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阴历史悠久,是河南省安阳市最古老的县之一,汤阴也是抗金名将岳飞的故里。在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时期就有先民居住,经考古发掘在白营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木构架水井,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水井,是人类群居极其重要的标志。
夏代,夏帝廑(胤甲)、孔甲把都城定居在今县东16公里的西河村。孔甲在这里作了《破斧之歌》,成为“东音”(东方音乐)的开山之作。
商代,这里属于商都的畿辅之地,纣王在商都拒谏的故事时时传来。纣挖比干心之后,比干负伤从商都逃到今县东16公里的高岗上死去,高岗因名枉人山,今存庙宇纪念。接着,纣囚西伯姬昌(周文王)于今县北4公里处羑里城,周文王于羑里城七年著述出《周易》,今存羑里城(文王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AAAA景区。
西周时期,周武王灭商建立起周王朝之后,“封纣子武庚于邶” ,遗址在今县东16公里处邶城。 管叔和蔡叔勾结武庚举行叛乱,周公旦率兵平定了叛乱,杀掉了武庚和管叔,流放蔡叔和霍叔。自此,西周得以安定。
春秋时期,相传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来到今县东16公里处邶城一带,听到人们传唱着许多或激情亢奋、或委婉含蓄,皆悦耳怡人的诗歌,便嘱咐弟子们悉心收集起来,整理成《邶风》19首,融入了《诗经》之中;孔子和弟子们来到今县城东南3公里的孔村一带,一群沿路玩耍的孩童阻挡了他们前行的车辆,孔子留下来在这里讲学,至今五个孔村里还传颂着孔子当年讲学的趣事。乡人女诗人嫁给许穆公,因称许穆夫人。许穆夫人提出联齐抗狄以救卫,齐桓公闻知,即发兵复卫,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文字记载的爱国女诗人。许穆夫人一生诗作很多,由于战争频繁多有散失,仅存《诗经》中《泉水》、《载驰》、《竹竿》三首四言诗,文辞清新,脍炙人口,倍受历代文人推崇。齐桓公在阻止狄族进攻中原援救邢、卫战中,曾率兵于今白营、胡营一带安营扎寨。其媵(yìng,妾)卫女爱兵惜将,深受拥戴,由于过度操劳,病逝于军中。因战事紧张齐桓公只好将卫女葬于此地,将士们以枪、戈、钺、斧等兵器挑起铠甲、衣衫作幡祭祀卫女。由祭祀卫女而衍生出的大型舞蹈跑帷子传承至今,已被列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战国时期,汤阴属魏。公元前350年,荡阴地名开始出现。公元前259年(即秦昭王四十八年,魏安厘王十八年),魏公子无忌(信陵君)窃得虎符,于汤阴县南9公里处今将城椎杀了晋鄙,夺取兵权,率兵救赵。名医扁鹊(秦越人)行医至此,汤阴县东南7公里之伏道被秦太医令李醯所派力士杀害,当地民众请求扁鹊弟子们同意,以隆重礼节将扁鹊安葬在此地。今存扁鹊墓庙,被列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秦属邯郸郡。
西汉高祖二年(前205)置县,属河内郡;东汉建安17年(212)改属魏郡;县令张迁字,公方,东汉陈留郡己吾县(今河南省宁陵县西南)人。累任郎中、谷城县长、汤阴县令。张迁敦厚纯朴,垂爱在民。在他的治理下,社会风气良好,道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们种地之后露宿在野外,也不会有任何问题。腊月行祭之日,他将囚徒放假回家,囚徒们感念他的恩德,都能按时归来。遇到计算人口赋税等问题,他也不麻烦乡人。黄巾起义后,许多地方都被烧毁,惟独他治理下的县城完好无损。张迁改任时,境内民众奔走相告,送别者多如云涌。后人撰书《张迁碑》记录他的事迹,成为当代书法界弥足珍贵的瑰宝。
三国,属魏。“魏文帝幸洛道病,有巫师以水饮之,立愈”,遂赐名宜师沟(今宜沟);曹植到羑里城祭祀,赋诗一首《诘纣》:“崇侯何功,乃用为辅?西伯何辜,囚之囹圄?囹圄既成,负土既盈。兴立炮烙,贼害忠贞。”
西晋,属汲郡。永兴元年(304)七月,战事逼近荡阴,双方在城南展开大战,惠帝司马衷部因长途跋涉,加上酷暑难熬,于七月二十四日在今下扣一带败了下来。混战中惠帝司马衷颊中三箭,随从百官侍卫看到战争打败,纷纷逃散。在今云村一带,乱兵向晋惠帝举刀时,侍中嵇绍用自己的身体紧紧地护卫惠帝而惨遭杀害,鲜血溅染了惠帝的衣服。惠帝被擒后,行至今光村时,左右兵士看到惠帝血衣,劝他洗去,惠帝说:“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后人因建嵇绍祠纪念,今存相关村名十多个。
隋,属汲郡。开皇六年(586)复置汤阴县,于县东17里(今之古贤)置县城,十年(590)并入安阳;十六年 (596)再置于县西南30里(今鹤壁市故县村),改曰荡源;乡人赵孝逸 ,官四门助教,书法与北周名家赵文深齐名。赵文深学王羲之,孝逸效法王献之,都非常有建树。平凉之后,王褒入关,举国上下皆学习王褒的书法,惟有赵文深、赵孝逸他们两人坚持学习二王书法。隋朝建立后,临二王之作品,往往被人们争相购买。乡人尧君素曾为隋炀帝鹰击郎将,李渊起兵后,派人到河东浦坂城下招降尧君素。尧君素斥退说客,后被叛逃所杀。唐贞观十二年(638)二月,唐太宗下诏说:“隋故鹰击郎将尧君素,虽桀犬吠尧,有乖倒戈之志;疾风劲草,实表岁寒之心。可赠蒲州刺史,仍访其子孙以闻。”
唐,贞观元年(627),改名汤阴。置今址为县城。大约在广德二年(724)大诗人杜甫过汤阴,察看了“八王之乱”古战场,瞻仰了嵇公祠,作下《伤春》诗。其中之四写道:“再有朝廷乱,难知消息真。近传王在洛,复道使归秦。夺马悲公主,登车泣贵嫔。萧关迷北上,沧海欲东巡。敢料每危体,犹多老大臣。岂无嵇绍血,沾洒属车尘。”
唐代文学家韩愈针对“文王拘羑里”的史实,感慨良多,写下《拘幽操》赞颂周文王:“目窈窈兮,其凝其盲。耳肃肃兮,听不闻声。朝不见日出兮,夜不见月与星。有知无知兮,为死为生。臣罪当诛兮,天王圣明。”
宋,属相州。绍圣初(1094),苏轼自定武赴岭南,一路风尘,来到汤阴吃到一种豌豆大麦粥,不由得诗性骤发。因此赋诗一首《过汤阴市得豌豆大麦粥示三儿子》:“朔野方赤地,河壖但黄尘。秋霜暗豆荚,夏旱臞麦人。逆旅唱晨粥,行庖得时珍。青斑照匕筋,脆响鸣牙龈。玉食谢故吏,风餐便逐臣。飘零竟何适?浩荡寄此身。争劝加饮食,实无负吏民。何当万里客,归及三年新。”
宣和初(1119),改属浚州;后仍属相州。北宋崇宁二年即1103年,著名民族英雄岳飞年诞生于汤阴县东永和乡孝悌里。
金(1127~1234)汤阴属彰德府。
元(1271~1368)汤阴属彰德路。乡人许有壬(1287~1364), 字可用。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登进士第,授同知辽州事。至治二年(1322)转江南行台监察御史,劾治不法官僚豪家。次年升中央监察御史。向英宗上疏强国富民十条建议,多被采纳。许有壬历官英宗、泰定帝、天顺帝、文宗、明宗、宁宗、惠宗(顺帝)七朝,政绩显著,累官左司郎中、两淮都转运盐使、中书参知政事、中书左丞、集贤殿大学士。为政近五十年,他曾多次针对科举制度、漕运、军队建设等国家大事,直言不讳地向朝廷提出批评和建议。有壬善笔札,工词章。著有《至正集》和《圭塘小稿》,曾为《大元大一统志》作序。
明(1368~1644)汤阴属彰德府。乡人李鐩(1448~1529) 字时器,今汤阴县五陵镇镇抚寨村人。明成化八年(1472)进士,初授都水主事。累官鸿胪少卿、工部侍郎、工部尚书。成化年间任刑部郎中时,奉命赴山西赈灾,在救灾同时,广开水渠,浇灌农田上百万亩,成绩卓著。弘治初年奉诏上书,条陈治理朝政十事,并精将简政,加强军备,制定防御策略,对稳定边防局势起到重要作用,深得弘治帝赞许。后,鐩遭宦官排斥,被迫辞职。
清(1644~1911)汤阴属彰德府。乡人王伯勉(1618~1677) 字子健,号东皋。今汤阴古贤村人。清顺治三年(1635)进士,官至山东道监察御史,清廉自守,声望颇高。著有《东皋文公集》,曾为康熙《汤阴县志》作序。乾隆十五年(1750),清高宗皇帝爱新觉罗•弘历南巡返京途中过汤阴,分别到岳飞庙、羑里城(文王庙)祭祀,留有七言诗二首与祭文。光绪二十八年(1902),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光绪皇帝爱新觉罗• 载湉与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逃至西安,返回北京途中,在汤阴县宜沟镇下榻,今存行宫;到岳飞庙祭祀,光绪皇帝赐题“百战神威”,慈禧太后赐题“忠灵未泯”匾文,悬挂于岳飞庙至今。
中华民国时期,汤阴1912年属河北道;1924年属河南省。1932年8月属第十二行政督察区,10月属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38年属豫北道;1945年秋属河南省第三行政区。
1947年3月,解放军为打乱蒋介石的战略部署,扼住中原重地,中央军委指示晋冀鲁豫军区:“在晋南反攻的同时,向平汉线实施进攻,专打王仲廉集团(长期守候在新乡、汲县、汤阴、安阳等地,约10万人),进行连续作战,以便和晋南作战一起,给陕北和山东我军作战以有力配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连同地方部队,于3月下旬发起了豫北战役。4月5日,兵临汤阴城下,围城打援。5月1日下午4时,开始总攻。5月2日拂晓,解放军占领县城。接着于汤阴县城东南石家庄村接受了国编三纵总部司令孙殿英、副司令刘月亭、参谋长邓喧甫等残部的投降,解放了汤阴。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汤阴1949年10月属平原省安阳专员公署;1952年属河南省安阳专员公署。1952年11月1日,毛泽东主席考察黄河返京途中,在汤阴火车站停留,接见了汤阴县的党政领导干部,察看了站台上的岳忠武王故里碑,称赞岳飞是一个大好人,指示要保护岳飞庙。1954年9月,淇县并入汤阴;1957年鹤壁、鹿楼两区从汤阴县分出,建立鹤壁市;1958年汤阴属新乡专署;1959年11月7日,时任中共中央委员、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同志前来汤阴考察,参观了岳飞庙。1961年属安阳专署;1962年淇汤分设;1983年11月汤阴归安阳市管辖。
河南汤阴县的历史变迁
来源: 浏览 4675 次
上一篇:两广传统民俗节日龙母水灯节
下一篇:山西朔州传统美食小吃有哪些
更多关于 河南汤阴县的历史变迁 的信息
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