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条你听说过吗?厂条是民国时期一种特殊的货币,“厂条”用的原料极其精贵,是由美国进口的金砖。截止1949年3月,共生产各种重量的金条111万余金条,计重153万余市两。
民国时期金条分为多种,其中,中央造币厂铸造的金条,简称为“厂条”,是民国政府中央造币厂于45年至49年间铸造的,每枚正面打有确切重量、成色及数量编号,背面打有民国财政部“孙中山”“布徽”图案或“中央造币厂造”字样。用于黄金储蓄存款到期兑付和战时临时军饷。这种“厂条”一般分别铸有10两、5两、1两、半两,其中一两重的金条称为“小黄鱼”,十两重的称为“大黄鱼”。
抗日战争初期,一根小黄鱼大约可以兑换30到40块大洋,兑换比率随着年景好坏上下波动。抗战后期,黄金越来越贵,兑换银元的比率越来越大。在1949年之前,100块大洋(3根小黄鱼)就可以在北京买个小型四合院。当时小康之家一月生活总费用也就是15块银元。一顿全家福吃下来,也就是两三块银元的样子。当时就是富人也很少使用金条花费,金条主要是作为硬通货贮藏起来,花费的时候兑换成保值的货币银元。
新中国成立后,大陆民间留存不多的厂条也被银行回收熔化。
民国•中央造币厂古布图五两厂条
厂条为中华民国中央准备金,面带古布图图案,面钤“号码CC12703,成色985,市两4.985”字样,原光状态,保存完好。民国时期,国统区物价狂飙,民不聊生,国民党官方货币—法币的地位岌岌可危。国民政府决定开放外汇市场,实施黄金买卖政策,企图以此来回笼泛滥的流通货币,抑制汹涌的通货膨胀。本品即为民国中央银行配发销售的黄金。
民国时期特殊的货币厂条这种金条你了解吗
来源: 浏览 4942 次
下一篇:南宋淳熙元宝铜钱
更多关于 民国时期特殊的货币厂条这种金条你了解吗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