土了陶瓷的鼎、罐、碗、壶、盆、豆、钵以及纺轮、网坠、制陶拍子;石质的刀、耘田器、锛、斧、镞、凿、犁、钻、戈以及砺石。出土的还有骨器、玉器、稻谷、芝麻、蚕豆、甜瓜、酸枣、毛桃、花生等植物种子、竹编织物、草编织物、丝麻织品和木梁、千部等大批新石器晚期的遗物。这些出土文物,说明湖州是世界上最早的“稻乡”之一,以种稻为主,兼营园圃作业,农业生产水平已经相当发达。
钱山漾遗址中出土了原始社会时代的残绢片和丝线,为我国迄今最早发现的丝织品,残绢片采用平纹织法,其经密、纬密每厘米各是四十根。遗址中,还出土了麻布片、麻绳等纺织品,说明当时太湖流域丝麻织品和养蚕、桑苎种植,已经相当发达。为我国蚕丝、麻纺织品最早的发祥地之一。 遗址还出土了木桨,证明当时已有原始的木船或竹筏。出土的石、陶瓷制成网坠、骨制的鱼标、丝线或亭麻线编织成的渔网,说明已经有了多种捕鱼工具。湖州先民当时已过着“饭稻羹鱼”的生活。当然,那时仍有一定的狩猎、采集活动。 遗址中,还出土了二百多件竹编器物,有箩、筐、席、竹绳等。竹子被广泛用于人们的生活、耕种、纺织、 捕鱼(竹制“倒梢”捕鱼器)等诸方面,乃是我国竹器编织技术史上的重大贡献。
这个遗址距今四千七百多年左右,属于良渚文化,相当于黄河流域的河南龙山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时期,它填补了原先几乎一片空白的湖州原始文化的历史。

上一篇:【考古发现】吴汉月墓

下一篇:收藏古代艺术品是传承历史文化

更多关于 【考古发现】钱山漾遗址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