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俗 > 民俗动态 > 《伤寒论》中的当归四逆汤

《伤寒论》中的当归四逆汤

来源:  浏览 2051

《伤寒论》中的当归四逆汤是知名的食补方子,主要针对血虚受寒,症见手足厥冷,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脉细欲绝者。
当归四逆汤【组成】
       当归12g 桂枝9g 生白芍9g 细辛3g 炙甘草6g 通草6g 红枣4枚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1.血虚受寒,症见手足厥冷,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脉细欲绝者。
当归四逆汤【方义体会】
       “四逆”者,有阳衰、气逆、血滞之别。四逆汤以回阳立治,四逆散以和解立治,当归四逆汤则以散寒通脉立治。所以桂枝汤去生姜加当归、细辛、通草而成.方中当归养血活血,桂枝、芍药调和营卫,细辛温经通末,通草通经通脉,更以大枣、甘草益中气、助营血,诸药配伍,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临证凡见血虚寒滞、湿痹挛痛之证,皆可得治,故此方在临床应用十分广泛。
当归四逆汤【临床应用】
       1.阵发性掣痛不休头痛例:梁×,男,32岁。头项牵掣疼痛,时发时止,痛紧则四肢逆厥。多方求治不效.某医院认为结核性脑膜炎,屡用链霉素及镇痛药,头痛无减。诊见:面容苍白,终夜失眠.怕声畏光,胸闷不适,舌淡,六脉俱细.处以当归四逆汤,令服五剂。服四剂后,头痛渐止。
       但有便秘.遂加麻仁12克,继服六剂而痊愈。
       按头痛之症,种类颇多。此例头痛,属营血久虚,肝不藏血。风寒伤及厥阴所致。常有阵发性掣痛,精神萎顿,形寒肢冷,脉象沉细兼弦诸症,故多以当归四逆汤治之奏效.2.痛经妇女通经者,临证多见,其症大致分为两类,一为血实气滞,二为血虚寒凝。当归四逆汤养血驱寒,治疗血虚寒凝之痛经,疗效显著。症见面色苍白,口唇色淡,四肢不温,少腹冷痛,月经错后,经水初来色暗,继则色淡,腹痛牵及腰背,且有头晕,心悸,倦怠诸症,投之无误。
       例:王××,女,37岁。痛经十余年,时重时轻。近年内,月经常错后,经量较多,色黑,且有血块.月经前后,少腹抽痛难忍,触其四肢清冷,六脉皆细。治以当归四逆汤,令其月经前3至5日,服2剂,连用8个月。服后,该患者痛经得止,经量适常。
       3.寒腹痛及寒疝腹痛无论男女,有四肢清冷,小腹抽痛,绵绵不己,服止痛药不效者,服当归四逆汤治之定效。
       若寒疝腹痛已久,或少腹两侧,或一侧下坠抽痛,或睾丸坠痛、阴囊肿胀,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6克,生姜9克,二、三剂可收效.4.肢体麻木素日气虚血虚,血行不畅,上肢或下肢麻木.症属血痹.若针灸不效者,可与当归四逆汤治之。
       例:仝氏,女,87岁。四肢麻木.已半年不能下床活动,面黄肌瘦,四肢不温,触之皮肤不仁,其脉沉弦。处以当归四逆汤,令服三剂。服后,麻木有知,四肢温和,再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四剂,麻木基本消失,已能下床行走。
       5.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例:任××.男,48岁。患者右足趾发冷,疼痛,趾背红紫青肿,已四月之久,医院诊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治与当归四逆汤,令服五剂.疼痛减轻+下肢渐温,再与服四剂.疼痛基本消失,跌阳脉已触及。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初期多见患指(趾)红紫,麻木,冷痛等症。与当归四逆汤治之,既增强气化功能,促进循环,又通经活血,驱寒止痛.故此症用之,收效很好。余治此案病例甚多,兹不赘述.6.末梢血管痉挛李××,女,35岁。患者双手指冷痛麻术一年余.受凉,生气后痛麻加重,遇冷则手指变白。面色萎黄、神疲懒言,纳差,脉细弱,先以当归四逆汤加黄芪30克,鸡血藤20克。间断服用毕半个月而病愈。
       此外,余临床治疗素日畏寒肢冷者,或由此而引起心悸,性冷淡诸症,服之数剂可愈。

上一篇:明清官府三班六房指的是什么官职

下一篇:桂枝芍药知母汤祛湿驱寒食补方子

更多关于 《伤寒论》中的当归四逆汤 的信息
民间艺术
福州脱胎漆器手工艺步骤

福州脱胎漆器手工..

福州脱胎漆器以轻巧、精美而闻名,因为成分只有漆、夏布或绸..
白与黑的艺术:乌铜走银手工艺

白与黑的艺术: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铜走银是云南一种独特的铜制纯手工工..
山西忻州宁武炕围画

山西忻州宁武炕围..

“炕围画”在山西省尤其以山西忻州宁武、忻州原平、代县的炕..
民间艺术缩骨功

民间艺术缩骨功

缩骨功,也叫缩骨术也叫卸索,卸索的表演,这就是缩骨功。卸..
宫廷鸟笼制作工艺

宫廷鸟笼制作工艺

宫廷鸟笼制作技艺起源于200年前的清代八旗子弟。宫廷鸟笼..
风筝魏

风筝魏

风筝是民间传统手工艺术,而风筝魏就是过去老手艺人的一个品..
明代手工艺漆器的特点

明代手工艺漆器的..

明代漆工艺的活跃与明王室对漆器的推崇与重视有着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