簋是青铜器,出土的夏商周的这种青铜器物比较多,簋本来是古代贵族的食器或祭器,青铜食器簋在贵族生活中与同为炊食器的鼎配合使用:鼎用以盛肉,簋用以盛煮熟饭食(黍、稷)。西周时期,使用者以其等级的不同在数量上有严格的规定,鼎用奇数,簋用偶数,“三礼”所记祭祀用的最高规格为九鼎八簋。簋后来逐渐流传到民间,走进千家万户,成了日常用品。
自商代开始,人们铸造了簋(guǐ)这种相当于大碗的器物,青铜簋器物造型形式多样,变化复杂,材质有木制、竹制、陶制和铜制之分。早期的青铜簋跟陶簋一样无耳,后来才出现双耳、三耳或四耳簋。
方座簋是周文化的产物,是西周早期新出现的器型,源于陕西宝鸡,逐渐影响到中国的东南部。西周之后,簋的造型获得了特别庄严的表现,其设计心思主要倾注于耳、足两部分。双耳方座簋是方座簋的主要形式,有盖或无盖,使用者多为国君或王室重臣。春秋战国虽有方座簋,但数量远不如西周时期。在古代,方形器比圆形器的等级高,这是因为方形的器铸造难度更大,需要再加工。在九连墩中夫妻合葬墓中,夫用方形,妻用圆形。西周之后,簋的造型获得了特别庄严的表现,其设计心思主要倾注于耳、足两部分。双耳方座簋是方座簋的主要形式,有盖或无盖,使用者多为国君或王室重臣。春秋战国虽有方座簋,但数量远不如西周时期。
楚式簋与中原出土的战国时期的方座簋不同。九连墩是楚国贵族之墓,楚人的簋不是照搬照用中原器物,而是在模仿的基础上加以改造,有所创新,工艺不厌其精,雕饰不厌其细,造型不厌其美。在器身之侧,将中原简单的双耳改进为呈攀附状弓身腾跃的精巧小龙;在器物底部,改中原无缺口的方座为有缺口的方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