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俗 > 民俗动态 > 湖北孝感古老行当话弹匠

湖北孝感古老行当话弹匠

来源:  浏览 2133

在湖北 孝感民谚云:“金银铜铁锡,木瓦窰石漆、弹蔑染画雕,还有酒箍皮。”弹匠是孝感十八匠之一。昔日孝感城关中山街以及大的集镇均有弹花铺,还有众多的弹匠艺人,背着弹弓携带碾盘与弹锤走街串村上门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城乡的群众。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还有两位外地弹匠艺人携带家眷在城关南门外街上各开了一处弹花铺。
       昔日棉絮是人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各家各户保暖用的被褥(包括被絮、垫絮),都要经过弹絮匠弹制而成;被絮、垫絮用旧了也需要弹絮匠拆去重弹,使之弹制如新。孝感民俗:闺女出嫁时,即使再穷的人家,也要备上几床被絮、垫絮作为嫁妆,这不仅是父母为女儿建立新家庭帮助其有了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而且还蕴含有使其一生感到吉祥的寓意;当女儿在新婚期间垫上或盖上暖和的被褥时,无不对父母充满了感恩之情。孝感民间认为二月花朝或寒冬腊月双日,均是结婚的吉祥日子,在这些日子之前,打制棉絮为女儿准备嫁妆者有很多,故此在这期间弹匠的生意应接不暇,称之为旺季;进入炎夏就是淡季。孝感民谣《弹棉花》云:“弹棉花,弹棉花,弹成棉絮八斤八,闺女出家有了它,温温暖暖发发发”!这便是棉絮嫁妆吉祥寓意的写照。
       弹花的工序分为四步:一是扯、二是弹、三是碾压、四是织线。将净花(即去籽的皮棉,孝感俗称净花),用手撕扯均匀地铺在案板上,案板宽约4尺长约6尺,高过人的半身以便弹匠人弹花操作即可。如若是旧棉絮,则应将筋线(即棉絮表面的经纬线)全部除去,再用手将棉胆(即除去经纬线的棉絮)一把一把地撕扯开,为了使旧棉絮泡松可多撕扯几次,然后铺在案板上待弹。在弹花时,匠人头上戴着帽子,嘴上戴着口罩。弹弓是木制的大弓,一根具有弹性的钢丝紧绷在弓的两端为弦。古代是以蜡丝为弦的,明代徐光启《农书》说:“弹花匠使用的弹弓是以木为弓,蜡丝为弦”。古代所制的蜡丝很有韧性和弹性,弓长有4尺,很便于匠人捥臂而弹。在弹花时,匠人将弓捥在左臂上,使力点落在臂上,达到了既省工又省力的效果;左手握弓,右手握弹锤,将弓弦对着案板上所铺的净花挑到弦上,按顺序有节奏地敲击着弦,此时净花便随着弹弓的颤动有节奏地上下蹿跳,左右飞舞,一团一团紧蹙抱着的净花不仅变得蓬蓬松松、软软和和,而且变得更加洁白。尤其是旧棉絮由于用的时间长不仅变得硬邦邦的,而且颜色发黄,经过弹了以后,则不仅变得泡松软和,而且显然变白了许多。故此弹花的过程也是个涅槃的过程。
       净花弹好以后,均匀地铺在案板上,成为棉胎的雏形,再用碾盘碾压。碾盘是圆形的,为乌柏木制,既重又结实,上有弧状突起的部分,称之为把手。握住碾盘的把手,按顺序使劲地按住棉胎向下压,反复几次后,蓬松的净花收敛奔放的个性,再就是紧握把手有节制地向棉胆的各个方向碾压,使众多的原本蓬松软和的朵朵净棉团结成一个棉胎的整体,使之既泡松又软和。
       棉胎制好以后,再就是织线,又称挑线。弹匠师傅站在案板的一头用竹竿将单股棉线挑过去,在另一头的师娘接过去横排列在另一头,且留下半尺线使之垂下,再将竹竿将单股棉线挑过去,弹匠师傅按顺序再横列并且还在这头留下半尺线使之垂下。这样依次将横排的单线织完;再按此办法依次将纵排的单线织完,称之为单线经纬网罩;此后再用多股线按此办法牵织多股线经纬网罩。竹竿上头固定有杈子,形似平常所使用的杈棍,将杈子上固定一个蒟头,蒟头是旧式织布机的梭子,用以缠线绕经纬线的细小的竹筒,可以转动,故此弹匠与师娘站在两头牵织经纬线时由于竹筒转动自如,使他俩牵织经纬线时十分麻利。单面的经纬网罩织成后,再将棉胆翻过来,按照同样的办法再牵织另一面的经纬网罩。在牵织另一面经纬网罩时,要把前一面留下的半尺长的经纬线头,按顺序一一压进这一面网罩的经纬线里。当网罩每编织好一面后,还要用碾盘使劲地压使劲地碾,使网罩与棉胆粘贴成一体,可谓两者亲密无间也。这样所弹制的棉絮便织成了。由于经纬罩紧紧地罩住了棉胆,使棉絮不仅既软和保暖,而且又经久耐用,这是机织棉絮所望尘莫及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织线过程中,如若弹制的棉絮是嫁妆,在织多股线时,可将每股多股线红或绿色,在棉胎上勾织双喜字,或鸳鸯戏水等图案,不仅增添了喜庆的气氛,而且使棉絮充满了情趣。
       弹花不仅需要一定的技艺而且也很辛苦。如在弹、压、碾时使用的力气既要大而且又要在各环节把握有度;所牵织的经纬线既要疏密得当,又要交错有致。在弹、压、碾、织时,一刻不停,一天下来则腰酸背疼。清代女诗人韩荣光有竹枝词《弹棉花》云:“棉花街里白漫漫,谁把孤弦竟日弹,弹到落花流水处,满身风雪不知寒”。在冰天雪地严寒之时,弹花人“不知寒”,可见其劳动强度之大也。
       此外弹花对空气污染十分严重。清代文人叶广周有竹枝词曰:“败絮残花弹不了,飞灰容易呛喉咙”。他在注中说堤口(位于汉口)一带,“弹破絮者甚众,行其地者闻灰而嚏”。特别是在弹旧棉絮时,那些夹杂在其中的灰尘,酸腐气全部释放出来,随着漂浮的短绒到处飞散,使空气污染严重。
       弹花是一个古老的行当。宋末元初我国已普遍种植棉花。元代黄道婆发明并推广了捍(即轧棉机)、弹(弹棉弓)、纺(丝车)、织(织机)之具,使轧棉脱籽、纺线、织布工序的工效大为提高。以弹棉设备为例,黄道婆之前江南虽有弹棉弓,但很小,只有一尺五寸长,线弦竹弧,效率低。黄道婆推广了四尺长,装绳弦的大弹弓。到了明末,改进为“以木为弓,蜡丝为弦”,即“悬竿弹棉法”,这和清代褚华《木棉谱》中所描写的“弹椎”相当接近。这样,弹棉速度就越来越快了。“弹椎”就是现代的弹棉工具。明代弹花匠普遍,纺织匠、弹花匠均以黄道婆为师祖。光绪十九年(1892年)张之洞督鄂,以白银2000两向美国购进优质棉种陆地棉,在武昌、天门、孝感等地免费给农民种植,使孝感如肖港等地成为种植棉花的集中地,民间纺线织布者众多,故此,孝感的弹匠众多。汉口的弹匠铺(例如堤口一带)均是孝感弹匠所开设。

上一篇:河南传统小吃洛阳水席

下一篇:湖北孝感小吃火烧粑

更多关于 湖北孝感古老行当话弹匠 的信息
民间艺术
福州脱胎漆器手工艺步骤

福州脱胎漆器手工..

福州脱胎漆器以轻巧、精美而闻名,因为成分只有漆、夏布或绸..
白与黑的艺术:乌铜走银手工艺

白与黑的艺术: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铜走银是云南一种独特的铜制纯手工工..
山西忻州宁武炕围画

山西忻州宁武炕围..

“炕围画”在山西省尤其以山西忻州宁武、忻州原平、代县的炕..
民间艺术缩骨功

民间艺术缩骨功

缩骨功,也叫缩骨术也叫卸索,卸索的表演,这就是缩骨功。卸..
宫廷鸟笼制作工艺

宫廷鸟笼制作工艺

宫廷鸟笼制作技艺起源于200年前的清代八旗子弟。宫廷鸟笼..
风筝魏

风筝魏

风筝是民间传统手工艺术,而风筝魏就是过去老手艺人的一个品..
明代手工艺漆器的特点

明代手工艺漆器的..

明代漆工艺的活跃与明王室对漆器的推崇与重视有着直接关系。..