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面花是陕北地区特有的民俗传统文化, 大荔面花,也叫“礼馍”、“花花馍”,一般在过年过节时制作。同州梆子、大荔面花、朝邑剪纸、同朝皮影四项优秀传统文化被誉为“同州四绝”。
陕西渭南市大荔县八鱼乡阿寿村,每年农历二月二(龙抬头)都要举行隆重的药王庙迎神水民俗活动,各组轮番竞技社火表演,场面热闹壮观,期间专门展示了极富关中民俗特色的“面花”。面花在渭北地区比较普遍,各村都有许多面花高手,而且依地域不同形成各自不同的艺术特色。渭北面花造型高大,做工细腻,色彩艳丽,民俗内涵丰富,大体分为贴花型、模拟型、插花型、楼阁型,依民俗用途不同而造型各异。
面花在渭北各地有不同的称谓,有的叫“糕花”,也有的叫“花馍”。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都十分可爱,如鱼、鸡、八宝、小狮子、蝉、瓜果、莲子蓬、石榴桃儿、蝙蝠等。面花艺术制作精巧,造型美观,民俗内涵丰富,婚庆、做寿、满月、祭祀等民间活动都有相应的面花。
渭北面花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造型生动夸张、色彩鲜艳夺目、民俗气息浓郁、制作精巧细腻的风格特点。同时由于地域的不同,各呈异彩,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渭北面花从外形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简洁生动的贴花型,类似浮雕,如过“元宵节”的“娃娃馍”;二是夸张性强的变体型,选取花鸟虫鱼、瓜果蔬菜作为表现对象,突出特征,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送端午节用的“花花”(亦称“艾叶馍”)即属此类;第三类是富丽堂皇的插花型,呈立体状,甚至做到了几层高,十分壮观。这一类品种最多,结婚大喜之日娘家送女的“老虎馄饨”、祝寿的“寿糕”属于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