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董 > 收藏动态 > 北京丰台大葆台西汉古墓

北京丰台大葆台西汉古墓

来源:  浏览 3319

北京市丰台区大葆台西汉古墓是中国第一座汉墓遗址博物馆,拥有全国首次发现完整的汉代“黄肠题凑”葬具体系,位于北京市丰台区郭公庄(世界公园南600米)。

丰台区大葆台西汉古墓分为东、西两座墓,1974年发行开始发掘的,1974年8月19日正式开始对东边的1号墓进行发掘,1975年又对其西侧26米处的2号墓进行发掘。经考古研究,1号墓为西汉广阳顷王刘建墓,2号墓为其王后墓。墓室虽然早年被盗,但仍出土了陶、铜、铁、玉、玛瑙、漆器、丝织品等400余件。特别是在1号墓的发掘中,第一次出土了“黄肠题凑”的实物,更使大葆台汉墓闻名遐迩。地宫坐北朝南,规模宏大,平面呈“凸”字形,为土坑竖穴墓,南北长23.2米,东西宽18米,距地表4.7米。墓穴的面积达417.6平方米,甚至比清乾隆皇帝的墓穴(300平方米)还要大!地宫使用的是“天子之制”,即西汉皇帝御用的最高级葬具体系,史称“梓宫、便房、黄肠题凑”。

从最外层的黄肠题凑往里走,就是前室,也叫“便房”,象征帝王生前起居玩乐的地方。前面是一张宽大的黑漆朱彩的坐榻——当时没有椅子,更没有沙发,贵族们就在榻上面坐。便房北面是后室,是放置墓主棺椁的地方(椁字念“果”)。棺用来盛放墓主遗体,椁则是保护棺的一个套子样的空间。先秦时期通常是在地面掘一个土坑,在坑内铺设地板、搭建四壁以及顶板,这就是最早的椁。后来伴随着墓室空间的扩大,椁才逐渐成为保护棺的套子。上古时期的人们往往用梓木为帝王制作棺椁,所以后来帝王的棺椁也叫“梓宫”。墓道内随葬有3辆木质单辕车和11匹马,应该是墓主人生前使用过的真车马。按照汉廷的仪制,这种马车叫做“朱斑轮青盖车”。墓室的顶部和底部是用木炭和白膏泥密封的——白膏泥可以隔绝空气,木炭可以防潮。
墓中出土的一件漆器上,刻有“二十四年五月丙辰丞”等字样。西汉共有12位燕王,在位24年以上的只有四人:燕康王刘嘉,26年;燕王刘定国,24年;燕剌王刘旦,38年;广阳顷王刘建,29年。显然,墓主人只能是他们四人中的一位。地宫出土了许多五铢钱,史载,这种钱始铸于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 年)。刘嘉死于公元前151年,刘定国死于公元前127年,当时还没有五铢钱,所以他俩不可能是墓主人。刘旦之墓戾陵在今天的石景山区,他根本不可能葬在大葆台。排除了上述三人,墓主人的身份也就揭晓了:广阳顷王刘建。他是汉武帝的孙辈,公元前73年至公元前45年在位。如此说来,大葆台汉墓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真是弥足珍贵!

透雕螭虎纹玉佩,出土于大葆台2号墓墓室的东北侧。白玉质,圆形,直径7.1厘米。玉佩使用透雕技法,上部镂空成樱花,中间镂雕一只盘曲螭虎。所谓“螭虎”,身形如虎,为螭与虎的复合体。虎是大家都很熟悉的,螭又是什么东西呢?《说文解字》云:“螭,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从虫,离声,或无角曰螭。” 说白了就是无角龙。螭为阴,代表地;虎为阳,代表天——合为螭虎,意指天地合,阴阳接,象征着皇权与吉祥。

中国古代,螭虎在玉玺和璧上最为常见,在秦汉时期最为流行。玉佩上的螭虎,用阴线条刻出其身形,均两面刻,形象朴素而生动。玉佩边缘阴刻两圈弦纹,中间夹以双弧形纹,显示出精细的雕刻技艺。

透雕双面刻墨玉舞人饰件,简称“玉舞人”。它出土于2号墓,墨玉质,扁平长方形,高5.5厘米,上端为圆角,两面皆以镂雕线刻舞俑人像,身着长裙,弯腰甩袖,可谓灵动飘逸、栩栩如生。玉舞人的上下端各有一个小孔,便于穿系和悬挂,属于装饰玉。
藏馆名称:北京市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

开馆时间:1983年12月1日

镇馆之宝:西汉广阳顷王刘建墓
藏馆特点:中国第一座汉墓遗址博物馆,拥有全国首次发现完整的汉代“黄肠题凑”葬具体系

藏馆位置:北京市丰台区郭公庄(世界公园南600米)

上一篇:考古发现侯马金墓

下一篇:安徽省级保护文物有哪些

更多关于 北京丰台大葆台西汉古墓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