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寺石窟是十六国时期开凿的早期石窟雕塑群,有泥塑,彩塑和石窟雕塑,位于甘肃省肃南张掖市裕固族自治县马蹄区的临松山中,1996年11月,马蹄寺石窟群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蹄寺石窟群为东晋敦煌名士郭瑀隐居讲学时开创。十六国时期,北凉王沮渠蒙逊“素奉大法,志在弘通”,大力发展佛教,开凿了马蹄寺千佛洞部分洞窟及金塔寺石窟。
石窟群由胜果寺,普光寺,千佛洞,金塔寺,上、中、下观音洞七处组成,共有70余处窟龛。马蹄寺石窟的独特之处在于千佛洞有500多个摩崖佛塔窟龛,规模庞大;金塔寺中大型肉雕飞天,古朴稚雅,为国内所仅有;普光寺的三十三个天洞,上下5层21窟,宝塔形排列,内有佛殿,外有回廊,共开内外窟龛达49孔之多,造型奇特。北魏晚期,受中原文化影响,部分洞窟重修。此后,隋唐、西夏、元、明、清各代相继续修,尤以明嘉靖三年(1524年)、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的两次修葺规模最大。马蹄寺石窟群由南、北二马蹄寺、金塔寺、千佛洞和上、中、下观音洞等7个小石窟群组成,保存有洞窟37个、各种塑像500余身、壁画1200平方米。
马蹄寺分为南、北两寺,南寺名胜光寺,北寺名普光寺。南寺窟少而多浮雕石塔。北寺石窟众多,达30多个,以3号和7号窟最为宏大。
观音洞佛像雕塑
金塔寺东窟彩塑
千佛洞石窟
千佛洞石窟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