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董 > 收藏动态 > 明代的《塞尔登的中国地图》

明代的《塞尔登的中国地图》

来源:  浏览 2510

《塞尔登的中国地图》中有罗盘图、比例尺,涉及很多航海知识,和大多数古代中国地图不同,这是一幅商业地图,不是政治地图,是一幅东亚海岸线地图,这幅地图的绘制者是中国人,因为图中的所有地名、说明都是中文,航海线路也是依据中国的航海记录绘制的。


明穆宗隆庆时期,明朝政府开始取消海禁,这大概也促使很多中国人到周边国家定居和做生意。16世纪末、17世纪初,东南亚的主要港口聚集了很多中国商人。应该是这样一位住在海外的中国人绘制了塞尔登地图。他一定不会在日本——图中的日本部分被画得很糟糕。他可能在菲律宾,在婆罗洲,在苏门答腊,或者在爪哇。我更倾向于他在爪哇的万丹,因为当时英国人在万丹设有贸易站点,当地也有华人社区,很多中国商人和英国商人在那里做生意。明朝政府禁止欧洲船只在中国港口停靠,也只有在这些地方,绘图师才有机会看到欧洲地图。

《塞尔登的中国地图》这是一幅很大的地图,长160厘米,宽96.5厘米,这是一幅展现中国与周边国家地理关系的海图。它的范围北起西伯利亚,南至今天的印尼爪哇岛和马鲁古群岛(香料群岛),东达日本列岛和菲律宾群岛,西抵缅甸和南印度。制图师还借鉴了中国绘画技法,为亚洲东部的大陆点缀上山脉、树木和开花的植物。地图中偶尔可见一些略显奇怪的细节,比如戈壁和沙漠上方有两只飞舞的蝴蝶。这幅手工绘制的彩色航海图,与其他任何古代中国地图都不同。它不以中国大陆为中心——后者位居左上方,而南部沿海、东亚和东南亚的海面与岛屿几乎占了地图的一大半。地图的主人约翰·塞尔登是谁;谁在地图上做的注释?
这幅地图是最重要的,其次是大英图书馆的沈福宗资料。沈福宗是有史料记载的第一个到达英国的中国人,曾帮博德利图书馆整理馆藏的中文文献。

大英图书馆这些中文文献的故事也颇为传奇。它们的主人是博德利图书馆的首任馆长托马斯·海德。他对东方文化颇感兴趣,一生都在学习阿拉伯语、希伯来语、波斯语等东方语言,正是他邀请沈福宗去博德利图书馆短暂工作的。

海德去世后,他的资料(包括很多沈福宗写给他的信)被收藏家汉斯斯隆爵士(Sir Hans Sloane)购买,后者正是大英博物馆的创办人。大英图书馆成立之后,文物和书籍被分开收藏,这些珍贵的材料划归大英图书馆。
沈福宗他信仰基督教,1681年随传教士柏应理(Philippe Couplet)从澳门出发,经过很多周折才到达欧洲。他访问了法国,然后到达英国,到牛津是1687年。
当时博德利图书馆藏有四五十本中文书,海德请沈福宗为它们编了目录。有意思的是,当时英国人没人看得懂中文,但海德和塞尔登等人却愿意收藏中文的书和地图。他们知道,终有一天,会有人学会中文,读懂它们。沈福宗学过拉丁语,也会一点法语和英语。我之所以对他感兴趣,是因为塞尔登地图上的注释就是他写的——这些注释在教海德如何读地图上的中文地名。

 1687年,詹姆士二世令宫廷画师为沈福宗画的像

上一篇:【考古发现】大兴安岭一自然洞穴发现新石器时期人类

下一篇:【考古发现】吴汉月墓

更多关于 明代的《塞尔登的中国地图》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