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俗 > 民俗动态 > 碗碗腔

碗碗腔

来源:  浏览 2086

碗碗腔又名“灯碗腔”“阮儿腔”,是原大荔、朝邑一带流行的皮影戏腔调。碗碗腔表演上主要运用我国戏曲的传统程式,适当吸收皮影戏中人物的表演动作。演唱时,小生、小旦、青衣真假嗓结合,吐字多用真声,拖腔多用假声;老生、须生、老旦、小丑全用真声;花脸多用喉音和脑后音。演出中并有重唱、齐唱、伴唱等形式。
碗碗腔的起源
碗碗腔名称来源有三种说法:一是因其主要节奏以打击小铜碗而得名;二是因主奏乐器月琴旧称“阮咸”而得名;三是因演皮影需要油灯碗而得名。1958年改名为“华剧”,一般仍称作“碗碗腔”。碗碗腔在形成过程中吸收老腔的艺术成分较多,为了与老腔区别,关中东府人又称它为“时腔”。主要盛行于陕西大荔、朝邑、渭南、西安、户县、绥德、米脂、洋县、西乡等地。山西晋南及晋中的孝义,河南西部的灵宝、陕县、卢氏,甘肃的兰州等地也有流行。
  
  碗碗腔皮影戏的艺人极多,清末出名的“签手”有:七喜、王蔓、参苗子、一杆旗、歪脖子。民国以来在大荔韦林一方有李家三代,即桃核(人俗称“桃胡”)、李义瑞、李存才;沙底一方有张礼常、雷文立、刘黑娃、王善子、王风堂;大荔一方有王四贵、金奎、王牛;名乐师有瞎灯、张水龙、西番、柴绪好、张志英、乔玉山等;名“签手”有金保、有才、更新、党振海、根声、京娃等。
  碗碗腔行当齐全,小生、小旦、青衣真假声结合使用,吐字多用真声,拖腔多用假声,又称二音子。老生、老旦、须生、丑角多用真声,花脸用喉音演唱,唱腔多花音。其音乐细腻缠绵,婉转悦耳。民间有“一清(曲子戏)、二黄(汉调二黄)、三秦腔,细腻不过碗碗腔”之说。其主要唱板有:慢板、东路、二八板、慢紧板、紧板、飞板、闪板、扬句子、垫板、观灯、过关、导板序子等。彩腔有花花腔、叠腔等。各种唱板又分哭音(苦音)、花音(欢音)两大声腔。独滚白、叠腔只有哭音;观灯、过关只有花音。除唱腔外,还有一定数量的曲牌、板头和锣鼓经。碗碗腔的音乐节奏比较复杂,节拍重音有其特殊规律。旋律起伏较大,七度、十一度大跳很多,但行得自然,极有个性。它的主要乐器有:月琴、硬弦、板胡等。
  为了丰富碗碗腔的音乐色彩,1958年原朝邑剧团进行了革新和创新,他们给月琴加大了扩音,添了洞箫伴奏,配器上又增加了长笛、黑管、大提琴、扬琴等,使之符合剧情需要,既烘托了气氛,又适应了舞台演出的需要。
  
  (一)碗碗腔的形成与发展
  碗碗腔过去一直是皮影演唱,在陕西以同、朝为中心。民间流传有“华州的眉户、合阳的线,同、朝的灯影天下传”。皮影戏时期,碗碗腔在陕西的发展分为东、南、西、北四路。其中“东路”以旧同州府为中心,称为“东府碗碗腔”或“东路碗碗腔”,其发祥地与活动中心在同(大荔)、朝(原朝邑,今与大荔合并)一带,所以一般人称同、朝的碗碗腔为“正宗碗碗腔”。据《重修华县志稿》记载:“时腔,即碗碗腔,来自同、朝一带,清末演唱者二十家”。从音乐、唱腔来看,受秦腔、眉户和蒲剧影响较大。从剧目、唱词格律和曲牌名称来看,也受昆曲一定影响。
  “西路”以凤翔府为中心,称为“西府碗碗腔”或“西路碗碗腔”。据传其产生历史较久,源于周公(召公或孔子)“隔帘说书”。凤翔李慎庵先生讲:碗碗就是灯盏子,打灯盏子唱戏,是古秦人“击缶而歌”的遗响,故又称“灯碗戏”或“灯盏子戏”。据传在宋金时代就已存在,到明末清初盛行。以凤翔、千阳为中心。音乐唱腔受秦腔、弦板腔、道情和西府曲子影响较大,风格特点与东府不同,其历史关系亦无史料可考。
  “南路”以陕南洋县为中心,称为“洋县碗碗腔”或“陕南碗碗腔”。据洋县艺人程海清等说,“安康、洋县碗碗腔最早只是当地民歌小调吸收安康道情而来,由于安康道情川音较重,不适合当地群众习惯(因洋县语音接近关中),清乾隆年间,洋县东区雍昌杰赴朝邑学习碗碗腔后,在长期的演唱中,逐渐受汉调桄桄等当地剧种的影响。成为今天的腔调”。唱腔中除某些尾声采用关中碗碗腔外,其余部分,由当地曲子、桄桄、二黄、道情等糅合在一起。1960年陕西省举行新搬上舞台剧种汇演时,定名为“洋县碗碗腔”。
  “北路”以绥德、米脂为中心,称为“陕北碗碗腔”。据传发源于绥德的义合镇,至今有100多年历史。因受晋剧影响较大,有些地方与晋剧风格比较接近,与关中碗碗腔差异很大,但在乐器使用与唱板称谓等方面,也有相同和近似之处。
  在山西,根据孝义皮影艺人相传,碗碗腔由朝邑艺人于光绪时期(1877年前后)随饥民逃荒流入山西,分为两路,一路在晋南曲沃、新绛一带,一路在晋中汾阳、孝义一带。太原艺人也说,山西的碗碗腔是从陕西传过去的,他们都是陕西人,清末流落山西,也将这一剧种带到山西。由于晋南与陕西东府一带相邻。故风格比较接近。晋中一路,因受晋剧影响比较大,所以风格与晋剧比较接近。
  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农村经济破产,艺人们生活贫困,使得这一剧种日趋衰败,濒临绝境。临解放时,同、朝两县已经没有一个碗碗腔班社了。西府一路,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衰败,几乎绝迹。其他各路,处境也基本相同。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指导下,在各级政府的关怀和扶持下,这一剧种才获得新生,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在新老文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对传统剧目进行了清理,还演出了《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北京四十天》《红娘子》等新编历史戏。陕西省文联还组织研究并刻制了新的人马景物,演出了《血泪仇》《穷人恨》《白毛女》等现代戏。在西安、华阴两地,又先后成立了“德庆”“革新”两个皮影社,并培养了一批接班人。
  1956年,原陕西省戏曲剧院三团(今改为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眉碗团),将《金碗钗》一剧中之“借水”“赠钗”及其全本,先后搬上大舞台,改由真人扮演,并在剧本、音乐、唱腔、表演及舞美等方面,做了较大的创新,使这一剧种开了新生面,受到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和广大群众的称赞。以后,又相继排出了传统戏《白玉钿》《女巡按》《小忽雷》《囊哉》《铡美案》《枫洛池》《杨门女将》和现代戏《江姐》《红色宣传员》《芦荡火种》《智取威虎山》《红色娘子军》《蝶恋花》等大小几十个剧目,艺术上也有较大的发展。大荔、榆林、兴平及山西太原、孝义、曲沃等地,也相继成立了专业剧团或训练班,演出了《兵火缘》《二度梅》《蛟龙驹》《朝阳沟》《绣楼会》《杜十娘》等剧,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在此影响下,许多地方小戏,如阿宫腔、弦板腔、线戏、老腔、道情、花鼓及陇东道情(陇剧)等,也先后搬上舞台,促进了艺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1958年至1975年,陕西省曾三次组织包括碗碗腔在内的“巡回演出团”赴北京、上海、广州等十多个省市巡回演出,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不仅扩大了碗碗腔在全国的影响,也使这一地方皮影小戏重新被观众们认识与肯定。
  (二)碗碗腔音乐
  碗碗腔音乐,属于板式变化体音乐。是以板式变化来表达一定的感情和内容的戏曲音乐结构。基本特点:幽雅、细腻、婉转、缠绵。从音乐唱腔角度来说,是陕西地方戏曲中最引人入迷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也属于梆子腔系统,但节奏比较复杂,节拍的强弱有其特殊的规律,不像秦腔那样正规严格。其音乐主要分三大部分:一是唱腔,二是伴奏音乐,三是打击乐部分。
  1.基本板式
  碗碗腔唱腔音乐板式有[慢板](也称西路或南或)、[东路](也称北路)、[二八板][慢紧板][紧板](亦称流水板或二六板)、[飞板][滚板](滚白)、[闪板][扬句子][垫板](夹板)、[观灯][过关][倒板序子]等。
  彩腔方面有[花花腔][叠腔]等。除[滚白][叠腔]只有苦音,[观灯][过关]只有欢音外,其他各种唱板都有欢音、苦音之分。欢音长于表现欢快、明朗的情绪;苦音擅长表现悲痛、哀怨的感情。两种不同色彩腔调交替运用,极大地丰富了音乐内容,增强了表现力。慢板与紧板又有三不齐(西厢调)的唱法。
  [慢板] 也称“西路”(同州、朝邑)或“南路”(华县、华阴及渭南),是碗碗腔主要唱腔板式之一,属于慢速和较慢速度,一般为一板一眼的2/4拍,或一板三眼的4/4拍,但又不十分严格和规范。常用于抒情和叙事。在成套唱腔中多用于唱段起始,可与其他板式组合使用,也可独立成段,少则四句,多则不限。板式结构由叫板、板头音乐、主体唱腔和过门等部分组成。
  [东路] 也称“北路”是清末民初在[慢板]基础上发展的一种板式。其节拍、结构、表情功能与[慢板]相近,速度一般比[慢板]稍快。可单起单落,独立成段,也可与其他板式组合使用。在成套唱腔中,常用于[慢板]之后,于[二八板][慢紧板]或[紧板]之前,句数可多可少,但一般不少于四句。
  [二八板] 板式结构与[东路]基本相同。节拍为一板一眼的2/4拍或一板三眼的4/4拍,但个别地方又规律性地出现3/4拍,形成混合节拍。进度较[东路]为快,句间无长过门,多用于表现紧张、激动的情绪。可单起单落,独立成段,们多与其他板式组合使用,在成套唱腔中常用于[东路]之后、[慢紧板]或[紧板]之前,一般不独立使用。
  [慢紧板] 是常用板式之一,主要用于抒情或叙事,一板一眼的2/4拍,一般为中速稍慢。[慢紧板]可以单起单落,独立成段,也可和其他板式组合使用。在成套唱腔中常用于[慢板][东路]或[二八板]之后,[紧板]之前,句数可多可少,一般不少于四句。
  [紧板] 也称[流水板]或[二流板],是碗碗腔唱腔最常用的板式之一。板式结构与[慢紧板]基本相同。一板一眼的2/4拍,但板头及过门中规律性的出现3/8或3/4拍,形成混合节拍,多为中速和中速稍快或快速。可单起单落,独立成段,也可与其他板式组合使用。在成套唱腔中,常用于[慢板][东路][二八板][慢紧板][滚白][扬句子]或[扇板]之后,下接[飞板],也可再接[滚白]。[紧板]多用于叙事或激情场面,句数可多可少,一般不少于四句。
  [飞板] 飞板的板式结构与[紧板]相近,起腔、落板与[紧板]基本相同,中间节奏紧缩为有板无眼,形成与一板一眼的2/4拍组成的混合拍式。其速度极快,长于表现激动、强烈和紧张的情绪。可单起单落,独立成段,句数多为四句。
  [滚白] 也称[滚板],是碗碗腔常用板式之一,节拍为散板和有板无眼的紧打慢唱。其词格结构分散文句、七字句和五字句。散文句和七字句不受韵辙限制,比较自由;五字句分上下句,且要押韵。常用于唱段起始,一般多为四句。长于表现悲哀、凄苦和激动的情绪。可单起单落,独立成段,但多数与其他板式结合使用。在成套唱腔中,多用于[紧板]前后,也可用于[慢板][慢紧板]前后,句数比较自由灵活。
  [垫板] 也叫做[尖板],是上、下句结构,板头音乐为一板一眼,比较自由,常用以表现激昂、悲壮、愤怒、豪放的感情,一般用于单起,接连其他板式。
  [扇板] 也叫[闪板],以单句唱词形式的板式,板头节拍为一板三眼的4/4节拍转为一板一眼的2/4节拍,唱腔为紧打慢唱,常用于表现紧张、激动的场面,可单起,但不能独立成段,多与其他板式结合使用。在成套唱腔中,多用于结构中间情绪转换之处。
  [扬句子] 是由单句唱词构成的板式,一板一眼,2/4节拍,唱腔由一板一眼、紧打慢唱和散板组成的混合节拍,速度慢起渐快,多用于表现英武、强烈的气氛。可以单起单落,但不能独立成段,多与其他板式组合使用。在成套唱腔中多用于唱段起始或情绪转换之处。
  [倒板序子] 由一个上句构成的过渡性板式,一板一眼,2/4节拍,常用于表现抒情喜悦的情感,可用作单起,但不能独立成段,多与其他板式组合使用,在成套唱腔中,常用于唱段起始,下接其他板式。
  2.伴奏曲牌
  碗碗腔的曲牌分为弦乐曲牌和唢呐曲牌。弦乐曲牌主要用于刻画人物、渲染气氛,配合演员表演。唢呐曲牌主要用于帝王登殿、群臣朝拜、婚丧嫁娶,以及引子和尾声等,共有80多首。如[杀妲己][梵王宫][重台][过山][哭乡词][罗江怨][石榴花][菩萨台][新春令][粉蝶儿][鬼推磨][头回南路][二回南路][大起板][小起板][五字头慢板][六字头慢板][东路正杆][紧板正杆]等。
  (三)唱词结构
  碗碗腔的唱腔清丽典雅、委婉细腻,平仄声律和唱词格律也颇有讲究。同、朝碗碗腔唱词结构有六种格式:一是七字句和十字句,这是最基本的结构形式,用于[慢板]和[紧板];二是五字句,这种格式运用较少,只是在吟唱或[三不齐]中得以表现;三是长短句,即[三不齐];四是散文结构式,如[滚白];五是单句送,即上句落板的一句唱词;六是混合式,即将上述各式混合使用。碗碗腔唱腔词韵通用十三辙。一段唱腔,一般是一韵到底。也可中途转韵,在上、下句结构中,上句不必苛求,以仄声为主,平仄皆可,但下句必须入韵。所谓“一三不论,二四必究。”
  (四)器乐
  碗碗腔的主要伴奏乐器可分为三类,弦乐器、打击乐器和管乐器。弦乐器有月琴、硬弦、板胡。演奏时均戴指帽。打击乐器有梆子、碗碗、边鼓、堂鼓、铙钹、铰子、手锣、马锣、大锣(勾锣)等。由月琴、碗碗领奏,硬弦、板胡伴奏,乐器虽少,但配合的紧密和谐。各个乐器根据各自不同的性能和特点,将同一基本曲调加以个性化的处理,三位一体,相依为伴,统一而不单调,丰富而不杂乱,形成一套统一、完整、丰富多彩的伴奏形式。碗碗腔乐队的体制和编制,在搬上大舞台后,有了很大的变化,增添了乐器,扩大了编制,并采用了和声、复调、配器等新均作曲技法,丰富了色彩,扩大了表现力,使伴奏艺术有了新的发展。
  1.文场器乐
  碗碗腔东、西、南、北四路文场器乐分别是:“东路”有月琴、硬弦、板胡、唢呐、马号等;“西路”有月琴、二弦、笛、板板、灯碗等;“北路”有大胡(现在也有用改良板胡)、二弦、月琴、小唢呐等;“南路”所用乐器与汉调桄桄基本相同。山西两路,则接近蒲剧和晋剧。
  2.武场器乐及锣鼓经
  碗碗腔的武场器乐有梆子、碗碗、边鼓、堂鼓、铙钹、铰子、手锣、马锣、大锣(勾锣)等。
  锣鼓经可分为以下五种:
  开场铜器:由多种锣鼓点组成,用于开戏的烘场子、制造气氛、招揽观众。常用的有[马锣开场][十样景开场]和[桂花城开场]等。
  板头铜器:主要用于起板。其用法分为击乐单起(干起)和板头音乐结合两种形式。常用的有[安板][四棰][小草][七棰][原翻儿][带板][扬句子][滚白][垫板]等。
  动作铜器:主要用于演员表演,可单牌使用,也可视其需要,按联套规律多牌联套。常用的有[五棰][七棰][十棰][十四棰][擂棰][摩镭][豹子头][清场锣][列棰子][勾棰子][一扇坡][摆亮子][翻山鹞][南瓜蔓]等二三十种。
  曲牌铜器:主要用于伴奏唢呐曲牌,以曲定名,无专用名称。弦乐曲牌主要以梆子、碗碗击节,铜器一般不用或少用。
  效果铜器:模拟或表现打更、风声、雨声、水声等。
  碗碗腔改良之后,还吸收了秦腔、京剧和其他剧种的一些锣鼓点,更好地适应了演出和需要。
  (五)碗碗腔的代表剧目
  碗碗腔的剧目相当丰富,同州、朝邑一带的抄本有461种。其代表剧目有《金琬钗》《香莲佩》《蝴蝶媒》《火焰驹》《青素庵》《万福莲》等。从题材和内容看,才子佳人戏与社会风情戏居多,忠奸斗争戏次之,也有绿林豪杰戏与神魔鬼怪戏

上一篇:福建浦城非遗美食小吃肉燕(图文)

下一篇:瓷器上的端午节

更多关于 碗碗腔 的信息
民间艺术
福州脱胎漆器手工艺步骤

福州脱胎漆器手工..

福州脱胎漆器以轻巧、精美而闻名,因为成分只有漆、夏布或绸..
白与黑的艺术:乌铜走银手工艺

白与黑的艺术: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铜走银是云南一种独特的铜制纯手工工..
山西忻州宁武炕围画

山西忻州宁武炕围..

“炕围画”在山西省尤其以山西忻州宁武、忻州原平、代县的炕..
民间艺术缩骨功

民间艺术缩骨功

缩骨功,也叫缩骨术也叫卸索,卸索的表演,这就是缩骨功。卸..
宫廷鸟笼制作工艺

宫廷鸟笼制作工艺

宫廷鸟笼制作技艺起源于200年前的清代八旗子弟。宫廷鸟笼..
风筝魏

风筝魏

风筝是民间传统手工艺术,而风筝魏就是过去老手艺人的一个品..
明代手工艺漆器的特点

明代手工艺漆器的..

明代漆工艺的活跃与明王室对漆器的推崇与重视有着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